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战乱年代后 第66节
第109章 你身上有香
齐奚被这句话问的愣了一下。
在他看来,夫人就是夫人啊。
从很久之前他们齐家就知道公子有一位夫人,齐奚一时没有反应过来郑文这句话的意思,只傻傻地看着木质楼梯道上的女人。
郑文在问出口后就已经有些后悔,看见齐奚的神色后笑了笑便转身离开了。
齐奚看着那个女人慢慢下了楼梯,他一直站在上面,目送着郑文离开。在他并不大的年纪内,郑文是他见过最为神秘的女子,神秘地让公子在这个女人面前都是卑微不安的。
他又站了一会儿,才又回了公子奭身旁,却发现公子坐在窗户旁,低头正看着面前案桌上的一卷书简,那是刚才郑文拿上来后遗忘在这里的书卷。
齐奚走进了才发现公子奭的面色不好,并不是身体带来的病弱和苍白,更像是情绪上的不好,似乎像是遭受了什么打击一样。
他说:“先生,郑先生走了。”
公子奭点了点头,却是突然说了一句,“今年的冬天好像格外的冷一些。”
齐奚在心底啊了一声,他还觉得今年的冬天温暖一些呢,毕竟雪也没有去年的大,去年可是死了不少人,他们当时还在咸阳的城中,就听说城外还有被冻死的人,数不胜数。
他想要看向窗外,却发现窗户已经被关上了,毫无来由地齐奚觉得是郑文把这扇窗户关上了。
不过公子奭说这个冬季天冷,齐奚总不至于反驳,只是压下了心中的疑惑后他半跪在一旁把桌面的上的杯具全都整理了一遍后,想起刚才的事才笑着对公子奭说:“先生,郑先生还是挺关心你的,刚才离开时还嘱托奴,让奴提醒先生身体不好,应该少吃点甜食。”
公子奭神色晦暗,听到这句话也没有什么变化,语气十分不定,问了句是么,轻的齐奚都没有听见他的说话声,他一时也分不清刚才的那句话公子有没有听见了,只是看着公子奭片刻,却是不再开口了。
他灵敏地感觉公子的情绪不太好,似乎是在他走后,和郑先生说了什么话造成的,现在也只有郑先生有这样的能耐了。
公子奭却是在沉默一阵后,对着一旁的齐奚说了一句话,“让人把郑家村的那个女孩和郑合一起送过来。”
跪坐在一旁的齐奚抬起头看了公子奭一眼,青年脸上的神色很淡,少年看不出究竟,却点了点头。
“让他们进汉台吗?”
公子奭的手指摩挲了一下案桌的边缘,脑海中浮现了郑文的那句话。她说,当年她也心动过。
这句话就像一根参天大树的万千树根一样扎进了他的心中,停驻在他的脑海中,让他思绪混乱,各种疯狂的想法在他脑海中打转。
可最后他还是足够清醒,摇了摇头,“安置在南郑城中,派人保护好就行。”
郑文回到了院子,郑林已经回来了,和惠小郎君蹲在屋檐下,一只长的像幼犬的小狼崽子在跑来跑去,周围的仆从也在好奇地打量,他们处于深宅中,这也是第一次看见狼长什么模样,感觉也没有什么吓人的地方嘛,和一只犬长得一模一样,别说,还挺可爱。
看见郑文回来后,两个人连忙围了上来,脸上是带着遇到新奇物件的喜悦,“先生,你回来了。”
郑文点点头,看向从屋檐的台阶下歪歪扭扭跑下来的那只狼崽子,应该有一些大了,郑文也认不出来有几个月,她蹲了下来,那只狼崽子却不敢围上前来,只是在郑文不远处徘徊,时不时露出獠牙,虽然看着像小狗,可还是具有狼的野性。
郑林好奇地蹲在郑文旁边,“先生,它好像怕你呢。”
今天他和阿惠去碰这只小狼的时候,还差点被咬了,这只小狼压根不让人近身,很是凶猛,野性难驯。刘夫人根本不让阿惠养一只狼,怕阿惠被伤着了,最后他就抱过来了。
郑文站起身,向前面走了几步,那只小狼趴在原地,也没有动弹,只是张着口龇牙像是在恐吓郑文,她只不过笑了一笑,捏住了小狼的嘴巴两边,看了看,獠牙很尖。
不知道是不是有一些其他的原因,郑文感觉这只小狼在她面前有些异样的温顺。
她转过头对着郑林和惠小郎君说:“养它可以,不能让仆人去照顾,如果要养这只小狼,阿林,你必须自己要负责它的成长,包括喂食和驯服它,如果伤了院中的人,我会和刘夫人说把它送走。”
郑林犹豫了一下,却还是点了点头,拍了一下自己的胸脯说,“先生,我一定照顾好它。”
阿惠也点点头,“先生,我也会帮忙的。”
郑文面色如常,也不说打击这两位少年的话,只说,“这小狼应该才断奶不久,你们可以去问府中的仆人要养活这只小狼注意什么?”
