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被逼考科举 第130节
“做好事你个大头鬼!缺德玩意儿,断子绝孙的东西,你爹娘当年把你生出来时就该把你扔进尿盆里给溺死!”
张大柱和三道九流的人混熟了,嬉皮笑脸地和衙役们搭话,“那可不成,我可是儿子,我爹娘能舍得溺死我?瞧瞧前面的女婴塔,那里头才真的有婴儿尸体。就是太小了,不然我哪还用去摸黑掘坟,进了女婴塔,闭着眼睛拿衣裳一裹,就能裹住好几个女娃娃。要是有人家想给生下来就夭折的儿子配个阴婚,这倒是个聚宝盆。”
衙役们听张大柱这话说得渗人,一点人性都没了,完全不把人当人,当即抬脚将他揣翻在地,恶狠狠道:“别废话!你瞧瞧你自己这鳖样儿,还是个人吗?”
“官爷,这女婴塔可不赖我啊。”张大柱许是知道自己这趟凶多吉少,留不住性命了,嘴上也没了顾忌,咳嗽几声自己爬起来,喘着粗气道,“女婴塔的女婴,还有那些被父母卖掉尸骨的女孩子,可是他们的父母先不把她们当人的。我就是个生意人,她们自己生来就不被任何人喜爱。说不准我给她们找的人家,该能待她们更好些呢!她们的父母亲人那样轻贱她们,不把她们当人看,我这个外人又怎么可能将他们当回事?”
张大柱干的是缺德的事,见的多了,难免会碰到一些让他这样的恶人见了都觉得丧心病狂的现实,更加让他多出了一份自我洗脑的理由,现在嬉皮笑脸说出来的东西,虽然听了还是让人想揍人,但又莫名还有几分歪理。
衙役们听了,都觉得心里一寒,有生了女儿的,更是咬牙切齿,“这都是些什么刁民!”
张大柱还笑,“那刁民可就多了去了,看看前头那女婴塔,你们要是运气好,说不准还能在里头捡出来个还会喘气的女娃娃呢!”
女婴塔,大多只有成年人大腿那么高,灰白色砖石砌成的一座小塔模样的建筑,塔身四面都有洞,原先是用来放置婴幼儿尸骨和弃婴的。后来演变成扔女婴的地方,因着女婴塔大多都建在荒郊野岭,扔进塔里的女婴,哪怕是健康的,也撑不了多久时间。慢慢的,在塔里扔女婴的人家越来越多,这塔也就被人称为女婴塔。
具体哪个朝代建的,衙役等人也不知道。但据传前朝的女婴塔时时能听见女婴的啼哭,到了本朝,现象好很多,慢慢也就没了这样的事情,只在长辈的嘴里听过这样的事情。怡阳府那边的女婴塔几乎都成了无人搭理的地方,衙役们年纪也不大,一时间京被这事儿给唬了一跳。
没想到,黎阳府这边的女婴塔竟然还那么“热闹”。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衙役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觉得后背发凉。
虞衡接到消息后,更觉得心间一寒,配阴婚、女婴塔,这都是些什么阴间消息?做出这些畜生不如之事的东西,真的能被称为人吗?
赶紧给他们晃晃脑子里的水,其他人也别被影响了,普法普法,迫在眉睫!
所以,虞衡就来了岐州州城,又找上了方氏的门。
方氏的包子铺已经走上了正轨,她虽然已经六十多岁了,但手脚麻利,因为先前在王家长年累月干活,手劲儿也大,揉的面很是劲道,加上她做买卖实诚,做的包子皮薄馅大,又有州城衙役时不时过来照顾生意,很快生意就好了起来,不但能养活自己,甚至还能给自己卖个小丫鬟照顾自己的起居。
不过方氏过惯了苦日子,也不想让人伺候自己,再苦再累的活都乐意自己干,身体虽辛苦,心里却觉得幸福无比。
以往过得苦,日子没盼头,只是憋着一口气想看老虔婆闭眼。现在同样累,但那是为了自己,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别人来买包子馒头,都会问一句,“你就是那个守寡五十米还和夫家和离了的大娘?”
