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太子生存指南 第27节
第31章 瓷器
既然做出了豆腐, 当然就不能只喝个简单的豆腐脑。萧彧将豆腐脑装在布袋里,将水分压出来一些,分别做出了嫩豆腐和老豆腐。他亲自下厨, 煎豆腐、炸豆腐、麻婆豆腐、酿豆腐、豆腐炖鱼都给安排上了。
这天晚上, 大家吃上了丰盛的豆腐宴,让人大开眼界又大饱口福, 老人和孩子尤其喜欢,赞不绝口。大家把萧彧好一顿夸,郎君怎么就这么能干呢, 什么都会做。
一个行乞过许多地方的老人说:“我以为大豆只能用来做豆饭,没想到还能做豆腐。这豆腐可比那豆饭好吃多了, 尤其适合我这牙口不好的老家伙。这崖州城里那些高门大户怕是也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吧。”
萧彧听到这里,心中一动,要不整个豆腐作坊,专门安排人来做豆腐,既能自己吃,还能卖一些,补贴一下家用。可惜家里都是些老人和孩子, 没人干得了这个。
新房已经建好了, 萧彧并没有着急搬家,新房子太潮湿,先晾一晾, 而且还需要准备一套全新的家具,等这些都准备好,起码也得端午过后了。
而且还有许多小细节需要完善, 比如厕所和浴室。他打算烧制一个陶瓷的蹲坑, 如果不行, 起码要弄个下水道,将粪坑挖在院外,方便之后用水冲洗,尽量减少厕所的异味。浴室也要单独设计,这样就不用在卧室里泡澡了。而且还得分男女用。
所以除了安排人重新做砖坯烧青砖,萧彧的主要精力就放在了研究闵翀和吉山带回来的那些土和石头上。这些天,萧彧就成了一个玩泥巴的小孩,整天都在搓泥巴。
但不得不承认,玩泥巴,他不如家里那群小孩在行,毕竟他从未用泥巴当过玩具,原主也没有。他从家里那群孩子中挑了几个泥巴玩得好的出来,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要求来做碗、碟、罐等形状。
但问题很快就出来了,没有拉坯机,再巧的手也很难将这些泥巴捏得厚薄均匀,萧彧便开始琢磨做手动拉坯机。但有点无从下手,因为他也就知道有这么个东西,完全没见过实物。
这天他正皱着眉头敏思苦想,琢磨拉坯机该怎么做。鱼儿走了过来,露出乖巧的笑容,看着他欲言又止。萧彧抬眼问她:“鱼儿,想说什么?”
鱼儿问:“郎君,我们什么时候再做豆腐吃啊。”
萧彧说:“又想吃豆腐了?那就做吧,走,去磨豆子。”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我们自己去磨就可以,不用郎君帮忙。”鱼儿得到首肯,喜滋滋地跑去磨黄豆。
“我来帮你们磨豆子。”萧彧闲着也是闲着,便去帮小姑娘们磨豆子。吉海在妹妹要求下抬起上磨盘清理灰尘。萧彧看着下磨盘中间凸出的轴心,忽然灵光一闪,如果将磨盘结构倒置过来,岂不是就可以做出一个能固定旋转的拉坯机了,他转身就跑:“我不能帮你们磨豆子了,吉海,你帮他们推磨,我有事去了。”然后一溜烟跑了。
“郎君你去哪里?”吉海不放心地问。
“我就在家里,你帮她们吧,不用担心我。”萧彧摆摆手。
萧彧乐颠颠地跑去找做拉坯机的材料,琢磨着用石料好还是木料好,石料耐磨损,而且够沉,转起来离心力大,拉坯应该比较容易,但是打磨起来比较费时,木料做起来快,就是怕不经用。不过先可以做个木头的试试效果,回头再请石匠师父来打一些石料拉坯机,甚至以后还能自己烧制一个陶瓷拉坯机。
说干就干,他赶紧去找在家里帮忙打家具的木匠师傅,也不麻烦人,只是借工具一用,并且从废弃的木料中找了一块黄檀木废料来。
裴凛之从州城回来的时候,便看见萧彧不玩泥巴了,改玩木头了,正用斧头劈着一截黄檀木桩:“郎君,你在做什么?”
