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八卦红楼_分卷阅读_89
柳义彦不禁赞叹一句林如海眼光锐利,这主意是林家妹妹想的,他看着当然会觉得眼熟。听闻林家妹妹自小就是被自家哥哥教导长大的,当初在上元节匆匆一面,犹记得那会儿的小姑娘性子说话确实和林恪有些相似。
“真不是恪儿的主意?”柳义彦得了林如海的肯定答复,转身要下去布置的时候,林如海又狐疑地冒出了这么一句话。柳义彦面色不变地承认下来:“确实是学生想的。”他这会儿要是说出林家妹妹来,那也太不仗义了。
林如海问了几次问不出什么来,就将这个事情丢到了脑后。柳家这小子心底也是个高傲的,既然他都说是他写的,那决计不能是旁人的主意了。林如海继续埋头于公务中,柳义彦下去也开始忙碌起来。
不多时候,京城城门周围灾民聚集区,几个官兵过来四周转了圈,找了个显眼的地方将一张大大的纸张贴到了墙壁上。贴好之后拍了几下让它牢固些,就又到别处继续了。这些日子陆陆续续到达的灾民不少,很多人无处可去,无事可做,正懒洋洋地在屋檐下晒太阳。见到官兵的这番动作,众人的好奇心都上来了。
大概是因为最近和这些官兵老爷接触多了的原因,这些个灾民也没刚进城那么的诚惶诚恐了。官兵正贴的时候,就有人蹑手蹑脚地凑了过去,伸长了脖子看着。等到官兵一走,旁边一堆人更是呼啦啦围了过去,将那纸张围了个水泄不通:
“写的什么?!”
“谁认识字,快念念!”
“哎呦喂!你踩着我脚了!”
“别挤了,咱这边儿就有一个读书人,快去喊杨家小郎过来!”
被人叫做杨家小郎的人,正是那位和张明住在一起的书生。此时这二人都在屋子里,一人正忙着给自家母亲喂粥,一人正摇头晃脑地不知道在诵读着什么。二人正自得其乐的时候,房间门便被人给推开了,几个人一拥而上,拉了书生就走:“外面官兵老爷贴了个告示,小郎快去帮我们看看写了些什么!”
书生连挣扎开口的时间都没有,直接被人拖走了。这边张明不慌不忙地给自家母亲喂好了粥,跟着站起身来:“母亲我去外面看看。”说完这才大步走出了屋外,朝着人潮汹涌处走了过去。
张明到了眼前的时候,周围正乱糟糟的一片,显然书生已经念完了。他一手忙着整理被人拉扯地不成样子的衣裳,一边朝着张明挥手:“张兄快过来!”
“是什么告示?”张明走了过去,书生冷静地再次给他念了一遍:“说是从今日起,我们这些人就可以开始领赈灾银子了。如果是直接舀了赈灾银子,那么这半个月之内就要回老家了。如果不舀银子……”
“不舀银子?”张明迷茫地瞪着那张纸:“为什么不舀银子,赈灾银子不舀的话,我们难道要自己背着粮食种子回去?那也背不动啊?”
“这次有两种法子。一种是和往年一样的,种子和农具、还有重盖房子的料钱,一人三十两领了回家。一种是银子只给二十五两,但是官府这边有许多地方都要人手,按干活多少日结工钱,也可以在这里住到六月份。”书生说道这里,手指指了指中间的一行字眉飞色舞:“小弟决定就选择第二种了,正好告示上面说了城门口登记灾民情况的小吏急缺,一天就是四十钱,小弟好歹也读过几年书,想来也是能聘上的。”
书生说的眉飞色舞,张明在一边掰着手指算了算,眉头紧皱:“杨小弟,这笔买卖不划算。一天四十钱,一月也就一两银子。现在是二月底,要是呆到六月底的话,也不过是赚四两银子,加起来赈灾银子也才二十九两,还要累死累活的给官府干活,更耽误了今年的春耕。你为何不直接领银子?”