这样的人生,对方氏来说,才是充实的,有意义的人生。
就像她先前对虞衡所说的,她想要做个人,做个堂堂正正的人。
虞衡这回来时,方氏已经收了摊,正在家里侍弄一些花花草草,满院子的花开得十分热闹,方氏拿着水壶慢悠悠给花浇水,神情宁静祥和,听见敲门声,拿着水壶就出来了,还以为是隔壁邻居过来串门。
结果开门一看,嚯,好几个穿着好布料的精壮汉子,再往后一看,正对上虞衡含笑的眼神。
方氏对虞衡的印象其实非常好,她看人的眼光不错,不然也不能在王家熬那么多年。但虞衡是第一个让她觉得困惑的人,这位年轻的国公爷身上似乎天生就带了几分悲悯情怀,仿若全天下男人的良心都长在了他一个人身上似的,对女子抱有深切的同情,别人骂她心狠不安分,一把年纪了还要折腾,死后就是当孤魂野鬼的命。而这位国公爷却对她说,她是一个令人敬佩的长者。
方氏有时候都困惑,这截然不同的评价,大概就是这位国公爷曾经说过的,人和人的差距,比人和狗的差距还大吧。
对于虞衡这样真心敬重她的客人,方氏是绝对欢迎的。将手里的水壶往背后一放,方氏便若无其事地招呼虞衡进门,“国公爷可是贵客,赶紧进来喝杯粗茶。”
虞衡含笑跟着方氏进了门,到客厅后,虞衡制止了方氏忙里忙外准备给他抓果盘吃食的动作,目光灼灼地看着方氏,沉声问他,“方大娘,我记得,您曾经说过,想堂堂正正的做一个人。”
“没错。”方氏眉目舒展,神情祥和,脸上满是愉悦的笑意,眼角的皱纹都透着一丝轻快,“我现在很好,自食其力,凭借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客人和邻居们都是好心肠的人,怜惜我这个老婆子生活不易,对我多有照拂。我现在这日子,已经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神仙日子啦!”
虞衡认真地看着方氏,忽而问道:“黎阳府最近在查一桩大案,您可曾听闻?”
“州城里都传遍了,我哪能不知道?前段时间来我摊上来买包子的客人,碰了面都要聊上几句那案子。这都是什么人干的,这么丧尽天良的缺德事他们都能干的出?”方氏说到这里,还很气愤。她日后也是要随便葬在一个地方的,要是碰上张大柱那样的混账东西,那真是死都不敢死。
为此,方氏都更加坚定自己火葬的想法了,好歹那还能干干净净清清白白的,不用担心突然被人刨了出来配给另一个死鬼。
这可真是让人死都死得不安生。
方氏好不容易才脱离了王家,花了五十年的时间才逃离,要是再莫名其妙多个某某之妻的名头,那真是死了都要变成厉鬼,回来弄死这帮狗东西再说。
不过,方氏气愤归气愤,这会儿心里也挺纳闷儿,黎阳府出了大案,国公爷这个怡阳府知府怎么突然来找她了呢?她就是一个卖包子的老太婆,哪里能有本事让国公爷亲自登门呢?
虞衡看出了方氏的困惑,蓦地肃了脸色,一脸认真地看着方氏,严肃地问她,“方大娘,我想请您去怡阳府,跟随各剧班子和衙役们去各个县下的村落,让百姓们看看,身为女子,同样可以像男子一样,自食其力,不必依靠任何人。日后,您就算衙门特聘的普法人员,衙门给您发俸禄,给您养老,您意下如何?”
