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2节
  一路走来,殷柔感触良多,对她而言,皇宫内的一草一木是那么的熟悉,又是那么的陌生,看起来一切都没变,又似乎一切都已经变了。
  她的寝宫还和以前一样,甚至连院中的布局、房中的摆设都没有任何的改变,她走到床榻前,缓缓坐下,轻轻抚摸上面的被子,好像昨天她刚在上面睡过似的。
  她沉默许久,回头问唐寅道:“寅,我今晚能住在这里吗?”
  唐寅乐了,柔声说道:“这里本来就是你的家,柔儿想住多久就住多久。”
  “你会陪我吗?”殷柔充满期待地看着他。
  唐寅闻言有些迟疑,现在他的身份即是王公,也是驸马,要说住在皇宫里倒也没什么,只不过是他自己并不喜欢住进来罢了。
  他沉吟了许久,见殷柔一直眼巴巴地看着自己,不忍让她失望,含笑点点头,轻声应道:“好吧!”
  殷柔欣喜地站起身形,走到唐寅近前,依偎在他怀中。
  唐寅和殷柔在房中温存许久,他恍然想起什么,站起身形,说道:“柔儿,我还有些事需要和邱真他们商议,等晚上我再回来。”
  殷柔明白,邱真等大臣刚刚抵达上京,要磋商的事务会有很多,她也不强留唐寅,边送他往外走边娇滴滴地小声说道:“晚上早些回来,别让我等得太久。”
  听闻这话,唐寅心中顿是一阵荡漾,差点退回房间里。他不敢再继续待下去,默默地点下头,而后转身快步离去。
  等他走出皇宫时,以邱真、上官元吉为首的风国文武大臣们都在皇宫的大门外候着呢,见到唐寅出来,人们纷纷走上前去,拱手说道:“大王!”
  唐寅向众人摆摆手,说道:“到驿站议事。”
  “是!”众人跟随唐寅,或是骑马,或是乘车,纷纷去往驿站。
  在驿站的大堂里,唐寅居中而坐,左手边坐着的是以邱真为首的武官,右手边坐着的则是以上官元吉为首的文官,这时的驿站俨然变成了风国的小朝廷。
  唐寅环视在座的众人,含笑说道:“这次召集诸位千里迢迢的赶到上京,都辛苦了。”
  “大王言重了。”众人齐齐欠身拱手。
  懒得再多说客套话,唐寅振作精神,说道:“本王打算于上京建造一座王宫,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在众人面前,他特意用‘本王’做自称,等于是在告诉众人,这是他已经决定了的事,不会再有更改。
  众人互相看了看,张鑫率先开口说道:“上京乃天子脚下,热闹繁华,大王于上京建造一座行宫,倒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如果说,本王想把在镇江的王宫和朝廷一并搬到上京呢?”唐寅笑呵呵地柔声问道。
  “这……”张鑫脸色微变,立刻闭上嘴巴,不再多言。这事可太大了,把朝廷搬到上京,那不等于是把都城迁到上京了吗?迁都大事,他又哪敢草率表态。
  见张鑫垂首不语,唐寅又看向其他人,问道:“诸位的意思呢?”
  邱真先是看眼上官元吉,而后皱着眉头说道:“大王可是想把都城迁到上京?”
  “确有此意!”唐寅微微一笑,说道:“邱真,你以为如何?”
  “我风国若把国都设在京城,岂不是有僭越不轨之嫌?”邱真皱着眉头说道。
  唐寅笑了,说道:“元吉也有这样的顾虑,后来,元吉给我出了个主意,取缔风国,将风地归还于天子,我自降为辅政大臣,如此一来,表面上看是等于没有了风国,我们也可以光明正大的留在上京,而实际上,我们仍能牢牢掌控着风地和天子,不知诸位大人意下如何啊?”
  听闻这话,在场的文武大臣们脸色同是一变,取缔风国?这简直是疯了,哪有自己取缔自己的道理?