书生摆摆手,左右看了看,拉着张明回了自己的屋子,这才神神秘秘地开口道:“张大哥,这笔买卖我也会算。但是你不觉得奇怪吗?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为何还要弄出这个选择?”书生话语一转,“虽然我不大明白,但是现在大部分人都选了直接领银子,我却挺想试试第二种的。况且,住在这里包吃包住的。我孤身一身上京就是为了来年的科举,家里的田地早就变卖了,在科举之前我还能见识下小吏如何做事,怎么想都值得赌一把了。”
张明想了想,缓缓点头:“你说得对,似乎值得赌一把。我本是做木匠的,是靠手艺赚钱,大不了家里那几亩地托人先种上,我再等等看。”
两人商量到了晚上,第二日便直接按着纸条上的地址到了地方。不一会儿一个身穿长衫的青年走了出来,看年纪也就十七八岁。这人到了两人面前,上下打量了一番才问道:“你二人昨夜未曾算过,以工代赈的话,赚的银子并不比直接领的多吗?”
这是发出了那个告示之后,第一个找上门来的灾民,其中一个显然还是个读书人。柳义彦听到了底下人的禀告,心里一动之下才自己亲自出来接待。听到柳义彦这话,张明有些局促不安,但那位书生却落落大方地一行礼,这才开口道:“正因为如此,我兄弟二人才想着过来瞧瞧。若真是如此,那为何要大张旗鼓地弄出这个新条例?”
倒是个聪明人,柳义彦看了那书生几眼,“你叫什么名字?”
“学生杨伦。”书生再次行礼。柳义彦手指在昨日的告示上点了一下,“既如此就去北门当个编外记录小吏如何?”
杨伦得了事情心满意足,而这边柳义彦又看向了张明:“你有什么手艺吗?”
“小人是个木匠。”张明依旧很局促,柳义彦点点头,“那就去城西的木宗坊跟着里面的人打造木床去吧。”张明眼睛发亮:“是我们住的那种木床吗?”
柳义彦见到胆子突然大起来的张明,语带微笑:“你去了就知道了。”想跟着学点东西?果然也是个聪明人,抓不抓得住机会就看他们自己了。
这个告示一出,京城里的人瞬间走了一大半。此时已经到了雨水节气,舀了银子回乡之后直接就要买些农具春耕了。即便京城这会儿还有免费的粥饭可以领,但除了些懒汉,谁也不想在这里磨蹭误了春耕。除了这些本分人,还有一部分如同杨伦和张明的伶俐人,也都选择了第二种,想看看官府在玩什么把戏。
这些动静黛玉自然也都知道,开始是自家哥哥没事出去转一圈回来和她说些。后来则是有一天,柳絮无意间说起。从那之后,黛玉就觉得与其听哥哥那边的n手消息,还不如听柳絮这边的第一手消息,毕竟柳家哥哥亲自办理此事。
黛玉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每日柳絮再来的时候,就经常问些当日里发生的事情。柳絮这娃儿见黛玉对这些感兴趣,愈发将八卦当成了一种工作。白日里口沫横飞地和黛玉叽叽喳喳,到了晚上就回去缠着柳义彦讲这讲那。
好在这会儿一切已经到了收尾阶段,柳义彦也没那么忙碌了。但被自家妹妹如此纠缠,柳义彦也大感吃不消,有日晚上终于忍不住求饶:“妹妹,哥哥每日里很忙,哪里有时间看到那么多好玩的事情呢?”
柳絮很郁闷:“哥哥不跟我说,我怎么和林家姐姐说呢?”
“谁?”柳义彦愣了下。
“林家姐姐啊。”柳絮眼巴巴地看着他,“林家姐姐也很爱听这些呢。”
这样子啊……柳义彦脑海中闪现出了一大一小两个小萝莉眼巴巴等着自己喂食的样子,心里莫名就软了下来。这点子貌似还是林家妹妹提的呢,自己占了人家的主意就罢了,难道连这点小要求也不能满足?