黄檀木木质太硬了,萧彧砍了半天,手都劈麻了,连个雏形都没弄出来:“凛之,快来帮我。”
裴凛之拴好马,过来帮忙:“你弄什么?”
萧彧便将自己的想法说了,要弄成什么样子,裴凛之一下子指出问题症结所在:“这个用斧头不方便做,找木匠师父借凿子吧。”
萧彧听完,呵呵傻乐一下:“对哦,用凿子应该更合适。”
于是他们去找木匠师父,还借了墨斗和圆规,根据需要画了线。裴凛之便一手拿凿子一手举着锤子,给萧彧做拉坯机。
萧彧嘿嘿笑:“还是凛之聪明,我怎么就没想到。”
裴凛之抬起头,宠溺地看他一眼,没有说话,殿下偶尔犯傻的样子特别可爱,让他觉得殿下是个离他很近的人,而不是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圣人。
有了裴凛之帮忙,第二日,拉坯机就做好了。萧彧又叫了那几个小子过来玩泥巴,摸索着将坯胎给做了出来,有了拉坯机,这陶坯果然就圆润光滑多了。等这些坯胎放在阴凉处风干,就可以烧制了。
萧彧还在琢磨瓷窑的设计,尽管之前已经烧过石灰和青砖,但烧瓷的温度要比这二者高不少,没有煤,怎么才能在有效的条件下使温度达到一千几百度呢。
但也没有办法在燃料上改进,只能从窑上下功夫了。他先在院子里用泥和青砖糊了一个小型的瓷窑,将风干的素胎放进去烧。陶坯和砖头不一样,它很薄,所以萧彧不打算烧太久,决定烧一天闷一天。
两天后,第一批陶器可以开窑了,家里所有人都围过来了,兴奋地等待见证奇迹,结果三个陶器一个都没成功,全都裂成了碎片。
萧彧这下被打击得不轻,是土不行,还是温度不行,抑或是时间不对?这其中的学问太大了。萧彧第一次遭受到了打击,难怪中国的瓷器冠绝天下,实在是因为烧造太难,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烧得出来的,而是经过无数代人成百上千年的经验累积出来的。
剩下的陶坯还有不少,萧彧却犯了难,闵翀和吉山带回来的土样有限,每种只能做三四个器皿,若是一直都没烧出来,难道还要让他们再出去跑一趟吗?抑或是自己就该断了这烧瓷器的心思?
但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那就不是他萧彧了,思前想后,他决定先用烧青砖的粘土来试验,起码先把瓷窑和时间给弄出来,再去考虑粘土的好坏问题。
于是接下来的日子,萧彧进入了疯狂的实验阶段,带着一帮孩子整天都在玩泥巴,将挖回来的土反复筛选,进行淘洗,去除杂质,再将粘土做成坯胎。又设计了几个不同规格的小型窑,进行反复试验。然而失败还是伴随着他们。
那些一起做陶瓷的孩子都快失去信心了,做陶坯的积极性也低了不少,只有萧彧还在坚持,他就不信烧不出来。
天气已经非常热了,裴凛之心疼他每天都在温度极高的瓷窑边受炙烤,说:“要不我还是去找个熟练的工匠来吧。”
萧彧斜睨他:“去哪里找?”要是能找得到工匠,他还需要这样费心吗。
裴凛之语塞,他其实已经去崖州城内问过了,杂货店所卖的陶瓷都是自广州府运过来的,也就是说,崖州根本没人烧陶瓷。
萧彧笑起来:“别担心,我相信总能烧出来的。”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经过二三十次失败之后,萧彧终于烧出了完好的陶器,这让所有人都受到了鼓舞,还是能够烧出来的。
裴凛之看着被太阳和高温折磨得都黑了一圈的萧彧,只觉得心疼,他的殿下真是太了不起了。
不过萧彧知道,这还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上釉。他将石英石、长石磨成粉状,与草木灰、粘土混合,然后将烧好的陶器在其中浸一遍,捞出来晾干之后,再放进窑中继续烧。
很遗憾,烧出来的结果并没有如人意,将器皿洗刷过后,陶器上的大部分釉都脱落了,只有几块地方还沾了一点釉,大概是那一处温度比较高,附着上去了。
这次虽然没能成功,但也给了萧彧信心,至少有釉沾上去了,说明温度还是有可能达到的,还要改进一下瓷窑,使陶坯受热均匀。
萧彧又锲而不舍地继续试验,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再战,终于在一个晴朗的早晨,他打开瓷窑,便看见了里面反光的陶瓷,拿出来一看,这回釉几乎都附着在上面了,虽然有些凹凸不平和皲裂纹路,但的的确确已经是瓷器了,洗干净之后也没有掉。
萧彧狂喜不已,手舞足蹈地喊:“凛之,凛之,快来看,我终于烧出来了!哈哈,我是瓷器终于烧出来了。”
他转身想去找裴凛之,却没提防撞在了一个人身上,身体不受控制地后仰,手里的瓷碗差点就掉在了地上,被对方伸手一捞,稳住了身体:“当心!”