  邱真第一个站出来反对,正色说道:“我风国现在这片广阔的疆域是通过东征西讨得来的,本就人心不稳,若是取缔风国的国号,大王自降王公的身份,恐怕,除了老风人之外,再无人会以大王马首是瞻、服从大王的命令,此为自取灭亡之道,万万使不得啊!”说话时,他还深深地看眼上官元吉,不明白他为何会给大王出这等愚蠢至极的主意。
  唐寅边听边点头,看起来似乎很认同邱真的话。上官元吉淡然一笑,说道:“邱相多虑了,只要大王能牢牢把持住皇廷的朝政,即便把风地归还于天子,大王仍是风地的无冕之王,仍能凭借天子的威望号令天下,而且行事起来会比现在风王的身份更方便更有利。”
  邱真立刻说道:“不管怎么样,取缔国号,大王自削爵位,断不可为,风国能有今日,是多少风人用性命换来的,若是取缔国号,我们又怎能对得起风国历代英烈的在天之灵?”
  “天子在上京,我们在镇江,相隔数千里,一旦生变,我们又如何及时应对?若想光明正大的留在上京,取缔国号就是最佳的办法。”
  他二人你一言,我一语,争执不下,在场的大臣们一会看邱真,一会看上官元吉,直听得头晕脑涨。
  唐寅摆了摆手,打算他二人的争论,而后慢悠悠地含笑说道:“元吉有元吉的道理,邱真也有邱真的道理,再争辩下去也不会有结果,不如这样吧,以后,我们可长期居住于上京,但朝廷仍设在镇江,以后我风国的朝廷一分为二,镇江为明、上京为暗,镇江为虚、上京为实,诸位觉得怎么样?”
  在场的大臣们同是一怔,而后面面相觑,谁都没有言语。过了好一会,邱真率先点点头,说道:“微臣以为,大王之见可行。”在他看来,不管怎么做都比取缔国号要强得多。
  上官元吉仔细琢磨了一番,觉得唐寅的这个主意倒也可以一试,他亦点头应道:“微臣没有异议。”
  见邱真和上官元吉都已表态赞同,下面的文武大臣们异口同声地说道:“大王英明!”
  看大臣们一致同意,唐寅满意地点点头,说道:“既然大家都赞同,那么此事就这么定了,驻扎于镇江的中央军全部南下,改为常驻上京,至于镇江那边的朝廷,就暂由……暂由张哲主持大局吧!”
  “是!大王!”
  迁都之事算是得到了暂时的解决,唐寅的心情轻松许多,他向众人挥手说道:“想必大家也都累了,如果无事要议,都先去休息吧!”
  “臣等告退!”上官元吉和邱真等人纷纷站起身形,向唐寅躬身施了一礼,而后相继走了出去。
  邱真的脚已经迈出大堂,恍然想起了什么,把迈出去的脚步又收了回来,默默退回到大堂内。等大臣们全部走光后,他来到唐寅近前,拱手说道:“大王!”
  唐寅笑呵呵地看着他,疑问道:“邱真,有事吗?”稍顿,他又笑道:“你不会是来向我告元吉的状吧?其实元吉的心意我也能理解,他的意见也有他的道理……”
  不等唐寅说完,邱真摇摇头,说道:“大王,微臣要说的不是此事。”
  他和上官元吉是最早辅佐唐寅的,上官元吉的为人他又哪会不了解,对风国、对大王的忠诚,上官元吉绝不会次于他。
  他皱着眉头说道:“微臣先前并不知道大王有迁都上京之意,所以,私下里恐怕是做了一件不太妥当之事。”
  唐寅听糊涂了,疑问道:“什么事?”
  邱真看了看左右,而后绕过桌案,直接走到唐寅的身边,跪坐下来,低声说道:“微臣担心天子在上京会受到‘奸人’的挑拨,发生意想不到变故,故在赶来上京的路上,微臣授意暗箭,将皇廷里一些靠不住的大臣……”说到这,他抬手做了个横切的手势。
  唐寅看罢吸了口气,疑问道:“都杀了?”