“真不是恪儿的主意?”柳义彦得了林如海的肯定答复,转身要下去布置的时候,林如海又狐疑地冒出了这么一句话。柳义彦面色不变地承认下来:“确实是学生想的。”他这会儿要是说出林家妹妹来,那也太不仗义了。
林如海问了几次问不出什么来,就将这个事情丢到了脑后。柳家这小子心底也是个高傲的,既然他都说是他写的,那决计不能是旁人的主意了。林如海继续埋头于公务中,柳义彦下去也开始忙碌起来。
不多时候,京城城门周围灾民聚集区,几个官兵过来四周转了圈,找了个显眼的地方将一张大大的纸张贴到了墙壁上。贴好之后拍了几下让它牢固些,就又到别处继续了。这些日子陆陆续续到达的灾民不少,很多人无处可去,无事可做,正懒洋洋地在屋檐下晒太阳。见到官兵的这番动作,众人的好奇心都上来了。
大概是因为最近和这些官兵老爷接触多了的原因,这些个灾民也没刚进城那么的诚惶诚恐了。官兵正贴的时候,就有人蹑手蹑脚地凑了过去,伸长了脖子看着。等到官兵一走,旁边一堆人更是呼啦啦围了过去,将那纸张围了个水泄不通:
“写的什么?!”
“谁认识字,快念念!”
“哎呦喂!你踩着我脚了!”
“别挤了,咱这边儿就有一个读书人,快去喊杨家小郎过来!”
被人叫做杨家小郎的人,正是那位和张明住在一起的书生。此时这二人都在屋子里,一人正忙着给自家母亲喂粥,一人正摇头晃脑地不知道在诵读着什么。二人正自得其乐的时候,房间门便被人给推开了,几个人一拥而上,拉了书生就走:“外面官兵老爷贴了个告示,小郎快去帮我们看看写了些什么!”
书生连挣扎开口的时间都没有,直接被人拖走了。这边张明不慌不忙地给自家母亲喂好了粥,跟着站起身来:“母亲我去外面看看。”说完这才大步走出了屋外,朝着人潮汹涌处走了过去。
张明到了眼前的时候,周围正乱糟糟的一片,显然书生已经念完了。他一手忙着整理被人拉扯地不成样子的衣裳,一边朝着张明挥手:“张兄快过来!”
“是什么告示?”张明走了过去,书生冷静地再次给他念了一遍:“说是从今日起,我们这些人就可以开始领赈灾银子了。如果是直接舀了赈灾银子,那么这半个月之内就要回老家了。如果不舀银子……”
“不舀银子?”张明迷茫地瞪着那张纸:“为什么不舀银子,赈灾银子不舀的话,我们难道要自己背着粮食种子回去?那也背不动啊?”
“这次有两种法子。一种是和往年一样的,种子和农具、还有重盖房子的料钱,一人三十两领了回家。一种是银子只给二十五两,但是官府这边有许多地方都要人手,按干活多少日结工钱,也可以在这里住到六月份。”书生说道这里,手指指了指中间的一行字眉飞色舞:“小弟决定就选择第二种了,正好告示上面说了城门口登记灾民情况的小吏急缺,一天就是四十钱,小弟好歹也读过几年书,想来也是能聘上的。”
书生说的眉飞色舞,张明在一边掰着手指算了算,眉头紧皱:“杨小弟,这笔买卖不划算。一天四十钱,一月也就一两银子。现在是二月底,要是呆到六月底的话,也不过是赚四两银子,加起来赈灾银子也才二十九两,还要累死累活的给官府干活,更耽误了今年的春耕。你为何不直接领银子?”