阴婚、女婴塔这些阴间玩意儿,再也不要出现在世上的任何一个角落了。
第101章
虞衡这次来找方氏, 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方氏在整个岐州都是名人,甚至名声还传入了京城,大家都知道有她这么个人, 守寡五十年还能毅然决然地和夫家和离。
方氏本身就有极高的话题度和关注度。
这样一个有名的人, 大多数人只知道她和离了,不知道她和离后到底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虞衡就想让方氏频繁在怡阳府各县下露面, 让所有人都看清楚, 女子又怎么样,只要自己骨头硬,腰杆子直,照样能活得堂堂正正,还能吃上公家饭, 过的比夫家好上百倍千倍。
方氏的存在, 本就是一个榜样,让所有女子都能看到, 在从父从夫从子三条路外, 还有另外一种生活方式,可以让自己挺直腰杆,不依附任何人, 活得畅快。
尤其是, 方氏还已经是六十六岁高龄的老夫人了,那些年轻的小、和方氏一样长年累月被夫家磋磨的小媳妇, 见了方氏,就该明白,和离后的日子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只要足够坚强,还是可以养活自己的。
当然, 虞衡也没指望所有被磋磨的女子看到方氏后就立马觉醒了,觉醒本来就是一件痛苦的事,即便是后世,也有许多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不离开人渣的女性,任谁劝说都没用,别人报警还怪别人多管闲事。
不过这些人本来也就不是虞衡的目标,女性自我意识觉醒,起步太过困难,想要一步到位,更是不知要过上多少年。虞衡有生之年,应该看不到了。但他仍然想尽力去做这样一件事,给那些像方氏一样,自我意识觉醒了,却碍于种种桎梏没有任何办法脱身的女子一个机会,一个像方氏这样,脱离苦海自力更生的机会。
说起来也是心酸,这样的机会,本该是每个人该有的权力,然而现在,女子根本就没有选择权,只能自己默默忍受,一忍就是一辈子,忍不住的寻了短见,忍住了的多年媳妇熬成婆,大多又在重复新一轮的悲剧。
就像一个死亡轮回,代代都不得解脱。
方氏没想到虞衡竟然会请她去衙门干活,还说衙门给她养老,这样的公家饭,寻常男子都要争着抢着打破头,竟然落在了她这个老太婆头上?
女子也能吃公家饭?
方氏做的最美的梦里,都没敢这么想过。
看着虞衡殷切的目光,方氏忍不住笑着叹了口气,不知为何,眼底一酸,幸福得想要流眼泪,“国公爷,你……你这想法,怕是要惹出不少非议来。老婆子一把年纪,半截身子埋进土里的人,被人骂上几句倒也没关系。但国公爷你还年轻,老婆子这样大字不识几个的人都看得出来,您是个有大前程的,小小的怡阳府知府,绝对不是您最后的官职,您这样的人,最后该是当那戏文里唱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官的。要是为着这一时意气,搭上您后半生的前程,那老婆子就得劝您再好好想想。”
方氏言辞恳切,看向虞衡的目光也极为温和,“您是个大好人,也是个大好官。您这样的人,就该当最大的官。这样,您才能让更多的百姓过上好日子。”
虞衡则偏头问方氏,“方大娘,更多的百姓……就不包括像您这样的苦命人吗?不瞒您说,我曾经对太子殿下说过,身为强者,要有悲悯之心,对弱者更该宽容爱护,对她们的苦难感同身受。现在,您不必顾虑那么多,只告诉我,这个活,您想不想干?”
方氏目中异彩连连,追问了一句,“真的不会影响您的前程?”
虞衡斩钉截铁地回答,“不会!”
“那么,我去。以后就多劳烦国公爷了。”
虞衡笑着点头,为方氏的加入感到真心的喜悦。百姓们也有一半是女子,凭什么自己就不能为女子考虑?
配阴婚、扔女婴,还有更多掩藏在淳朴憨厚表面之下的龌龊,都该一样一样挖出来,将这些见不得人的玩意儿彻底清除。
虞衡决定做普法的事儿,除了请了方氏外,没一个出格的地方。
张大柱刨人祖坟一案传得沸沸扬扬,影响极其恶劣,虞衡针对这点想办法开启民智,让百姓们明白朝廷律法,对这一问题精心处理,从源头上解决问题。这还不好?
工作能力超强的好不好?行动力一流,第一时间做出决策,身为一地父母官,虞衡这个反应真的非常优秀了。
这种情况下,选了一个女子进公门吃公家饭……应该也不是那么让人接受吧?
才怪。
岐州刺史那边就听了不少闲话。本来虞衡之前绕过岐州刺史,直接接收了朝廷给怡阳府下拨的一百两银子,就让岐州官员们很是不爽了。结果虞衡还想让方氏去衙门干活?
这岂不是天大的笑话?哪家衙门收过女子的,还收的是个快到古稀之年的老婆子?