郑林和惠小郎君齐齐点头,两位少年看着面前的那只龇牙的小狼目光中都带着兴奋和希翼,说不出的喜爱。
他们身上尽是独属于少年人的热情恣意,郑文想了一想她觉得自己现在很难有这样的热情了,如果是以前,她看见这么一只小狼崽子,说不定也会和郑林他们一样,爱不释手。
她笑了笑,站起了身,让一旁的仆人注意一些两个小孩,免得吹了太久的风寒气入体,特别是惠小郎君身体一向不好,刘夫人和她说过这孩子从小时候就是多病的身体,得亏是刘夫人娘家还可以帮衬着,要不然惠小郎君也活不了这么大。
旁边候着的仆人们点了点头,惠小郎君的傅母也在一旁看护着,郑文这才进了屋子,脱下了身上披着的厚皮裘,坐在温暖的炭炉旁,温了几杯热浆饮了几口。
过了一会儿,郑林和惠小郎君抱着小狼进了屋子,向郑文这边走过来两个人的脸上都是冒着热气的红色,惠小郎君的傅母没让两位小郎君脱衣服,硬是扛着一身热气坐了下来,等到身上的汗和燥气散了一些,才让两位小郎君脱了外衣,不过还是又换了一身薄裘。
也不知道刘夫人这是从哪里给惠小郎君找的傅母,为人克谨认真,而且还有头脑,最开始郑文接触惠小郎君的时候,对方尽管有所顾忌,可是一举一动每一句话分寸却掌握的很好,不会让她生厌。
郑林把小狼放在了一旁,在脖子上绑了一根木绳,拴在一旁,怕它乱跑,看了一会儿才转头看向正在暖手的郑文问,“先生,你刚才去了何处?”
他装模作样地皱了皱鼻头,“先生的衣服上带了一股香味。”而且味道还有些熟悉,他似乎在哪里闻到过。
听到这话,郑文不由抬手嗅了一下自己的袖口处,好像是有一股香味,应该是在书楼上沾染上的,公子奭身体不好,经常会点一些香养神,刚才她待了时间有些久,又坐在香炉不远处,可能就沾染了,一路上也没有散去。
郑林还想再问,一旁的惠小郎君却不知为何突然暗地里撞了一下他的胳膊,郑林皱眉看过去,就看见惠小郎君垂下头的动作,对上郑文的目光,少年好像突然想到了什么一样,悟了过来。
嘴唇动了几下,脸色不好,就像一个面色臭臭的小屁孩一样,他看了一眼不远处跪坐着的惠小郎君傅母后却是没有再问下去。
有些事情,他觉得先生不是很希望说出去。
两位少年顿时安静了下来,郑文看了一眼,就知道两个人在想些什么,她也并不在意,只是询问,“你们课业做完了?”
