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最后的机会
  王立国这一周花了大量的时间,仔细的审阅了这些随笔,在其中发现了巨大的价值。
  这些想法背后的概念,或许有人在不同的论文或者文章中提出过,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没有看到事实前,没人把它们放在一起做对比,并如此清晰的总结出来。
  一些细微的变化,当数量多到一定程度以后,量变就变成了质变。
  这个笔记本身,实际上宣告:光纤传感器,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传感器分类,独立存在了!
  成永兴带给这个时代,最有价值的东西不是一两篇论文,或者一个天才,而是这些新的思路。
  如果比做实验,写论文,他远不如任何一个王立国以前带过的学生。不客气的讲,他做实验的熟练程度,甚至都赶不上每天认认真真的右天詹。
  但他提供的新思路,就像在绝对不可能有门出现的墙上,推开了一扇又一扇新的门,每个门后又都出现了一个新的走廊。
  顺着这些走廊,大家又可以开始一个新的循环,精度提高再提高。
  在一条新路刚被发现的时候,提高精度是很容易的。这个时候也是出成果最快的时候。
  在新出现的思路上,反复的探索,不断地加上一些约束条件,使精度点点滴滴的提高,这个过程中,就可以不断的产生新的论文。
  在一个方向上,连续的往前走,一个人走远了,他就变成了这个领域的专家。
  在一条路上,更多的人加入进来,小路就变成了大路。这实际上宣告了一个新的学科的成立或者是存在。
  从学校的角度,这就形成了一个新的专业。即使形成不了专业,哪怕是是一个学科方向也是不错的。
  ——————————————
  “再加入?
  王教授,您的意思是?”
  成永兴在话语里听出来别样的味道。人生阅历虽然没有增强他的情商,但增加了他的分析能力。
  “就像你说的,光纤项目,很有潜力,我也同意。另外,这个项目继续做下去,难度也是越来越大。我准备亲自出面,为这个项目立项,这样才能继续争取相应的资源和条件。”
  “…”
  成永兴不知道该怎么回应。他做这个项目的目的,仅仅是对付几篇说得过去的论文,为以后的学习和科研环境,创造些条件而已!
  由于自己的缘故,干扰了其它人的生活轨迹,这不是他所期望的。
  “我曾想,我出面以后,可以更好的为你创造些条件,但是没有想到,计划没有变化快,看来要另做打算了。”
  王立国一边陈述,一边也是理清思路。
  成永兴没有发言,只是默默的听着。他的脑袋也是混乱的。
  自己这么一折腾,后果是好是坏呢?
  前世的时候,王教授始终没有出现在他的视野里。只是在大四的时候,成永兴才知道这么一层关系,来这个家吃了几次饭而已。
  不过当时看王教授,身体很是不错。他现在提前出山,会有些什么影响和后遗症吗?
  “不过事情也没有这么急,这些还只是个想法。你什么时候改主意了,让我知道就好。你回去慢慢再想想吧!”
  王立国看着眼前沉默的年轻人,又给了他一个反悔的机会。
  “好,等这几个实验做完,我休息一下,再考虑考虑。”
  成永兴也没有把话说死,他的确也要再想想。事情弄得有些大,后果开始出乎意料。
  是好,是坏,他都要沉淀一下思路。
  他仅仅是个重生者,而不是上帝。周边的人和事,都是真实的。他产生了变化,周边的人和事,也在变化着。
  “你尽快做决定,我这边也会收集资料,做些准备工作。如果到最后,你真不做了,也让我知道,我好安排别人去做。”
  “明白!”
  “论文先放我这里,我看完会给你送去!”
  王立国现在也失去了兴趣,没有心情去阅读文件,他要缓和一下。
  “好的。”
  成永兴在王教授家,只呆了一会,就撤了出来。
  这次意外的谈话,对双方的冲击都不小。
  ——————————————
  王教授把客人送走以后,绕过写字台,站在了窗前。
  窗户外边,是他找人定制的一个铁制小阳台,上面摆放着一些花卉。虽然秋季的到来,使得路旁的树木掉光了叶子,但这些花盆里的植物,都是些四季常青的品种,还在顽强表现着盎然的生命力。
  王立国就这么静静的看着窗外,心中想着事情。
  今天的这番谈话,他也是一直在整理思路。随着谈话的深入,他的决心也慢慢的坚定了起来。
  要做好出山的准备了!
  其实,即使成永兴同意做项目,王立国也只有亲自出面,才能争取更多的资源。
  牛品,目前仅是个讲师,他除了占据成永兴的专业指导教师的身份外,其它方面并没有太大的力量和影响力。争取更多的设备,计算机资源等,都需要教授一级的人去争取。
  王立国对自己的病退,是非常遗憾的。他是老牌的留苏毕业生,起点很高。本来他的发展也不错,在科研和行政两方面,都取得不小的成果。但是很快的,肝病纠缠了上来,导致他不得不一步步退让,直到退休了事。
  一个机会,就这样摆在了面前。
  也许,这真是他人生的最后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