岐州那帮官员吧,自己没什么大本事成天想着混日子,又眼红别人干得好。眼红就眼红吧,当面锣对锣鼓对鼓掰扯清楚了,虞衡还敬他们是条汉子,然而他们却怂得很,见了虞衡“国公爷”叫得可亲热了,转头就跑去岐州刺史面前给虞衡上眼药,什么“他虽然是国公,但到了怡阳府来当知府,就该听大人的。”、“天下九州,哪个州下的知府敢越过刺史自己单独干活的,他这是要把怡阳府给单独分出去啊!”,这类的话没少说。
岐州刺史心说你们在我面前抱怨有个屁用,有本事自己和虞衡掰扯去,反正我也快要告老还乡了,任凭你们怎么抱怨,我都不听。
想着大家在一起也共事了许多年的时间了,岐州刺史还特别有良心地提醒了这这些官员们一句,“抱怨的话少说,别在其他人面前说漏了嘴,国公爷的前程可不止于此,我也快告老还乡了。”
就差直接告诉所有官员,有什么抱怨的话都给老子烂在肚子里,指不定虞衡哪天就成了你们的顶头上司了,说话注意点。
实际上,岐州刺史心里也挺不得劲儿的。就像其他人说的那样,现在虞衡坐镇怡阳府,基本把怡阳府变成了他自己的一言堂,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完全不把他这个岐州刺史当回事,是个人碰上这样的状况,心里都会不舒服。
虞衡还真不是故意的,他先前在京城时也是这样的做派。说是翰林院的官,实际上一直在政事堂混,还和两人帝王谈笑风生,翰林院掌院也从来没说过什么,现在虞衡还是按照原先的习惯来,真不是特地针对岐州刺史。
但岐州刺史再怎么不悦,虞衡该是装作不知道,带着方氏到了怡阳府,为马上就要开展的普法工作做准备。
老实说,虞衡先前为了要如何给百姓们普法的问题愁了好几天,后来突然灵光一现,想到自己当初为太子写的那些普法情景剧,完全可以用上嘛!
百姓们不识字,也没那个耐心去花时间认字,就像厌学儿童一样,听到要学点东西就立马拒绝三连。但百姓们热爱听戏,戏班子咿咿呀呀一开唱,底下就坐满了人,看得津津有味,时不时还能点评一番。这个是大好人,那个是大混蛋,听完后还能继续讨论,感慨一下那王八蛋死的太好了。
虞衡写的那些普法情景剧,本就极为生活化,就是万千百姓生活的缩影,几乎每个人都能在短剧里找到熟悉的人物形象,更贴合百姓生活,自然也就更容易百姓们的共鸣。
想明白这点后,虞衡便让人去找了几个戏班子中退下来的唱戏的。也不用他们再画脸唱大戏,就穿的生活化,记了词儿来表演一段短剧就行。
这些活,对戏班子出身的师傅们来说,根本就不是个事。不仅把词都给记好了,还超常发挥,把人物的微表情和心理活动揣摩了个八九不离十。往台上一站,一个眼神过来,那就是角色本人,代入感特别强。
导致的后果就是,扮演坏蛋的那位演员,还在台上说词时,底下就有人给他扔臭鸡蛋小石子。
尤其是在排张大柱一案时,听了张大柱那一番关于赔钱货和刨人祖坟的理论后,众人更是义愤填膺,恨不得冲上去将“张大柱”打死,要不起有衙役在戏台子周围守着,那扮演张大柱的倒霉蛋怕是要被人给打个半死。
这时候,方氏站了出来。
她穿了一身略微鲜亮些的衣裳,目光似乎有着看穿人心的力量,往台上一站,威严庄重,威风得不得了。
“张大柱已经被缉拿归案,他刨人祖坟,配阴婚,干的都是缺德事,大人肯定不会饶了他,已经判了秋后问斩,现在在大牢里过得更是生不如死。大家仔细想想,张大柱配阴婚有错,那卖女儿尸体的人就没有错了吗?都说死者为大,怎么会有人连已经死了的女儿都不放过,让她死都死的不安生呢?乡亲们,闺女也是人,同样是你们的骨血,你们也多心疼心疼她们。配阴婚,那是犯法的!”
有人心里顿时就犯嘀咕了:闺女和儿子哪能一样呢?一个是要嫁出去的,是别人家的人,儿子是自家人,能传自家香火,怎么可能一样?