萧彧抓紧了手里的碗,退后一步,站稳了:“吓死我了,闵当家,是你啊,你看,我的瓷器终于烧成功了。太好了,哈哈!”
闵翀松开萧彧腰间的手,看着笑逐颜开的萧彧,脸上还沾了一点黑灰,却丝毫不影响他神采飞扬。这段时间萧彧的努力他都看在眼里,没想到这个看起来文弱的少年体内竟蕴藏着如此坚韧的毅力,真是令人刮目相看,那么多人将他簇拥在中间不是没道理的。
闵翀微微勾起嘴角:“看到了,恭喜!”
萧彧嘿嘿笑:“我的海上丝绸之路又近了一步,以后就要辛苦闵当家啦。”
闵翀微微点头:“嗯。”
正在厨房里忙碌的鱼儿听见动静出来了:“郎君,这次烧好了吗?”
萧彧大声答:“这次烧好了。”
“真的啊?”鱼儿兴奋地跑过来,捧着他手里的瓷碗,翻来覆去地看,“果然是碗,虽然有点丑,但还是烧成了,郎君你真厉害,这个碗拿来干什么呢?”
萧彧说:“我打算拿来给小幸运当饭碗的。”小幸运是他养的那只豹猫,因为它很幸运被裴凛之所救,萧彧给它起名字叫幸运。
这时练完兵的裴凛之从外面回来了,一眼就看见了鱼儿手里的碗:“郎君,成功了?”
萧彧看见他,顿时笑弯了眼:“对,这次终于成功了,你快看。”
裴凛之快步跑过来,拿过鱼儿手里的碗,这个碗颜色发黑,因为釉里掺了草木灰,釉色还不均匀,并且釉面凹凸不平,但的的确确已经是瓷碗了,裴凛之说:“郎君,这个碗给我吧。”
萧彧笑:“你要这个干什么,我还打算给幸运做饭碗呢。以后给你烧好的。”
裴凛之脸色变了变:“我就要这个,这是郎君烧出来的第一个瓷碗,意义非凡。鱼儿替我拿去洗干净,放好了,告诉所有人,不许用我这碗。”
“好的,裴郎君,我记下了。”鱼儿接过碗,拿到厨房去洗刷。
其实他不说也不会有人拿,因为是分餐制,每个人吃饭的碗都是固定的,且都是自己吃自己洗的。就是担心家里来客人了,厨房里忙碌的人将这碗拿去给客人用了。
萧彧哭笑不得,这不是过是自己的实验品,做得并不好,只能算个勉强成功的产品而已,但他执意如此,还让人挺感动的,凛之永远都是最支持他的人。
从这天早上起,裴凛之就开始用这只碗吃饭了。家里人基本都在用椰子碗吃饭,只有裴凛之端了一个甚至都不算圆润的瓷碗在吃饭,真正做到了特立独行。然而他却浑然不觉,饭吃得特别香。
萧彧看着忍俊不禁,只能强迫自己吃饭的时候不去看他。
有了第一次成功,接下来就会顺利多了,因为萧彧每次都做了详细的记录,按照这个步骤进行下去,成功几率将会大大提升。
为了使烧造更为稳定,萧彧又烧了好几次,成功率能够达到六到七成,这才重新用闵翀和吉山带回来的粘土做陶坯。
因为材料有限,萧彧做得十分小心谨慎,最后终于在这批土里挑选出了最好的一种,用这个土烧出来的瓷器细腻光滑,上釉效果也最好。