书生摆摆手,左右看了看,拉着张明回了自己的屋子,这才神神秘秘地开口道:“张大哥,这笔买卖我也会算。但是你不觉得奇怪吗?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为何还要弄出这个选择?”书生话语一转,“虽然我不大明白,但是现在大部分人都选了直接领银子,我却挺想试试第二种的。况且,住在这里包吃包住的。我孤身一身上京就是为了来年的科举,家里的田地早就变卖了,在科举之前我还能见识下小吏如何做事,怎么想都值得赌一把了。”
张明想了想,缓缓点头:“你说得对,似乎值得赌一把。我本是做木匠的,是靠手艺赚钱,大不了家里那几亩地托人先种上,我再等等看。”
两人商量到了晚上,第二日便直接按着纸条上的地址到了地方。不一会儿一个身穿长衫的青年走了出来,看年纪也就十七八岁。这人到了两人面前,上下打量了一番才问道:“你二人昨夜未曾算过,以工代赈的话,赚的银子并不比直接领的多吗?”
这是发出了那个告示之后,第一个找上门来的灾民,其中一个显然还是个读书人。柳义彦听到了底下人的禀告,心里一动之下才自己亲自出来接待。听到柳义彦这话,张明有些局促不安,但那位书生却落落大方地一行礼,这才开口道:“正因为如此,我兄弟二人才想着过来瞧瞧。若真是如此,那为何要大张旗鼓地弄出这个新条例?”
倒是个聪明人,柳义彦看了那书生几眼,“你叫什么名字?”
“学生杨伦。”书生再次行礼。柳义彦手指在昨日的告示上点了一下,“既如此就去北门当个编外记录小吏如何?”
杨伦得了事情心满意足,而这边柳义彦又看向了张明:“你有什么手艺吗?”
“小人是个木匠。”张明依旧很局促,柳义彦点点头,“那就去城西的木宗坊跟着里面的人打造木床去吧。”张明眼睛发亮:“是我们住的那种木床吗?”
柳义彦见到胆子突然大起来的张明,语带微笑:“你去了就知道了。”想跟着学点东西?果然也是个聪明人,抓不抓得住机会就看他们自己了。
这个告示一出,京城里的人瞬间走了一大半。此时已经到了雨水节气,舀了银子回乡之后直接就要买些农具春耕了。即便京城这会儿还有免费的粥饭可以领,但除了些懒汉,谁也不想在这里磨蹭误了春耕。除了这些本分人,还有一部分如同杨伦和张明的伶俐人,也都选择了第二种,想看看官府在玩什么把戏。
这些动静黛玉自然也都知道,开始是自家哥哥没事出去转一圈回来和她说些。后来则是有一天,柳絮无意间说起。从那之后,黛玉就觉得与其听哥哥那边的n手消息,还不如听柳絮这边的第一手消息,毕竟柳家哥哥亲自办理此事。
黛玉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每日柳絮再来的时候,就经常问些当日里发生的事情。柳絮这娃儿见黛玉对这些感兴趣,愈发将八卦当成了一种工作。白日里口沫横飞地和黛玉叽叽喳喳,到了晚上就回去缠着柳义彦讲这讲那。
好在这会儿一切已经到了收尾阶段,柳义彦也没那么忙碌了。但被自家妹妹如此纠缠,柳义彦也大感吃不消,有日晚上终于忍不住求饶:“妹妹,哥哥每日里很忙,哪里有时间看到那么多好玩的事情呢?”
柳絮很郁闷:“哥哥不跟我说,我怎么和林家姐姐说呢?”
“谁?”柳义彦愣了下。
“林家姐姐啊。”柳絮眼巴巴地看着他,“林家姐姐也很爱听这些呢。”
这样子啊……柳义彦脑海中闪现出了一大一小两个小萝莉眼巴巴等着自己喂食的样子,心里莫名就软了下来。这点子貌似还是林家妹妹提的呢,自己占了人家的主意就罢了,难道连这点小要求也不能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