  “只是一部分。”
  “有多少人?”
  “大臣共二十六人,连同家眷的话,近千人。”邱真小心翼翼地说道。这可不是件小事,而且还是未经过唐寅的同意他私自做出的决定,现在他也有些后悔自己的决定太过草率。
  唐寅沉吟片刻,问道:“暗箭已经得手了吗?”
  “微臣还不清楚,不过,已过一个多月了,微臣担心,暗箭已经行动了。”
  “立刻传书受你指派的暗箭人员,若未动手,终止行动,若是已经动手,那么就把事情做的干净点,别留下任何的线索,如果事情败露,传扬出去……”唐寅没把下面的话说完。
  邱真连连点头,应道:“是、是、是,微臣即刻就去传信于暗箭,这次,是微臣过于草率……”
  唐寅一笑,拍拍邱真的肩膀,说道:“我又没有怪你。你顾虑得没错,做得也没错,防患于未然总是好的嘛!”
  邱真吁了口气,说道:“大王这么说,微臣就放心了。”说到这里,他又想起上官元吉所提的意见,正色说道:“大王,微臣觉得元吉这次的提议甚是不妥,太过冒险,风国的国号断然不能取缔,大王更不能自削爵位,风国能有今日的成就得之不易,如果按照元吉的意思,只怕,风地又会变成一盘散沙,四分五裂。”
  唐寅眼珠转了转,慢悠悠地说道:“有人向我进谏,元吉只是表面上忠诚于我,但他更忠诚于天子,邱真,你是怎么看的?”
  邱真闻言脸色顿变,同时倒吸口凉气,他急忙说道:“此乃佞臣之见,大王可千万不能误信谗言啊,元吉的为人大王应该很清楚才是,他怎么可能会背叛大王、背叛风国呢?”
  难得见到邱真会急,唐寅仰面大笑,说道:“我也只是随便说说而已,不必当真,好了,你也回去休息吧,明日还有得你累呢!”
  第54章
  邱真好奇地问道:“大王明天还有事?”
  唐寅说道:“既然决定搬到上京,当然要选址了。王宫要选址,你们的官邸也要选址嘛。”
  邱真问道:“大王认为真的应该把朝廷迁到上京吗?”
  唐寅深吸口气,意味深长地说道:“都城南迁是大势所趋,就算现在不做,以后也得做,与其给日后留下麻烦,不如现在就一鼓作气的完成。”
  邱真不再多问,既然是大王已经决定好了的事,自己说得再多也没用,何况大王说得也对,以后风国的重心肯定要放在川国身上,都城南迁,亦是大势所趋。
  翌日,唐寅带着风国的一干文武大臣们在上京各处游逛选址,光是给王宫选址,就足足花费了五天的工夫。
  大臣们对王宫的具体位置也有分歧,一部分大臣认为王宫应该离皇宫近一些,一是可以就近控制天子,其二,也可以营造出大王和天子亲密无间的假象,而另一部分大臣则认为王宫应远离皇宫,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嫌,不要给人留下大王欲与天子并驾齐驱的印象。
  唐寅仔细分析了众大臣的意见,最后决定折中而行,把王宫的地址定于皇宫北侧,距离皇宫不算远,但也不近,其规模与镇江王宫的规模大致相当。
  选好了王宫的地址后,接下来的几天是风国的大臣们给他们各自的官邸选址,而唐寅则是巡游上京的周边地带。都城要南迁,除了他和风国的主要大臣搬到上京外,风国的各军团也得迁移到上京。
  风国的中央军有百万之众,十多个军团,这么多的军队要驻扎于上京一带,需要构建许多的军营,更要划分出各军团的屯田之地,这些都得要唐寅亲自定夺。
  此时,表面上看风国的都城仍是镇江,而实际上,迁都于上京的行动业已紧锣密鼓的开始实施了。
  与风国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秘密迁都比起来,川国则显得混乱得多。川北三郡一战,布英率军成功击退了入侵的风军,可这场胜利并未能让川国朝廷的权利之争停止,反而愈演愈烈。