萧彧决定以后就从用这个土烧瓷了,而且运气不错,粘土产地就在珠官县境内,骑马不用一天能来回,若是驱牛车采挖粘土,大概需要两三天,这个时间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确定好取土地点,闵翀和吉山又领着人跑了一趟,这次从村中雇了几个人一起去,以后取粘土这事就得这些人帮忙了,毕竟闵翀和吉山都是要出海的。
出发时,他们赶了几辆牛车。牛是从村中租借的,大车是萧彧未雨绸缪提前让木匠师傅做的,没有橡胶做车轮,将直木弯曲做车轮难度有点大,干脆就用硕大无比的古木做轮子。
萧彧都觉得有点作孽,这么大的树,不知道长了几百几千年,最后还是没能逃过砍伐的命运。要是有橡胶树就好了,虽然崖州能种,但橡胶树原产地跟辣椒土豆玉米红薯一样,都在遥远的南美洲,那块被上天偏爱的土地上。真希望有一天,他能驾船穿越太平洋,抵达那片富饶的土地,将那些统统都带回来。
瓷窑终于修了起来,萧彧开始在村中物色人手,家里的孩子虽然能帮上忙,但到底年纪小,起码需要一个管事的。
这天上午萧彧上完课,准备离开,便听见来上课的孟洪说:“萧郎君留步。”
萧彧停下来:“孟大哥有事?”
孟洪说:“我听闻郎君要建瓷窑。”
萧彧点头:“对,好不容易烧好了,终于可以建窑了。”
“瓷窑需要人手吗?”
萧彧意外地看着他:“孟大哥想来帮忙?”孟洪是家中的顶梁柱,除了给孩子们上课,还要种地打渔,还有一项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采珠,并且萧彧将珠核植入的事都交给他负责了,他只会比萧彧更忙。好在从他来上课之后,家里的地也都是学生们帮忙在种了。
孟洪摆手:“我不来,我没空,只是想推荐一个人。”
“有合适的人选吗?”萧彧问。
孟洪说:“是内弟,年初他家娘子难产而死,留下两个嗷嗷待哺的幼儿,他原本也是打渔采珠为生的,如今家中有孩子要照顾,我想替他谋份不需外出的差事。”
“只要人品能保证,人勤快能干,可以啊。”萧彧满口答应。
孟洪面露喜色:“那就谢过郎君了,我回头就让小舅子过来。”
萧彧说:“那他家在哪儿?”
孟洪说:“他到时候就搬我家来住,带着孩子一起来。白日里我家娘子就帮他照看一下两个孩子。”
萧彧点头:“那就得辛苦嫂子了。”
孟洪苦笑:“也是没有办法,穷苦人家,又是亲戚,能帮衬就帮衬些吧。”
当日下午,孟洪就将小舅子符旺领了来,符旺比孟洪年轻不少,二十几岁,正是年轻力壮的时候,人看着很憨厚,就是满脸愁苦之色,娘子没了,独自带着两个孩子,岂能不愁苦。萧彧挺同情对方的。
萧彧说:“孟大哥,你正好在这里,我有个事想麻烦你。我想拟个文书,签份契约。并将家中那些长期雇佣的人都补一份,人多了,我担心也记不过来,有文书为凭比较可靠,你来帮忙起草可好?”