但看着台上威风凛凛,即便两鬓微霜依旧精神矍铄神气得不得了的方氏,再想想她的彪悍经历,这些犯嘀咕的人又都将话给吞了回去,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这老太婆气势堪比千军万马,他们要是敢嚷嚷出来心里话,这老太婆下一刻就会冲上来暴揍他们一顿,将他们打的亲娘都不认识。
年轻的小姑娘想法就直接多了,看着台上的方氏,眼神亮的惊人,心中就这么种下了一颗生命力顽强的种子,到了某一天,就会开出明媚的花来。
这就是希望的火种。
虞衡觉得,这些希望的火种,不应该只在怡阳府传播。岐州其他府,也可以动起来嘛。
第102章
方氏带着戏班子在各县下乡上演普法节目, 在整个怡阳府都引起了轰动。这年头儿百姓的娱乐项目本来就很少,一个故事都能传好几代,能看场戏都是了不得的娱乐活动。
现在方氏直接带着戏班子下乡, 给每个乡的百姓们上演普法生活剧。对于娱乐活动近乎于零的老百姓来说, 这便是难得的休闲时光。
虞衡写的那话本,那可是朝中大儒都点头称赞过的, 绝对的精品。每个人物都十分鲜活, 又因为要增加戏剧张力,适当放大了人物特点,再加上戏班演员精湛的表演,整场戏下来,那真是全程无尿点, 一波三折高潮迭起, 好人老实憨厚心地善良,言行举止也特别接地气, 老百姓们都能自己身边找到原型, 坏人就更不用说,那语气神态,一张嘴就立即让人血压飙升, 恨不得活剐了他。
这样精彩的故事, 在百姓们看来,可比那些咿咿呀呀的戏班子有趣多了。毕竟那戏文里唱的东西, 他们有些还听不懂,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这戏剧排得好,大家都能听得懂,自然也都爱听。
为了让各个年龄段的人都能看明白普法短剧,虞衡结合了近期张大柱一案, 虚构出了一个美丽的少女月儿。
月儿打小生得美,村里的人见了都说从来没见过这样标志的姑娘,长大后,月儿更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美人儿,前来提亲的人简直要踏破月儿家的门槛。
但是月儿家穷,头上四个哥哥,家里为了给大哥娶媳妇儿,掏空了家底儿,剩下的三个哥哥都娶不上媳妇儿。
于是,三个哥哥就把主意打到了月儿身上,想尽办法撺掇着父母把月卖进大户人家做妾。
张大柱和三道九流的人混熟了,嬉皮笑脸地和衙役们搭话,“那可不成,我可是儿子,我爹娘能舍得溺死我?瞧瞧前面的女婴塔,那里头才真的有婴儿尸体。就是太小了,不然我哪还用去摸黑掘坟,进了女婴塔,闭着眼睛拿衣裳一裹,就能裹住好几个女娃娃。要是有人家想给生下来就夭折的儿子配个阴婚,这倒是个聚宝盆。”
衙役们听张大柱这话说得渗人,一点人性都没了,完全不把人当人,当即抬脚将他揣翻在地,恶狠狠道:“别废话!你瞧瞧你自己这鳖样儿,还是个人吗?”
“官爷,这女婴塔可不赖我啊。”张大柱许是知道自己这趟凶多吉少,留不住性命了,嘴上也没了顾忌,咳嗽几声自己爬起来,喘着粗气道,“女婴塔的女婴,还有那些被父母卖掉尸骨的女孩子,可是他们的父母先不把她们当人的。我就是个生意人,她们自己生来就不被任何人喜爱。说不准我给她们找的人家,该能待她们更好些呢!她们的父母亲人那样轻贱她们,不把她们当人看,我这个外人又怎么可能将他们当回事?”
张大柱干的是缺德的事,见的多了,难免会碰到一些让他这样的恶人见了都觉得丧心病狂的现实,更加让他多出了一份自我洗脑的理由,现在嬉皮笑脸说出来的东西,虽然听了还是让人想揍人,但又莫名还有几分歪理。
衙役们听了,都觉得心里一寒,有生了女儿的,更是咬牙切齿,“这都是些什么刁民!”
张大柱还笑,“那刁民可就多了去了,看看前头那女婴塔,你们要是运气好,说不准还能在里头捡出来个还会喘气的女娃娃呢!”
女婴塔,大多只有成年人大腿那么高,灰白色砖石砌成的一座小塔模样的建筑,塔身四面都有洞,原先是用来放置婴幼儿尸骨和弃婴的。后来演变成扔女婴的地方,因着女婴塔大多都建在荒郊野岭,扔进塔里的女婴,哪怕是健康的,也撑不了多久时间。慢慢的,在塔里扔女婴的人家越来越多,这塔也就被人称为女婴塔。
具体哪个朝代建的,衙役等人也不知道。但据传前朝的女婴塔时时能听见女婴的啼哭,到了本朝,现象好很多,慢慢也就没了这样的事情,只在长辈的嘴里听过这样的事情。怡阳府那边的女婴塔几乎都成了无人搭理的地方,衙役们年纪也不大,一时间京被这事儿给唬了一跳。
没想到,黎阳府这边的女婴塔竟然还那么“热闹”。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衙役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觉得后背发凉。
虞衡接到消息后,更觉得心间一寒,配阴婚、女婴塔,这都是些什么阴间消息?做出这些畜生不如之事的东西,真的能被称为人吗?