虽是因为过冬,天气寒冷了下来,两位少年的课程也慢了下来,可是前几日布置的课业确实不少,也相当于后世的寒假作业了。
郑林和惠小郎君对视一眼,垂头丧气地摇了摇头。
郑文笑了笑。
好吧,她竟然有些幸灾乐祸,她之前听郑林抱怨过公子奭,说课业很多,总之两人一向互相看不惯,当然目前郑文只听郑林抱怨过公子奭,再者她与公子奭碰面的次数也不多,尽管如此的她直觉上觉得这两人的关系可能比当年阿苓和公子奭的关系也好不到哪里去。
今年的冬天很快过去,在春日来临前,惠小郎君还不小心病了一场,感染了风寒,把刘夫人吓了个不轻,郑文还特意过去看了一下,不是很严重,可是惠小郎君养起来的肉明显掉了不少,躺在床上萎靡不振,小孩子本来身体就不好,这般一病好像就元气大伤,不过也有只能用药温养,慢慢调理。
等过了大半个月,惠小郎君才重新出了院子,这时候的小狼已经完全变了一个样子,比之前高了不少,郑林还特意给这只狼取了一个名字,犬良,通俗易懂。不过因为刘夫人的吩咐,郑林也不敢把犬良带到惠小郎君面前。
而也是这一年,在关中之地的汉王发来函书,请惠小郎君和刘夫人一同前往关中古都栎阳。
栎阳本是秦时古都,是咸阳去往各处的必经之地,也是关中要塞,由这里同行向北就是太原和上党,而在前朝统一各国后,这条途径栎阳向北的道路成为了前朝东北地带的主干道,因此东西两边的商人也多从未这边行商,也造就了此处商业颇为发达,要不然以前也不会是秦的古都。
而且栎阳这一带地处渭河平原,土壤肥沃,适于耕作,因此农业也十分发达,较之其他区域,此处在秦时还建了不少沟渠灌溉,更是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也许是因为在这样得天独厚和人力支持的情况下,此处不仅农业和商业发达,就连制陶业和冶制业也十分发达,具体地可以体现在此处在前朝时是一处兵器制造的基地,不禁设有专门的工官,还有修建规模极其庞大的工室,很可能当年前朝帝王统一诸侯国时那些铁骑兵士的甲衣和箭矢皆出乎此地。
在冬雪刚刚融化时,刘夫人就接到了关中传来的函书随之而来的还有汉王旗下的一名大将,特地是为了护送刘夫人和惠小郎君而来。
郑文在听到这个消息时只是沉默了很久,看着广阔无垠的天空。
看来,刘夫人的好消息来了。
此时陇西、北地和上郡皆已经全部归汉,只有章王还被困在废丘垂死挣扎,而且除此之外,汉中王手下大将已经趁着楚王北上平复三齐之地时占领了关中大部分的地方,虽还未完全平复,可局势已经尽在掌握,背后还有汉中、巴蜀作为后背,他肯定不会止步于这里。人类就是这样,想要的只会越来越多,永远不会满足。
所以庶民追求饱食,读书人追求名留青史,权力顶峰的帝王追求长生。
郑文觉得他在接下来一定会渡临晋,破河内,从南渡河,然后攻打雒阳之地,和楚国相争必在一时,到时候栎阳必会作为后盾,向前线输送粮草,惠小郎君作为汉中王嫡子,刘夫人作为汉中王的正妻,是最适合坐镇后方之人,稳定军心。
第110章 筑你樊笼身
因为汉中王从关中地区发过来的这么一封意义非凡的急函,整座汉台都瞬间忙碌了起来。
汉中王要刘夫人和惠小郎君去栎阳,这背后深意是从目前的局势出发,要他们作为后背驻守住最后的防线,为前线战事提供补给,所以他们肯定不会是小住几日这么简单。
对方要想统一东西两地,那么关中地区必定不能有失,要不然汉中王最后可能连巴蜀汉中两地都会失去,而且如果没有差错的话,这座汉台刘夫人和惠小郎君以后可能也不会再回来了。
刘夫人也许是因为猜到了一些事情,所以这次出行她准备了很长时间,安排齐全,各种用具和事项都注意到了,还下了令让城中的一些工坊打造了很多器皿准备带去栎阳,为此她在出行之前还特意去询问巫出行的吉时,简单地祭祀了一下。
惠小郎君也有些开心,他已经许久未见到阿翁了,自从他出生时和汉中王待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也没有多久,记忆中关于阿翁的面容都是模糊的,可是不妨碍这个少年觉得自己的阿翁是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