孟洪说:“如此甚好,有契书为凭,双方间都有约束和保障。光凭口头之约和主雇之间的良心,还真有点不太稳妥。”
萧彧拱手道谢:“那就多谢孟大哥了。”
于是孟洪帮忙起草了多份契约,长期雇工包括学徒人手一份,请里正过来公正,双方签字画押按手印。
等闵翀与吉山回来,也要签契书,这样就有了保障。
瓷窑终于修了起来,就在家附近,无需像青砖窑和石灰窑一样需要考虑就地取材。只等闵翀与吉山挖了粘土回来就可以开工了。
瓷窑修好,算是了却了萧彧的一桩心头大事,他终于有精力可以干点别的了。
既然做出了豆腐, 当然就不能只喝个简单的豆腐脑。萧彧将豆腐脑装在布袋里,将水分压出来一些,分别做出了嫩豆腐和老豆腐。他亲自下厨, 煎豆腐、炸豆腐、麻婆豆腐、酿豆腐、豆腐炖鱼都给安排上了。
这天晚上, 大家吃上了丰盛的豆腐宴,让人大开眼界又大饱口福, 老人和孩子尤其喜欢,赞不绝口。大家把萧彧好一顿夸,郎君怎么就这么能干呢, 什么都会做。
一个行乞过许多地方的老人说:“我以为大豆只能用来做豆饭,没想到还能做豆腐。这豆腐可比那豆饭好吃多了, 尤其适合我这牙口不好的老家伙。这崖州城里那些高门大户怕是也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吧。”
萧彧听到这里,心中一动,要不整个豆腐作坊,专门安排人来做豆腐,既能自己吃,还能卖一些,补贴一下家用。可惜家里都是些老人和孩子, 没人干得了这个。
新房已经建好了, 萧彧并没有着急搬家,新房子太潮湿,先晾一晾, 而且还需要准备一套全新的家具,等这些都准备好,起码也得端午过后了。
而且还有许多小细节需要完善, 比如厕所和浴室。他打算烧制一个陶瓷的蹲坑, 如果不行, 起码要弄个下水道,将粪坑挖在院外,方便之后用水冲洗,尽量减少厕所的异味。浴室也要单独设计,这样就不用在卧室里泡澡了。而且还得分男女用。
所以除了安排人重新做砖坯烧青砖,萧彧的主要精力就放在了研究闵翀和吉山带回来的那些土和石头上。这些天,萧彧就成了一个玩泥巴的小孩,整天都在搓泥巴。
但不得不承认,玩泥巴,他不如家里那群小孩在行,毕竟他从未用泥巴当过玩具,原主也没有。他从家里那群孩子中挑了几个泥巴玩得好的出来,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要求来做碗、碟、罐等形状。
但问题很快就出来了,没有拉坯机,再巧的手也很难将这些泥巴捏得厚薄均匀,萧彧便开始琢磨做手动拉坯机。但有点无从下手,因为他也就知道有这么个东西,完全没见过实物。
这天他正皱着眉头敏思苦想,琢磨拉坯机该怎么做。鱼儿走了过来,露出乖巧的笑容,看着他欲言又止。萧彧抬眼问她:“鱼儿,想说什么?”
鱼儿问:“郎君,我们什么时候再做豆腐吃啊。”
萧彧说:“又想吃豆腐了?那就做吧,走,去磨豆子。”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我们自己去磨就可以,不用郎君帮忙。”鱼儿得到首肯,喜滋滋地跑去磨黄豆。
“我来帮你们磨豆子。”萧彧闲着也是闲着,便去帮小姑娘们磨豆子。吉海在妹妹要求下抬起上磨盘清理灰尘。萧彧看着下磨盘中间凸出的轴心,忽然灵光一闪,如果将磨盘结构倒置过来,岂不是就可以做出一个能固定旋转的拉坯机了,他转身就跑:“我不能帮你们磨豆子了,吉海,你帮他们推磨,我有事去了。”然后一溜烟跑了。
“郎君你去哪里?”吉海不放心地问。
“我就在家里,你帮她们吧,不用担心我。”萧彧摆摆手。
萧彧乐颠颠地跑去找做拉坯机的材料,琢磨着用石料好还是木料好,石料耐磨损,而且够沉,转起来离心力大,拉坯应该比较容易,但是打磨起来比较费时,木料做起来快,就是怕不经用。不过先可以做个木头的试试效果,回头再请石匠师父来打一些石料拉坯机,甚至以后还能自己烧制一个陶瓷拉坯机。
说干就干,他赶紧去找在家里帮忙打家具的木匠师傅,也不麻烦人,只是借工具一用,并且从废弃的木料中找了一块黄檀木废料来。
裴凛之从州城回来的时候,便看见萧彧不玩泥巴了,改玩木头了,正用斧头劈着一截黄檀木桩:“郎君,你在做什么?”
