千娇百宠_分卷阅读_23
一双筷子用银二两,按市价一亩地也是二两,顾家一双筷子的价值是多少穷苦人一辈子都攒不够的。
顾景吾连忙解释,“最近才换的,事出有因。”
他细细将宁氏中毒的事情讲了一遍,当然隐去顾婵与靖王的纠葛不提。
虽然并未在家中搜出有人下毒的证据,但顾家并未真正完全放心,除去暗中查访,更将家中筷子、水杯等物皆换成银制,以免再糟暗害。
梁晨光听得津津有味,还以为宫里人事复杂才要防备各种阴私手段,没想到人口简单的顾家也会出事,而且还更加离奇古怪,有趣有趣。
就是顾家二姑娘看起好像和从前不大一样,有点呆愣愣的,别是给毒药毒出毛病来了。糟了糟了,皇上不知道这事儿,他得留心观察一番,千万别叫靖王殿下娶个傻子回家。
梁晨光在元和帝身边当差多年,早已炼成身.心和.谐的“皇帝不急太监急”绝招,这不,抑制不住发作起来。
顾婵还没从接旨的震惊中回过神来,手捧碗筷用餐,却食不知味。
皇上为什么会突然赐婚?
前世里可没有这一出。
不,前世里皇上也赐婚了,是在两年后,将她赐婚给韩启。
顾婵一直以为,宁氏不死,自己不进宫,一切都会不同,自然不会再有赐婚给皇子的事情发生,她可以选择自己想嫁的人,过平静的生活。
没想到,事情是不同了,却也完全出乎她意料,顾婵也怀疑过,会不会是韩拓向元和帝提及,才会有赐婚之事。
但是,时间对不上,就算那日韩拓负气离开后立刻写信,一往一返,怎的也得八、九日光景。
况且,是或不是,又有什么区别,皇命不可违,她今生还是逃不出再嫁韩拓一次,还是得卷入韩拓与宁皇后母子之间的争斗……
其实,命运之事,千丝万缕,交缠如网,一发不可牵,牵之动全身。
顾婵救了宁氏,改变得并不只是她们一家人的命运,与他们相关的所有人与事,都会受其影响,层层渐进,波澜不断扩大,变化之间彼此碰撞,最终将会演变出与顾婵上一世全然不同的未来。
今次赐婚只不过是一个开端而已。
☆、第23章 斗轻盈
翌日,书院休沐,顾松、顾枫兄弟两个回到家中。
前一晚他们已经得了信儿,知道赐婚之事,顾松只是略感突然,顾枫却是全家最开心的一个。
“若是你向姐夫美言几句,说不定我还能进玄甲军。”顾枫兴奋得手舞足蹈,最崇拜的人如今再不遥不可及,将来不仅能进入靖王军营,还有机会得到许多亲传指点,不由感叹道,“瞧瞧咱们和姐夫这缘分。”
顾婵本就心烦气躁,被顾枫一声声姐夫叫得更加郁闷,撇嘴道,“顾潼林,既然你这么欢喜他,不如你嫁给他好了。”
顾枫口中茶水喷出,一手掸着衣袍,一手去拧顾婵脸颊,“说什么呢,你才是欢喜傻了吧,男人怎么能嫁男人。”
若他不是男人,就真嫁了不成?
顾婵更气,再道:“有什么关系,反正我们长得一样,他之所以会救我,也是因为从前见过你,才能认出我是顾家人。”
顾枫擦拭水渍的手停下,双眼泛光,心里美得直冒泡,“你是说……姐夫早就对我有深刻印象……姐夫……姐夫他果然慧眼识英杰,英雄所见略同。”
顾婵冷眼看他,潼林对靖王奉若神明,却不知将来命会折在韩拓手中。罢了,嫁给韩拓也许有千万桩不好,但有一桩总归不会错,至少潼林名正言顺归入他部属,再不必面临城门对决之祸。
*
千里之外,京师皇城中,同样有人欢喜有人愁。
凤仪宫里,宁皇后整襟端坐,面冷如霜,脚边滚了一地透明晶亮的蜜蜡佛珠,在煌煌灯火照映下,显出缤纷色彩,瑰丽非凡。
小宫女连忙上前捡拾,却被宁皇后厉声喝退,赶出殿去,“范嬷嬷,你说,皇上这是什么意思?他可是知道那事……”
所以专指了她娘家妹妹的女儿,让她再不能妄动么?
不然怎么之前一连数年不见动静,如今却突然下旨赐婚?
而且还瞒着她,作为皇后,作为皇帝的枕边人,她竟是在消息从幽州传回后才得知。
“娘娘,那事隐秘,相关之人也早已伏诛,陛下应不知情。”范嬷嬷是宁皇后陪嫁,三十年的心腹,“只是同样的事情可一不可再。”
宁皇后哼道:“难道眼睁睁看着他白白捡去我多年经营?”