可能每个男孩对自己的父亲都有一层期盼和崇敬,郑文有时候觉得这就是自然界动物的一种天生本能,在他们看来,父亲象征着力量和安全感。
郑文却觉得惠小郎君可能会失望了,从刘夫人的口中她不难想象出那位汉中王是怎样的一位人物,但绝对不可能是一位慈父,要不然多年之前也不会扔下怀着身孕的刘夫人就离开了丰沛,许久都未归家,让一个孕妇受牢狱之灾。
不过,这封函书虽是春日发过来,可是刘夫人却是夏日才出发,这段时间内城中正是春耕之际,她把所有的春耕事宜安排妥当了才出发,也趁着这段时间多备了一些粮草,准备派人护送到关中去。
在这段时间内,刘夫人也来找过郑文,对方是希望她一同跟着前往栎阳,要不然到时候惠小郎君找先生又是一件麻烦事,而且有郑林陪伴,惠儿明显开朗了许多,刘夫人心中很是欣慰,连带原本对郑林的一些偏见都没有了。
郑文在考虑了大约一个月才答应了刘夫人的邀请,接着在第二天去书楼时就碰见了公子奭,书楼中点了自带的香炉,几乎郑文一进去齐奚就察觉了,一看公子奭就是专门在此等候她的架势。
这段时间,她和公子奭也巧合遇到过几次,如她意想中的那样,两人相见只是简单地打一声招呼,偶尔点头示意一下,便自己去干自己的事,倒真有点老友相交的意味,郑文也因此放下了心,要不然总觉得身上背负着有自己欠了他人情债的不安感。
公子奭对着站在入口处的郑文抬手举了举手中的杯盏,郑文这才慢慢走了过去,齐奚给她倒了一杯浆饮,她眉梢微挑了挑,看向公子奭,对方声音浅淡,“尝一尝,这次不是甜的。”
对方说这话,应该是知道了上次郑文离开前对齐奚说的话。
郑文不可置否,坐在了公子奭的对面,一侧的窗户半开着,有风吹了进来,是温暖的风,扑面吹来很舒服,甚至能在风中嗅见春日的花香味。
虽然汉台中也有一些门客,但其实能来这处书楼的人并不多,大多有真才实干的门客都跟着汉中王在打天下,像是公子奭这样走上门具有真材实料的名门子弟少之又少,所以在核实了身份之后刘夫人才会那般厚待对方,而郑文是因为和刘夫人走了一路,其中帮助对方多次化险才能刘夫人彻底另眼相看。
她看向书楼的下方,就能看见一些步履匆忙的仆人,手中搬运着一些物件,还有几位中年男人埋着头一路向后院而去,应该是禀报这几日的春耕事宜。
因为汉中王不在,惠小郎君身为汉王的嫡子,就担起了主持春耕之礼的指责,随便祭祀,也就是“坛于田,以祀先农”,先农乃为国六神之一,还有五神分别是风伯、雨师、灵星、社、稷,主要是为了祈求春耕顺利,丰收庄稼。
于是这几日惠小郎君也很是忙碌,要跟着公子奭还有府中的一些先生学习祭祀礼仪,还有在春耕之前至少能掌握这些这方面的知识,毕竟到时候少年还要带领汉台中的一些官员在先农坛行藉田礼,如果那时候出了差错,可就是影响一年春耕的大事。
公子奭能出现在书楼,至少说明惠小郎君的藉田礼学的不错。
心中如此想着,郑文抿了一口齐奚倒在杯盏中的浆饮。
嗯,还是温热的,这也许和公子奭体寒有关,吃不得冷饮,不过,她只抿了一口,就忍不住皱了皱眉,看向一旁的齐奚。
齐奚垂着头。他就知道郑先生饮不习惯。 公子的味觉一向不如其他人灵敏,也许是喝了太久各种药食的关系,致使公子尝不出浅淡的味道。
公子奭笑:“太酸?”
郑文收回目光,又抿了一口,眉目不动,“还行,倒是挺开胃的。”
公子奭听到这句话,神色不知怎地就淡了下来,一直看着郑文,直到郑文抬头看向对方正向询问一句,公子奭开了口,“刘夫人来和我说,你会跟着她们一起去栎阳。”
郑文覆在白纱后的目光依旧平静无波,这句话并没有给她带来一定的振动。
她知道刘夫人的话肯定并没有这般明白,她一定是在公子奭的面前暗示着说出了这句话,也是因为公子奭学识素养太高,鲁地左氏的名声实在是名扬天下,对方也一直没有答应是否要去栎阳,刘夫人才出此下策,用郑文来试探对方。
说深了,刘夫人还是怀疑郑文和这位名门大家出身的左先生有着一些渊源。
公子奭在郑文的目光下漫不经心地说道:“我已经答应她了,和你们一起去栎阳。”
郑文目光闪了一下,想到之前收到的那些军报,端起浆饮,眉目不动地饮了一口,等口中的酸味下去,她看窗外天空中结队飞去的鸟群,轻声道,“屈奭,你到底支持哪一位诸侯王?”