黄檀木木质太硬了,萧彧砍了半天,手都劈麻了,连个雏形都没弄出来:“凛之,快来帮我。”
裴凛之拴好马,过来帮忙:“你弄什么?”
萧彧便将自己的想法说了,要弄成什么样子,裴凛之一下子指出问题症结所在:“这个用斧头不方便做,找木匠师父借凿子吧。”
萧彧听完,呵呵傻乐一下:“对哦,用凿子应该更合适。”
于是他们去找木匠师父,还借了墨斗和圆规,根据需要画了线。裴凛之便一手拿凿子一手举着锤子,给萧彧做拉坯机。
萧彧嘿嘿笑:“还是凛之聪明,我怎么就没想到。”
裴凛之抬起头,宠溺地看他一眼,没有说话,殿下偶尔犯傻的样子特别可爱,让他觉得殿下是个离他很近的人,而不是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圣人。
有了裴凛之帮忙,第二日,拉坯机就做好了。萧彧又叫了那几个小子过来玩泥巴,摸索着将坯胎给做了出来,有了拉坯机,这陶坯果然就圆润光滑多了。等这些坯胎放在阴凉处风干,就可以烧制了。
萧彧还在琢磨瓷窑的设计,尽管之前已经烧过石灰和青砖,但烧瓷的温度要比这二者高不少,没有煤,怎么才能在有效的条件下使温度达到一千几百度呢。
但也没有办法在燃料上改进,只能从窑上下功夫了。他先在院子里用泥和青砖糊了一个小型的瓷窑,将风干的素胎放进去烧。陶坯和砖头不一样,它很薄,所以萧彧不打算烧太久,决定烧一天闷一天。
两天后,第一批陶器可以开窑了,家里所有人都围过来了,兴奋地等待见证奇迹,结果三个陶器一个都没成功,全都裂成了碎片。
萧彧这下被打击得不轻,是土不行,还是温度不行,抑或是时间不对?这其中的学问太大了。萧彧第一次遭受到了打击,难怪中国的瓷器冠绝天下,实在是因为烧造太难,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烧得出来的,而是经过无数代人成百上千年的经验累积出来的。
剩下的陶坯还有不少,萧彧却犯了难,闵翀和吉山带回来的土样有限,每种只能做三四个器皿,若是一直都没烧出来,难道还要让他们再出去跑一趟吗?抑或是自己就该断了这烧瓷器的心思?
但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那就不是他萧彧了,思前想后,他决定先用烧青砖的粘土来试验,起码先把瓷窑和时间给弄出来,再去考虑粘土的好坏问题。
于是接下来的日子,萧彧进入了疯狂的实验阶段,带着一帮孩子整天都在玩泥巴,将挖回来的土反复筛选,进行淘洗,去除杂质,再将粘土做成坯胎。又设计了几个不同规格的小型窑,进行反复试验。然而失败还是伴随着他们。
那些一起做陶瓷的孩子都快失去信心了,做陶坯的积极性也低了不少,只有萧彧还在坚持,他就不信烧不出来。
天气已经非常热了,裴凛之心疼他每天都在温度极高的瓷窑边受炙烤,说:“要不我还是去找个熟练的工匠来吧。”
萧彧斜睨他:“去哪里找?”要是能找得到工匠,他还需要这样费心吗。
裴凛之语塞,他其实已经去崖州城内问过了,杂货店所卖的陶瓷都是自广州府运过来的,也就是说,崖州根本没人烧陶瓷。
萧彧笑起来:“别担心,我相信总能烧出来的。”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经过二三十次失败之后,萧彧终于烧出了完好的陶器,这让所有人都受到了鼓舞,还是能够烧出来的。
裴凛之看着被太阳和高温折磨得都黑了一圈的萧彧,只觉得心疼,他的殿下真是太了不起了。
不过萧彧知道,这还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上釉。他将石英石、长石磨成粉状,与草木灰、粘土混合,然后将烧好的陶器在其中浸一遍,捞出来晾干之后,再放进窑中继续烧。
很遗憾,烧出来的结果并没有如人意,将器皿洗刷过后,陶器上的大部分釉都脱落了,只有几块地方还沾了一点釉,大概是那一处温度比较高,附着上去了。
这次虽然没能成功,但也给了萧彧信心,至少有釉沾上去了,说明温度还是有可能达到的,还要改进一下瓷窑,使陶坯受热均匀。
萧彧又锲而不舍地继续试验,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再战,终于在一个晴朗的早晨,他打开瓷窑,便看见了里面反光的陶瓷,拿出来一看,这回釉几乎都附着在上面了,虽然有些凹凸不平和皲裂纹路,但的的确确已经是瓷器了,洗干净之后也没有掉。
萧彧狂喜不已,手舞足蹈地喊:“凛之,凛之,快来看,我终于烧出来了!哈哈,我是瓷器终于烧出来了。”
他转身想去找裴凛之,却没提防撞在了一个人身上,身体不受控制地后仰,手里的瓷碗差点就掉在了地上,被对方伸手一捞,稳住了身体:“当心!”