她是皇后,自然照拂家人,妹婿一家她也没少关照,为的不过是给两个儿子将来多添助力。她娘家兄弟侄子多纨绔,反而永昭侯府一门英杰,也更得她看重,如今竟要一股脑儿便宜给那女人的儿子,这口气怎么咽得下。
“娘娘莫急,依老奴所见,就算成了夫妻,也未必和顺,靖王未必能够借得上永昭侯府势力。再退一步讲,三夫人与二姑娘向来亲近娘娘,二姑娘又是天真烂漫、心无城府的,说不定将来还能充当娘娘眼线,成为娘娘助力也不定。”范嬷嬷轻声劝道。
宁皇后很快冷静下来,范嬷嬷说得没错,她应做的是重新筹谋,而不是自乱阵脚。
*
适逢初一,元和帝照例御幸凤仪宫。
为韩拓和顾婵赐婚的事情,元和帝确实刻意瞒着皇后,却并非有什么猜忌。
皇后曾提过有意将姨甥女许给老七,只因两人年纪尚小,所以不曾坐实。若给皇后知道老三有意娶同一个姑娘,皇后未必肯答应。
这是老三第一次求他……
几个儿子里,元和帝最喜欢韩拓。因为他的生母,也因为他最像自己。偏偏韩拓自幼丧母,性情冷淡,素来与人不亲近,连他这个父皇都受带累。
那晚收到老三信件,元和帝心情大好,原来儿子并非不亲近他,有大事时还是愿意向他吐露心声。
积聚多年、无处安置的父爱一股脑发作出来,元和帝打定主意满足儿子愿望,当即便派人将翰林院学士从被窝里挖出来拟旨,再命梁晨光连夜出城,马不停蹄赶往幽州。
至于皇后,他会再给老七选个好姑娘,各方面都不比老三媳妇差不就行了。
到底偏颇了儿子,亏待了妻子,元和帝见到宁皇后时主动提及,“老三的婚事尘埃落定,朕总算放下一桩心事,接下来该给老五和老七选妃,皇后心中可有得宜的人选?”
宁皇后面带微笑道:“那我可得好好选选,还得跟贵妃妹妹商量一下,回头多选几个给皇上过过眼,让您来决定。”
五皇子韩哲是贵妃杨氏的儿子,今年十五,比宁皇后的七皇子韩启大两岁,年初刚封了晋王。
“嗯,孩子们的心意也考虑考虑,毕竟是过一辈子的人,他们也要喜欢才是。”元和帝想了想,又嘱咐道。
“臣妾晓得了。”宁皇后一壁亲手服侍元和帝更衣,一壁想,难不成你不知道我和启儿我看中璨璨,现在把她给了别人,还谈什么我们的心意。
但她可不会说出口,皇命难违,元和帝既然已决定,她若表现出丝毫埋怨只会令元和帝不喜,索性表现大方贤惠,“不过臣妾有一事忧心,璨璨能伺候靖王,那是她几世修来的福分,我这个做姨母替她开心。只是,璨璨如今年纪还小,一时不能成婚,靖王身边却不好缺了人服侍,臣妾想着,不如从今年的秀女里选上几个送过去。皇上您意下如何?”
宁皇后是过来人,想要夫妻离心,最有用的便是分宠。旁人尚且难说,她的妹夫顾景吾从未纳妾,便是因为妹妹不愿,顾婵自幼受母亲影响,在这事上未必看得开。皇家不是寻常人家,就算顾婵将来当上靖王正妃,也不可能阻止皇上为靖王广添姬妾,更何况如今。
这话元和帝听了甚是受用,他如今一心展现父爱,对有关韩拓的事情非常上心,不出半月,第二道圣旨便送到了幽州。
☆、第24章 酿多情
因为顾婵今年只有十三岁,成婚实在太早,元和帝下旨将大婚的时间定在顾婵及笄之后,具体日子由钦天监选出,为元和二十三年的二月初五。
和圣旨一起到达幽州的还有赐给靖王的两名秀女。
元和帝计划得非常周到,先由这两名秀女服侍儿子,若能添几个孙子孙女当然最好,太子只大靖王两岁,已经儿女成双,韩拓身边却连个贴心的人都没有。大殷的秀女皆是从平民中选拔,娘家身份低微,元和帝又刻意压制,不给她们封号,自认为这般便不必担心她们入府早占先机,影响王妃将来的地位。待到大婚之后,过一两年时间,再选两个家世好的给靖王做侧妃,也好给王妃做个伴。
韩拓淡淡扫一眼两位迎风摆柳的美人,微笑赞道:“很好。”吩咐王府里的管事嬷嬷将人带去后院,又道,“这趟辛苦曹公公了。”
顾景吾连忙解释,“最近才换的,事出有因。”
他细细将宁氏中毒的事情讲了一遍,当然隐去顾婵与靖王的纠葛不提。
虽然并未在家中搜出有人下毒的证据,但顾家并未真正完全放心,除去暗中查访,更将家中筷子、水杯等物皆换成银制,以免再糟暗害。
梁晨光听得津津有味,还以为宫里人事复杂才要防备各种阴私手段,没想到人口简单的顾家也会出事,而且还更加离奇古怪,有趣有趣。
就是顾家二姑娘看起好像和从前不大一样,有点呆愣愣的,别是给毒药毒出毛病来了。糟了糟了,皇上不知道这事儿,他得留心观察一番,千万别叫靖王殿下娶个傻子回家。
梁晨光在元和帝身边当差多年,早已炼成身.心和.谐的“皇帝不急太监急”绝招,这不,抑制不住发作起来。
顾婵还没从接旨的震惊中回过神来,手捧碗筷用餐,却食不知味。
皇上为什么会突然赐婚?