她清楚他们这种人,永远不可能走到台前,否则就是一个明亮的靶子,让四周的人去射杀。在他们身上停滞不前的时间注定让他们只能做幕后者,隐身在暗处不能面见世人。
齐奚听到了郑文这句话时就已经悄声站了起来,向外面隐去。
公子奭视线投向郑文所看着的方向,面色平淡,“谁也不支持。”他这句话十分浅淡,淡的郑文都听不出里面的情绪,可她感觉到了公子奭谈及这方面面上的那股不在意。
也许活久了,就连世间的朝代更迭也不会放在心上,那些帝王将相的争斗在他看来就是一场游戏一样,那些争权夺利的诸侯王在他看来就像一枚枚棋子,这江山便是棋盘,棋子各自厮杀,最后留下的那枚棋子在下一盘棋局中也会被推翻。
齐奚被这句话问的愣了一下。
在他看来,夫人就是夫人啊。
从很久之前他们齐家就知道公子有一位夫人,齐奚一时没有反应过来郑文这句话的意思,只傻傻地看着木质楼梯道上的女人。
郑文在问出口后就已经有些后悔,看见齐奚的神色后笑了笑便转身离开了。
齐奚看着那个女人慢慢下了楼梯,他一直站在上面,目送着郑文离开。在他并不大的年纪内,郑文是他见过最为神秘的女子,神秘地让公子在这个女人面前都是卑微不安的。
他又站了一会儿,才又回了公子奭身旁,却发现公子坐在窗户旁,低头正看着面前案桌上的一卷书简,那是刚才郑文拿上来后遗忘在这里的书卷。
齐奚走进了才发现公子奭的面色不好,并不是身体带来的病弱和苍白,更像是情绪上的不好,似乎像是遭受了什么打击一样。
他说:“先生,郑先生走了。”
公子奭点了点头,却是突然说了一句,“今年的冬天好像格外的冷一些。”
齐奚在心底啊了一声,他还觉得今年的冬天温暖一些呢,毕竟雪也没有去年的大,去年可是死了不少人,他们当时还在咸阳的城中,就听说城外还有被冻死的人,数不胜数。
他想要看向窗外,却发现窗户已经被关上了,毫无来由地齐奚觉得是郑文把这扇窗户关上了。
不过公子奭说这个冬季天冷,齐奚总不至于反驳,只是压下了心中的疑惑后他半跪在一旁把桌面的上的杯具全都整理了一遍后,想起刚才的事才笑着对公子奭说:“先生,郑先生还是挺关心你的,刚才离开时还嘱托奴,让奴提醒先生身体不好,应该少吃点甜食。”
公子奭神色晦暗,听到这句话也没有什么变化,语气十分不定,问了句是么,轻的齐奚都没有听见他的说话声,他一时也分不清刚才的那句话公子有没有听见了,只是看着公子奭片刻,却是不再开口了。
他灵敏地感觉公子的情绪不太好,似乎是在他走后,和郑先生说了什么话造成的,现在也只有郑先生有这样的能耐了。
公子奭却是在沉默一阵后,对着一旁的齐奚说了一句话,“让人把郑家村的那个女孩和郑合一起送过来。”
跪坐在一旁的齐奚抬起头看了公子奭一眼,青年脸上的神色很淡,少年看不出究竟,却点了点头。
“让他们进汉台吗?”
公子奭的手指摩挲了一下案桌的边缘,脑海中浮现了郑文的那句话。她说,当年她也心动过。
这句话就像一根参天大树的万千树根一样扎进了他的心中,停驻在他的脑海中,让他思绪混乱,各种疯狂的想法在他脑海中打转。
可最后他还是足够清醒,摇了摇头,“安置在南郑城中,派人保护好就行。”
郑文回到了院子,郑林已经回来了,和惠小郎君蹲在屋檐下,一只长的像幼犬的小狼崽子在跑来跑去,周围的仆从也在好奇地打量,他们处于深宅中,这也是第一次看见狼长什么模样,感觉也没有什么吓人的地方嘛,和一只犬长得一模一样,别说,还挺可爱。
看见郑文回来后,两个人连忙围了上来,脸上是带着遇到新奇物件的喜悦,“先生,你回来了。”
郑文点点头,看向从屋檐的台阶下歪歪扭扭跑下来的那只狼崽子,应该有一些大了,郑文也认不出来有几个月,她蹲了下来,那只狼崽子却不敢围上前来,只是在郑文不远处徘徊,时不时露出獠牙,虽然看着像小狗,可还是具有狼的野性。
郑林好奇地蹲在郑文旁边,“先生,它好像怕你呢。”
今天他和阿惠去碰这只小狼的时候,还差点被咬了,这只小狼压根不让人近身,很是凶猛,野性难驯。刘夫人根本不让阿惠养一只狼,怕阿惠被伤着了,最后他就抱过来了。
郑文站起身,向前面走了几步,那只小狼趴在原地,也没有动弹,只是张着口龇牙像是在恐吓郑文,她只不过笑了一笑,捏住了小狼的嘴巴两边,看了看,獠牙很尖。
不知道是不是有一些其他的原因,郑文感觉这只小狼在她面前有些异样的温顺。
她转过头对着郑林和惠小郎君说:“养它可以,不能让仆人去照顾,如果要养这只小狼,阿林,你必须自己要负责它的成长,包括喂食和驯服它,如果伤了院中的人,我会和刘夫人说把它送走。”
郑林犹豫了一下,却还是点了点头,拍了一下自己的胸脯说,“先生,我一定照顾好它。”
阿惠也点点头,“先生,我也会帮忙的。”
郑文面色如常,也不说打击这两位少年的话,只说,“这小狼应该才断奶不久,你们可以去问府中的仆人要养活这只小狼注意什么?”