赶紧给他们晃晃脑子里的水,其他人也别被影响了,普法普法,迫在眉睫!
所以,虞衡就来了岐州州城,又找上了方氏的门。
方氏的包子铺已经走上了正轨,她虽然已经六十多岁了,但手脚麻利,因为先前在王家长年累月干活,手劲儿也大,揉的面很是劲道,加上她做买卖实诚,做的包子皮薄馅大,又有州城衙役时不时过来照顾生意,很快生意就好了起来,不但能养活自己,甚至还能给自己卖个小丫鬟照顾自己的起居。
不过方氏过惯了苦日子,也不想让人伺候自己,再苦再累的活都乐意自己干,身体虽辛苦,心里却觉得幸福无比。
以往过得苦,日子没盼头,只是憋着一口气想看老虔婆闭眼。现在同样累,但那是为了自己,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别人来买包子馒头,都会问一句,“你就是那个守寡五十米还和夫家和离了的大娘?”
这样的人生,对方氏来说,才是充实的,有意义的人生。
就像她先前对虞衡所说的,她想要做个人,做个堂堂正正的人。
虞衡这回来时,方氏已经收了摊,正在家里侍弄一些花花草草,满院子的花开得十分热闹,方氏拿着水壶慢悠悠给花浇水,神情宁静祥和,听见敲门声,拿着水壶就出来了,还以为是隔壁邻居过来串门。
结果开门一看,嚯,好几个穿着好布料的精壮汉子,再往后一看,正对上虞衡含笑的眼神。
方氏对虞衡的印象其实非常好,她看人的眼光不错,不然也不能在王家熬那么多年。但虞衡是第一个让她觉得困惑的人,这位年轻的国公爷身上似乎天生就带了几分悲悯情怀,仿若全天下男人的良心都长在了他一个人身上似的,对女子抱有深切的同情,别人骂她心狠不安分,一把年纪了还要折腾,死后就是当孤魂野鬼的命。而这位国公爷却对她说,她是一个令人敬佩的长者。
方氏有时候都困惑,这截然不同的评价,大概就是这位国公爷曾经说过的,人和人的差距,比人和狗的差距还大吧。
对于虞衡这样真心敬重她的客人,方氏是绝对欢迎的。将手里的水壶往背后一放,方氏便若无其事地招呼虞衡进门,“国公爷可是贵客,赶紧进来喝杯粗茶。”
虞衡含笑跟着方氏进了门,到客厅后,虞衡制止了方氏忙里忙外准备给他抓果盘吃食的动作,目光灼灼地看着方氏,沉声问他,“方大娘,我记得,您曾经说过,想堂堂正正的做一个人。”
“没错。”方氏眉目舒展,神情祥和,脸上满是愉悦的笑意,眼角的皱纹都透着一丝轻快,“我现在很好,自食其力,凭借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客人和邻居们都是好心肠的人,怜惜我这个老婆子生活不易,对我多有照拂。我现在这日子,已经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神仙日子啦!”
虞衡认真地看着方氏,忽而问道:“黎阳府最近在查一桩大案,您可曾听闻?”
“州城里都传遍了,我哪能不知道?前段时间来我摊上来买包子的客人,碰了面都要聊上几句那案子。这都是什么人干的,这么丧尽天良的缺德事他们都能干的出?”方氏说到这里,还很气愤。她日后也是要随便葬在一个地方的,要是碰上张大柱那样的混账东西,那真是死都不敢死。
为此,方氏都更加坚定自己火葬的想法了,好歹那还能干干净净清清白白的,不用担心突然被人刨了出来配给另一个死鬼。
这可真是让人死都死得不安生。
方氏好不容易才脱离了王家,花了五十年的时间才逃离,要是再莫名其妙多个某某之妻的名头,那真是死了都要变成厉鬼,回来弄死这帮狗东西再说。
不过,方氏气愤归气愤,这会儿心里也挺纳闷儿,黎阳府出了大案,国公爷这个怡阳府知府怎么突然来找她了呢?她就是一个卖包子的老太婆,哪里能有本事让国公爷亲自登门呢?