  布英是受肖香的指派去往川北三郡与风军作战的,此战胜利,功劳最大的无疑是肖香,这使她在川国国内的威望提升一大截。
  可同样的,她也引来众兄弟姐妹的嫉恨,并让许多的肖氏王族终止之间的纷争,改而联合到一处,联手对付她一人。
  会出现这样的局面,是肖香始料不及的,她即感无奈,又感痛心,更感到气恼,为了那个本就该属于她的王位,自己的这些兄弟姐妹们无不视自己为眼中钉、肉中刺,不除不快,甚至都到了歇斯底里的地步。
  虽说不少的肖氏子弟们已联起手来,不过,肖香仍占有一个很大的优势,那就是军中的高级统帅们皆是倾向于她的,比如张思图、杨召、吕尤、布英诸将。
  也正是因为有这些统帅支持肖香,那些欲铲除肖香的公子、公主们才不敢明目张胆的对她下毒手。
  这日,肖香正在书房里练字,有家丁进来禀报道:“公主,九公子府来人欲见公主。”
  “容弟?”肖香一怔,在她的这些兄弟姐妹中,她和九公子肖容的关系还是很亲近的。
  首先他二人的母亲是亲姐妹,关系自然非旁人能比,其二,肖香比肖容年长八岁,可以说她是看着肖容长大的,她对肖容,完成是当成了同父同母的弟弟。
  “请来人到书房见本宫。”肖香对前来报信的家丁点点头。
  “是!公主!”家丁答应一声,快步离去。时间不长,一名十五、六岁,书童打扮的少年被家丁领了进来。少年看到肖香,急忙跪地施礼,说道:“小人参见五公主。”
  肖香和肖容很熟悉,对他的书童自然也不陌生。她微微一笑,摆手说道:“鉴明,你怎么来了?可是九弟有事要见本宫?”
  那书童连连点头,说道:“公子今早刚才收到一批从南湖新打捞上来的蟹子,知道公主殿下一向爱吃,故派小人前来请公主到府上用膳。”
  “原来如此。”肖香含笑点点头,在这个敏感时期,唯一敢和自己接触的,也只有九弟了。她心中感叹,对书童说道:“鉴明,你回去转告九弟,本宫晌午过去。”
  “是!公主,小人告退!”
  “恩,去吧!”
  目送着书童离去,肖香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这时候,她贴身护卫之一的邢元从外面走了进来,到了肖香身旁,低声说道:“殿下,九公子早不请您,晚不请您,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请你用膳,只怕其中……”他没有把话说完,但意思已经很明白了。
  肖香不满地瞥了邢元一眼,反问道:“你认为容弟还会害我不成?”
  “殿下,人心隔肚皮,不得不防啊,还请殿下推掉赴宴之事,以防不测。”邢元正色说道。
  “邢先生多虑了,容弟是本宫看着长大的,他是什么样的人,本宫再了解不过,任何人都可能背叛本宫、加害本宫,但唯独容弟不会,本宫这点信心还是有的。”肖香信心十足地说道。而后见邢元还要说话,她摆摆手,打断道:“好了,不必再劝本宫,何况,现在正是南湖蟹熟之时,容弟这时候请本宫吃蟹子不是正合适嘛!”
  邢元暗叹口气,看来想劝阻公主是没有可能了,只有自己多加小心才行。
  当日,正午,肖香按时赴约,在众多侍卫的保护下,来到肖容的九公子府。
  九公子府的大小与肖香的五公主府差不多,就连内部的格局都几乎一模一样,说白了,当初九公子府就是照着五公主府建的。
  肖容比肖香小八岁,今年才满十七岁,生得细皮嫩肉,眉清目秀,身材只比肖香高一点点,消瘦的程度倒是与肖香差不多,弱不禁风,一看就知道是富贵人家的少爷、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