郑林和惠小郎君齐齐点头,两位少年看着面前的那只龇牙的小狼目光中都带着兴奋和希翼,说不出的喜爱。
他们身上尽是独属于少年人的热情恣意,郑文想了一想她觉得自己现在很难有这样的热情了,如果是以前,她看见这么一只小狼崽子,说不定也会和郑林他们一样,爱不释手。
她笑了笑,站起了身,让一旁的仆人注意一些两个小孩,免得吹了太久的风寒气入体,特别是惠小郎君身体一向不好,刘夫人和她说过这孩子从小时候就是多病的身体,得亏是刘夫人娘家还可以帮衬着,要不然惠小郎君也活不了这么大。
旁边候着的仆人们点了点头,惠小郎君的傅母也在一旁看护着,郑文这才进了屋子,脱下了身上披着的厚皮裘,坐在温暖的炭炉旁,温了几杯热浆饮了几口。
过了一会儿,郑林和惠小郎君抱着小狼进了屋子,向郑文这边走过来两个人的脸上都是冒着热气的红色,惠小郎君的傅母没让两位小郎君脱衣服,硬是扛着一身热气坐了下来,等到身上的汗和燥气散了一些,才让两位小郎君脱了外衣,不过还是又换了一身薄裘。
也不知道刘夫人这是从哪里给惠小郎君找的傅母,为人克谨认真,而且还有头脑,最开始郑文接触惠小郎君的时候,对方尽管有所顾忌,可是一举一动每一句话分寸却掌握的很好,不会让她生厌。
郑林把小狼放在了一旁,在脖子上绑了一根木绳,拴在一旁,怕它乱跑,看了一会儿才转头看向正在暖手的郑文问,“先生,你刚才去了何处?”
他装模作样地皱了皱鼻头,“先生的衣服上带了一股香味。”而且味道还有些熟悉,他似乎在哪里闻到过。
听到这话,郑文不由抬手嗅了一下自己的袖口处,好像是有一股香味,应该是在书楼上沾染上的,公子奭身体不好,经常会点一些香养神,刚才她待了时间有些久,又坐在香炉不远处,可能就沾染了,一路上也没有散去。
郑林还想再问,一旁的惠小郎君却不知为何突然暗地里撞了一下他的胳膊,郑林皱眉看过去,就看见惠小郎君垂下头的动作,对上郑文的目光,少年好像突然想到了什么一样,悟了过来。
嘴唇动了几下,脸色不好,就像一个面色臭臭的小屁孩一样,他看了一眼不远处跪坐着的惠小郎君傅母后却是没有再问下去。
有些事情,他觉得先生不是很希望说出去。
两位少年顿时安静了下来,郑文看了一眼,就知道两个人在想些什么,她也并不在意,只是询问,“你们课业做完了?”