前世里可没有这一出。
不,前世里皇上也赐婚了,是在两年后,将她赐婚给韩启。
顾婵一直以为,宁氏不死,自己不进宫,一切都会不同,自然不会再有赐婚给皇子的事情发生,她可以选择自己想嫁的人,过平静的生活。
没想到,事情是不同了,却也完全出乎她意料,顾婵也怀疑过,会不会是韩拓向元和帝提及,才会有赐婚之事。
但是,时间对不上,就算那日韩拓负气离开后立刻写信,一往一返,怎的也得八、九日光景。
况且,是或不是,又有什么区别,皇命不可违,她今生还是逃不出再嫁韩拓一次,还是得卷入韩拓与宁皇后母子之间的争斗……
其实,命运之事,千丝万缕,交缠如网,一发不可牵,牵之动全身。
顾婵救了宁氏,改变得并不只是她们一家人的命运,与他们相关的所有人与事,都会受其影响,层层渐进,波澜不断扩大,变化之间彼此碰撞,最终将会演变出与顾婵上一世全然不同的未来。
今次赐婚只不过是一个开端而已。
☆、第23章 斗轻盈
翌日,书院休沐,顾松、顾枫兄弟两个回到家中。
前一晚他们已经得了信儿,知道赐婚之事,顾松只是略感突然,顾枫却是全家最开心的一个。
“若是你向姐夫美言几句,说不定我还能进玄甲军。”顾枫兴奋得手舞足蹈,最崇拜的人如今再不遥不可及,将来不仅能进入靖王军营,还有机会得到许多亲传指点,不由感叹道,“瞧瞧咱们和姐夫这缘分。”
顾婵本就心烦气躁,被顾枫一声声姐夫叫得更加郁闷,撇嘴道,“顾潼林,既然你这么欢喜他,不如你嫁给他好了。”
顾枫口中茶水喷出,一手掸着衣袍,一手去拧顾婵脸颊,“说什么呢,你才是欢喜傻了吧,男人怎么能嫁男人。”
若他不是男人,就真嫁了不成?
顾婵更气,再道:“有什么关系,反正我们长得一样,他之所以会救我,也是因为从前见过你,才能认出我是顾家人。”
顾枫擦拭水渍的手停下,双眼泛光,心里美得直冒泡,“你是说……姐夫早就对我有深刻印象……姐夫……姐夫他果然慧眼识英杰,英雄所见略同。”
顾婵冷眼看他,潼林对靖王奉若神明,却不知将来命会折在韩拓手中。罢了,嫁给韩拓也许有千万桩不好,但有一桩总归不会错,至少潼林名正言顺归入他部属,再不必面临城门对决之祸。
*
千里之外,京师皇城中,同样有人欢喜有人愁。
凤仪宫里,宁皇后整襟端坐,面冷如霜,脚边滚了一地透明晶亮的蜜蜡佛珠,在煌煌灯火照映下,显出缤纷色彩,瑰丽非凡。
小宫女连忙上前捡拾,却被宁皇后厉声喝退,赶出殿去,“范嬷嬷,你说,皇上这是什么意思?他可是知道那事……”
所以专指了她娘家妹妹的女儿,让她再不能妄动么?
不然怎么之前一连数年不见动静,如今却突然下旨赐婚?
而且还瞒着她,作为皇后,作为皇帝的枕边人,她竟是在消息从幽州传回后才得知。
“娘娘,那事隐秘,相关之人也早已伏诛,陛下应不知情。”范嬷嬷是宁皇后陪嫁,三十年的心腹,“只是同样的事情可一不可再。”
宁皇后哼道:“难道眼睁睁看着他白白捡去我多年经营?”