萧彧抓紧了手里的碗,退后一步,站稳了:“吓死我了,闵当家,是你啊,你看,我的瓷器终于烧成功了。太好了,哈哈!”
闵翀松开萧彧腰间的手,看着笑逐颜开的萧彧,脸上还沾了一点黑灰,却丝毫不影响他神采飞扬。这段时间萧彧的努力他都看在眼里,没想到这个看起来文弱的少年体内竟蕴藏着如此坚韧的毅力,真是令人刮目相看,那么多人将他簇拥在中间不是没道理的。
闵翀微微勾起嘴角:“看到了,恭喜!”
萧彧嘿嘿笑:“我的海上丝绸之路又近了一步,以后就要辛苦闵当家啦。”
闵翀微微点头:“嗯。”
正在厨房里忙碌的鱼儿听见动静出来了:“郎君,这次烧好了吗?”
萧彧大声答:“这次烧好了。”
“真的啊?”鱼儿兴奋地跑过来,捧着他手里的瓷碗,翻来覆去地看,“果然是碗,虽然有点丑,但还是烧成了,郎君你真厉害,这个碗拿来干什么呢?”
萧彧说:“我打算拿来给小幸运当饭碗的。”小幸运是他养的那只豹猫,因为它很幸运被裴凛之所救,萧彧给它起名字叫幸运。
这时练完兵的裴凛之从外面回来了,一眼就看见了鱼儿手里的碗:“郎君,成功了?”
萧彧看见他,顿时笑弯了眼:“对,这次终于成功了,你快看。”
裴凛之快步跑过来,拿过鱼儿手里的碗,这个碗颜色发黑,因为釉里掺了草木灰,釉色还不均匀,并且釉面凹凸不平,但的的确确已经是瓷碗了,裴凛之说:“郎君,这个碗给我吧。”
萧彧笑:“你要这个干什么,我还打算给幸运做饭碗呢。以后给你烧好的。”
裴凛之脸色变了变:“我就要这个,这是郎君烧出来的第一个瓷碗,意义非凡。鱼儿替我拿去洗干净,放好了,告诉所有人,不许用我这碗。”
“好的,裴郎君,我记下了。”鱼儿接过碗,拿到厨房去洗刷。
其实他不说也不会有人拿,因为是分餐制,每个人吃饭的碗都是固定的,且都是自己吃自己洗的。就是担心家里来客人了,厨房里忙碌的人将这碗拿去给客人用了。
萧彧哭笑不得,这不是过是自己的实验品,做得并不好,只能算个勉强成功的产品而已,但他执意如此,还让人挺感动的,凛之永远都是最支持他的人。
从这天早上起,裴凛之就开始用这只碗吃饭了。家里人基本都在用椰子碗吃饭,只有裴凛之端了一个甚至都不算圆润的瓷碗在吃饭,真正做到了特立独行。然而他却浑然不觉,饭吃得特别香。
萧彧看着忍俊不禁,只能强迫自己吃饭的时候不去看他。
有了第一次成功,接下来就会顺利多了,因为萧彧每次都做了详细的记录,按照这个步骤进行下去,成功几率将会大大提升。
为了使烧造更为稳定,萧彧又烧了好几次,成功率能够达到六到七成,这才重新用闵翀和吉山带回来的粘土做陶坯。
因为材料有限,萧彧做得十分小心谨慎,最后终于在这批土里挑选出了最好的一种,用这个土烧出来的瓷器细腻光滑,上釉效果也最好。
萧彧决定以后就从用这个土烧瓷了,而且运气不错,粘土产地就在珠官县境内,骑马不用一天能来回,若是驱牛车采挖粘土,大概需要两三天,这个时间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确定好取土地点,闵翀和吉山又领着人跑了一趟,这次从村中雇了几个人一起去,以后取粘土这事就得这些人帮忙了,毕竟闵翀和吉山都是要出海的。