虽是因为过冬,天气寒冷了下来,两位少年的课程也慢了下来,可是前几日布置的课业确实不少,也相当于后世的寒假作业了。
郑林和惠小郎君对视一眼,垂头丧气地摇了摇头。
郑文笑了笑。
好吧,她竟然有些幸灾乐祸,她之前听郑林抱怨过公子奭,说课业很多,总之两人一向互相看不惯,当然目前郑文只听郑林抱怨过公子奭,再者她与公子奭碰面的次数也不多,尽管如此的她直觉上觉得这两人的关系可能比当年阿苓和公子奭的关系也好不到哪里去。
今年的冬天很快过去,在春日来临前,惠小郎君还不小心病了一场,感染了风寒,把刘夫人吓了个不轻,郑文还特意过去看了一下,不是很严重,可是惠小郎君养起来的肉明显掉了不少,躺在床上萎靡不振,小孩子本来身体就不好,这般一病好像就元气大伤,不过也有只能用药温养,慢慢调理。
等过了大半个月,惠小郎君才重新出了院子,这时候的小狼已经完全变了一个样子,比之前高了不少,郑林还特意给这只狼取了一个名字,犬良,通俗易懂。不过因为刘夫人的吩咐,郑林也不敢把犬良带到惠小郎君面前。
而也是这一年,在关中之地的汉王发来函书,请惠小郎君和刘夫人一同前往关中古都栎阳。
栎阳本是秦时古都,是咸阳去往各处的必经之地,也是关中要塞,由这里同行向北就是太原和上党,而在前朝统一各国后,这条途径栎阳向北的道路成为了前朝东北地带的主干道,因此东西两边的商人也多从未这边行商,也造就了此处商业颇为发达,要不然以前也不会是秦的古都。
而且栎阳这一带地处渭河平原,土壤肥沃,适于耕作,因此农业也十分发达,较之其他区域,此处在秦时还建了不少沟渠灌溉,更是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也许是因为在这样得天独厚和人力支持的情况下,此处不仅农业和商业发达,就连制陶业和冶制业也十分发达,具体地可以体现在此处在前朝时是一处兵器制造的基地,不禁设有专门的工官,还有修建规模极其庞大的工室,很可能当年前朝帝王统一诸侯国时那些铁骑兵士的甲衣和箭矢皆出乎此地。
在冬雪刚刚融化时,刘夫人就接到了关中传来的函书随之而来的还有汉王旗下的一名大将,特地是为了护送刘夫人和惠小郎君而来。
郑文在听到这个消息时只是沉默了很久,看着广阔无垠的天空。
看来,刘夫人的好消息来了。
此时陇西、北地和上郡皆已经全部归汉,只有章王还被困在废丘垂死挣扎,而且除此之外,汉中王手下大将已经趁着楚王北上平复三齐之地时占领了关中大部分的地方,虽还未完全平复,可局势已经尽在掌握,背后还有汉中、巴蜀作为后背,他肯定不会止步于这里。人类就是这样,想要的只会越来越多,永远不会满足。
所以庶民追求饱食,读书人追求名留青史,权力顶峰的帝王追求长生。
郑文觉得他在接下来一定会渡临晋,破河内,从南渡河,然后攻打雒阳之地,和楚国相争必在一时,到时候栎阳必会作为后盾,向前线输送粮草,惠小郎君作为汉中王嫡子,刘夫人作为汉中王的正妻,是最适合坐镇后方之人,稳定军心。
第110章 筑你樊笼身
因为汉中王从关中地区发过来的这么一封意义非凡的急函,整座汉台都瞬间忙碌了起来。
汉中王要刘夫人和惠小郎君去栎阳,这背后深意是从目前的局势出发,要他们作为后背驻守住最后的防线,为前线战事提供补给,所以他们肯定不会是小住几日这么简单。
对方要想统一东西两地,那么关中地区必定不能有失,要不然汉中王最后可能连巴蜀汉中两地都会失去,而且如果没有差错的话,这座汉台刘夫人和惠小郎君以后可能也不会再回来了。
刘夫人也许是因为猜到了一些事情,所以这次出行她准备了很长时间,安排齐全,各种用具和事项都注意到了,还下了令让城中的一些工坊打造了很多器皿准备带去栎阳,为此她在出行之前还特意去询问巫出行的吉时,简单地祭祀了一下。
惠小郎君也有些开心,他已经许久未见到阿翁了,自从他出生时和汉中王待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也没有多久,记忆中关于阿翁的面容都是模糊的,可是不妨碍这个少年觉得自己的阿翁是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
可能每个男孩对自己的父亲都有一层期盼和崇敬,郑文有时候觉得这就是自然界动物的一种天生本能,在他们看来,父亲象征着力量和安全感。
郑文却觉得惠小郎君可能会失望了,从刘夫人的口中她不难想象出那位汉中王是怎样的一位人物,但绝对不可能是一位慈父,要不然多年之前也不会扔下怀着身孕的刘夫人就离开了丰沛,许久都未归家,让一个孕妇受牢狱之灾。