她是皇后,自然照拂家人,妹婿一家她也没少关照,为的不过是给两个儿子将来多添助力。她娘家兄弟侄子多纨绔,反而永昭侯府一门英杰,也更得她看重,如今竟要一股脑儿便宜给那女人的儿子,这口气怎么咽得下。
“娘娘莫急,依老奴所见,就算成了夫妻,也未必和顺,靖王未必能够借得上永昭侯府势力。再退一步讲,三夫人与二姑娘向来亲近娘娘,二姑娘又是天真烂漫、心无城府的,说不定将来还能充当娘娘眼线,成为娘娘助力也不定。”范嬷嬷轻声劝道。
宁皇后很快冷静下来,范嬷嬷说得没错,她应做的是重新筹谋,而不是自乱阵脚。
*
适逢初一,元和帝照例御幸凤仪宫。
为韩拓和顾婵赐婚的事情,元和帝确实刻意瞒着皇后,却并非有什么猜忌。
皇后曾提过有意将姨甥女许给老七,只因两人年纪尚小,所以不曾坐实。若给皇后知道老三有意娶同一个姑娘,皇后未必肯答应。
这是老三第一次求他……
几个儿子里,元和帝最喜欢韩拓。因为他的生母,也因为他最像自己。偏偏韩拓自幼丧母,性情冷淡,素来与人不亲近,连他这个父皇都受带累。
那晚收到老三信件,元和帝心情大好,原来儿子并非不亲近他,有大事时还是愿意向他吐露心声。
积聚多年、无处安置的父爱一股脑发作出来,元和帝打定主意满足儿子愿望,当即便派人将翰林院学士从被窝里挖出来拟旨,再命梁晨光连夜出城,马不停蹄赶往幽州。
至于皇后,他会再给老七选个好姑娘,各方面都不比老三媳妇差不就行了。
到底偏颇了儿子,亏待了妻子,元和帝见到宁皇后时主动提及,“老三的婚事尘埃落定,朕总算放下一桩心事,接下来该给老五和老七选妃,皇后心中可有得宜的人选?”
宁皇后面带微笑道:“那我可得好好选选,还得跟贵妃妹妹商量一下,回头多选几个给皇上过过眼,让您来决定。”
五皇子韩哲是贵妃杨氏的儿子,今年十五,比宁皇后的七皇子韩启大两岁,年初刚封了晋王。
“嗯,孩子们的心意也考虑考虑,毕竟是过一辈子的人,他们也要喜欢才是。”元和帝想了想,又嘱咐道。
“臣妾晓得了。”宁皇后一壁亲手服侍元和帝更衣,一壁想,难不成你不知道我和启儿我看中璨璨,现在把她给了别人,还谈什么我们的心意。
但她可不会说出口,皇命难违,元和帝既然已决定,她若表现出丝毫埋怨只会令元和帝不喜,索性表现大方贤惠,“不过臣妾有一事忧心,璨璨能伺候靖王,那是她几世修来的福分,我这个做姨母替她开心。只是,璨璨如今年纪还小,一时不能成婚,靖王身边却不好缺了人服侍,臣妾想着,不如从今年的秀女里选上几个送过去。皇上您意下如何?”
宁皇后是过来人,想要夫妻离心,最有用的便是分宠。旁人尚且难说,她的妹夫顾景吾从未纳妾,便是因为妹妹不愿,顾婵自幼受母亲影响,在这事上未必看得开。皇家不是寻常人家,就算顾婵将来当上靖王正妃,也不可能阻止皇上为靖王广添姬妾,更何况如今。
这话元和帝听了甚是受用,他如今一心展现父爱,对有关韩拓的事情非常上心,不出半月,第二道圣旨便送到了幽州。
☆、第24章 酿多情
因为顾婵今年只有十三岁,成婚实在太早,元和帝下旨将大婚的时间定在顾婵及笄之后,具体日子由钦天监选出,为元和二十三年的二月初五。
和圣旨一起到达幽州的还有赐给靖王的两名秀女。
元和帝计划得非常周到,先由这两名秀女服侍儿子,若能添几个孙子孙女当然最好,太子只大靖王两岁,已经儿女成双,韩拓身边却连个贴心的人都没有。大殷的秀女皆是从平民中选拔,娘家身份低微,元和帝又刻意压制,不给她们封号,自认为这般便不必担心她们入府早占先机,影响王妃将来的地位。待到大婚之后,过一两年时间,再选两个家世好的给靖王做侧妃,也好给王妃做个伴。
韩拓淡淡扫一眼两位迎风摆柳的美人,微笑赞道:“很好。”吩咐王府里的管事嬷嬷将人带去后院,又道,“这趟辛苦曹公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