出发时,他们赶了几辆牛车。牛是从村中租借的,大车是萧彧未雨绸缪提前让木匠师傅做的,没有橡胶做车轮,将直木弯曲做车轮难度有点大,干脆就用硕大无比的古木做轮子。
萧彧都觉得有点作孽,这么大的树,不知道长了几百几千年,最后还是没能逃过砍伐的命运。要是有橡胶树就好了,虽然崖州能种,但橡胶树原产地跟辣椒土豆玉米红薯一样,都在遥远的南美洲,那块被上天偏爱的土地上。真希望有一天,他能驾船穿越太平洋,抵达那片富饶的土地,将那些统统都带回来。
瓷窑终于修了起来,萧彧开始在村中物色人手,家里的孩子虽然能帮上忙,但到底年纪小,起码需要一个管事的。
这天上午萧彧上完课,准备离开,便听见来上课的孟洪说:“萧郎君留步。”
萧彧停下来:“孟大哥有事?”
孟洪说:“我听闻郎君要建瓷窑。”
萧彧点头:“对,好不容易烧好了,终于可以建窑了。”
“瓷窑需要人手吗?”
萧彧意外地看着他:“孟大哥想来帮忙?”孟洪是家中的顶梁柱,除了给孩子们上课,还要种地打渔,还有一项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采珠,并且萧彧将珠核植入的事都交给他负责了,他只会比萧彧更忙。好在从他来上课之后,家里的地也都是学生们帮忙在种了。
孟洪摆手:“我不来,我没空,只是想推荐一个人。”
“有合适的人选吗?”萧彧问。
孟洪说:“是内弟,年初他家娘子难产而死,留下两个嗷嗷待哺的幼儿,他原本也是打渔采珠为生的,如今家中有孩子要照顾,我想替他谋份不需外出的差事。”
“只要人品能保证,人勤快能干,可以啊。”萧彧满口答应。
孟洪面露喜色:“那就谢过郎君了,我回头就让小舅子过来。”
萧彧说:“那他家在哪儿?”
孟洪说:“他到时候就搬我家来住,带着孩子一起来。白日里我家娘子就帮他照看一下两个孩子。”
萧彧点头:“那就得辛苦嫂子了。”
孟洪苦笑:“也是没有办法,穷苦人家,又是亲戚,能帮衬就帮衬些吧。”
当日下午,孟洪就将小舅子符旺领了来,符旺比孟洪年轻不少,二十几岁,正是年轻力壮的时候,人看着很憨厚,就是满脸愁苦之色,娘子没了,独自带着两个孩子,岂能不愁苦。萧彧挺同情对方的。
萧彧说:“孟大哥,你正好在这里,我有个事想麻烦你。我想拟个文书,签份契约。并将家中那些长期雇佣的人都补一份,人多了,我担心也记不过来,有文书为凭比较可靠,你来帮忙起草可好?”
孟洪说:“如此甚好,有契书为凭,双方间都有约束和保障。光凭口头之约和主雇之间的良心,还真有点不太稳妥。”
萧彧拱手道谢:“那就多谢孟大哥了。”
于是孟洪帮忙起草了多份契约,长期雇工包括学徒人手一份,请里正过来公正,双方签字画押按手印。
等闵翀与吉山回来,也要签契书,这样就有了保障。
瓷窑终于修了起来,就在家附近,无需像青砖窑和石灰窑一样需要考虑就地取材。只等闵翀与吉山挖了粘土回来就可以开工了。
瓷窑修好,算是了却了萧彧的一桩心头大事,他终于有精力可以干点别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