不过,这封函书虽是春日发过来,可是刘夫人却是夏日才出发,这段时间内城中正是春耕之际,她把所有的春耕事宜安排妥当了才出发,也趁着这段时间多备了一些粮草,准备派人护送到关中去。
在这段时间内,刘夫人也来找过郑文,对方是希望她一同跟着前往栎阳,要不然到时候惠小郎君找先生又是一件麻烦事,而且有郑林陪伴,惠儿明显开朗了许多,刘夫人心中很是欣慰,连带原本对郑林的一些偏见都没有了。
郑文在考虑了大约一个月才答应了刘夫人的邀请,接着在第二天去书楼时就碰见了公子奭,书楼中点了自带的香炉,几乎郑文一进去齐奚就察觉了,一看公子奭就是专门在此等候她的架势。
这段时间,她和公子奭也巧合遇到过几次,如她意想中的那样,两人相见只是简单地打一声招呼,偶尔点头示意一下,便自己去干自己的事,倒真有点老友相交的意味,郑文也因此放下了心,要不然总觉得身上背负着有自己欠了他人情债的不安感。
公子奭对着站在入口处的郑文抬手举了举手中的杯盏,郑文这才慢慢走了过去,齐奚给她倒了一杯浆饮,她眉梢微挑了挑,看向公子奭,对方声音浅淡,“尝一尝,这次不是甜的。”
对方说这话,应该是知道了上次郑文离开前对齐奚说的话。
郑文不可置否,坐在了公子奭的对面,一侧的窗户半开着,有风吹了进来,是温暖的风,扑面吹来很舒服,甚至能在风中嗅见春日的花香味。
虽然汉台中也有一些门客,但其实能来这处书楼的人并不多,大多有真才实干的门客都跟着汉中王在打天下,像是公子奭这样走上门具有真材实料的名门子弟少之又少,所以在核实了身份之后刘夫人才会那般厚待对方,而郑文是因为和刘夫人走了一路,其中帮助对方多次化险才能刘夫人彻底另眼相看。
她看向书楼的下方,就能看见一些步履匆忙的仆人,手中搬运着一些物件,还有几位中年男人埋着头一路向后院而去,应该是禀报这几日的春耕事宜。
因为汉中王不在,惠小郎君身为汉王的嫡子,就担起了主持春耕之礼的指责,随便祭祀,也就是“坛于田,以祀先农”,先农乃为国六神之一,还有五神分别是风伯、雨师、灵星、社、稷,主要是为了祈求春耕顺利,丰收庄稼。
于是这几日惠小郎君也很是忙碌,要跟着公子奭还有府中的一些先生学习祭祀礼仪,还有在春耕之前至少能掌握这些这方面的知识,毕竟到时候少年还要带领汉台中的一些官员在先农坛行藉田礼,如果那时候出了差错,可就是影响一年春耕的大事。
公子奭能出现在书楼,至少说明惠小郎君的藉田礼学的不错。
心中如此想着,郑文抿了一口齐奚倒在杯盏中的浆饮。
嗯,还是温热的,这也许和公子奭体寒有关,吃不得冷饮,不过,她只抿了一口,就忍不住皱了皱眉,看向一旁的齐奚。
齐奚垂着头。他就知道郑先生饮不习惯。 公子的味觉一向不如其他人灵敏,也许是喝了太久各种药食的关系,致使公子尝不出浅淡的味道。
公子奭笑:“太酸?”
郑文收回目光,又抿了一口,眉目不动,“还行,倒是挺开胃的。”
公子奭听到这句话,神色不知怎地就淡了下来,一直看着郑文,直到郑文抬头看向对方正向询问一句,公子奭开了口,“刘夫人来和我说,你会跟着她们一起去栎阳。”
郑文覆在白纱后的目光依旧平静无波,这句话并没有给她带来一定的振动。
她知道刘夫人的话肯定并没有这般明白,她一定是在公子奭的面前暗示着说出了这句话,也是因为公子奭学识素养太高,鲁地左氏的名声实在是名扬天下,对方也一直没有答应是否要去栎阳,刘夫人才出此下策,用郑文来试探对方。
说深了,刘夫人还是怀疑郑文和这位名门大家出身的左先生有着一些渊源。
公子奭在郑文的目光下漫不经心地说道:“我已经答应她了,和你们一起去栎阳。”
郑文目光闪了一下,想到之前收到的那些军报,端起浆饮,眉目不动地饮了一口,等口中的酸味下去,她看窗外天空中结队飞去的鸟群,轻声道,“屈奭,你到底支持哪一位诸侯王?”
她清楚他们这种人,永远不可能走到台前,否则就是一个明亮的靶子,让四周的人去射杀。在他们身上停滞不前的时间注定让他们只能做幕后者,隐身在暗处不能面见世人。
齐奚听到了郑文这句话时就已经悄声站了起来,向外面隐去。
公子奭视线投向郑文所看着的方向,面色平淡,“谁也不支持。”他这句话十分浅淡,淡的郑文都听不出里面的情绪,可她感觉到了公子奭谈及这方面面上的那股不在意。
也许活久了,就连世间的朝代更迭也不会放在心上,那些帝王将相的争斗在他看来就是一场游戏一样,那些争权夺利的诸侯王在他看来就像一枚枚棋子,这江山便是棋盘,棋子各自厮杀,最后留下的那枚棋子在下一盘棋局中也会被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