虞衡看出了方氏的困惑,蓦地肃了脸色,一脸认真地看着方氏,严肃地问她,“方大娘,我想请您去怡阳府,跟随各剧班子和衙役们去各个县下的村落,让百姓们看看,身为女子,同样可以像男子一样,自食其力,不必依靠任何人。日后,您就算衙门特聘的普法人员,衙门给您发俸禄,给您养老,您意下如何?”
阴婚、女婴塔这些阴间玩意儿,再也不要出现在世上的任何一个角落了。
第101章
虞衡这次来找方氏, 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方氏在整个岐州都是名人,甚至名声还传入了京城,大家都知道有她这么个人, 守寡五十年还能毅然决然地和夫家和离。
方氏本身就有极高的话题度和关注度。
这样一个有名的人, 大多数人只知道她和离了,不知道她和离后到底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虞衡就想让方氏频繁在怡阳府各县下露面, 让所有人都看清楚, 女子又怎么样,只要自己骨头硬,腰杆子直,照样能活得堂堂正正,还能吃上公家饭, 过的比夫家好上百倍千倍。
方氏的存在, 本就是一个榜样,让所有女子都能看到, 在从父从夫从子三条路外, 还有另外一种生活方式,可以让自己挺直腰杆,不依附任何人, 活得畅快。
尤其是, 方氏还已经是六十六岁高龄的老夫人了,那些年轻的小、和方氏一样长年累月被夫家磋磨的小媳妇, 见了方氏,就该明白,和离后的日子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只要足够坚强,还是可以养活自己的。
当然, 虞衡也没指望所有被磋磨的女子看到方氏后就立马觉醒了,觉醒本来就是一件痛苦的事,即便是后世,也有许多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不离开人渣的女性,任谁劝说都没用,别人报警还怪别人多管闲事。
不过这些人本来也就不是虞衡的目标,女性自我意识觉醒,起步太过困难,想要一步到位,更是不知要过上多少年。虞衡有生之年,应该看不到了。但他仍然想尽力去做这样一件事,给那些像方氏一样,自我意识觉醒了,却碍于种种桎梏没有任何办法脱身的女子一个机会,一个像方氏这样,脱离苦海自力更生的机会。
说起来也是心酸,这样的机会,本该是每个人该有的权力,然而现在,女子根本就没有选择权,只能自己默默忍受,一忍就是一辈子,忍不住的寻了短见,忍住了的多年媳妇熬成婆,大多又在重复新一轮的悲剧。
就像一个死亡轮回,代代都不得解脱。
方氏没想到虞衡竟然会请她去衙门干活,还说衙门给她养老,这样的公家饭,寻常男子都要争着抢着打破头,竟然落在了她这个老太婆头上?
女子也能吃公家饭?
方氏做的最美的梦里,都没敢这么想过。
看着虞衡殷切的目光,方氏忍不住笑着叹了口气,不知为何,眼底一酸,幸福得想要流眼泪,“国公爷,你……你这想法,怕是要惹出不少非议来。老婆子一把年纪,半截身子埋进土里的人,被人骂上几句倒也没关系。但国公爷你还年轻,老婆子这样大字不识几个的人都看得出来,您是个有大前程的,小小的怡阳府知府,绝对不是您最后的官职,您这样的人,最后该是当那戏文里唱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官的。要是为着这一时意气,搭上您后半生的前程,那老婆子就得劝您再好好想想。”
方氏言辞恳切,看向虞衡的目光也极为温和,“您是个大好人,也是个大好官。您这样的人,就该当最大的官。这样,您才能让更多的百姓过上好日子。”
虞衡则偏头问方氏,“方大娘,更多的百姓……就不包括像您这样的苦命人吗?不瞒您说,我曾经对太子殿下说过,身为强者,要有悲悯之心,对弱者更该宽容爱护,对她们的苦难感同身受。现在,您不必顾虑那么多,只告诉我,这个活,您想不想干?”
方氏目中异彩连连,追问了一句,“真的不会影响您的前程?”
虞衡斩钉截铁地回答,“不会!”
“那么,我去。以后就多劳烦国公爷了。”
虞衡笑着点头,为方氏的加入感到真心的喜悦。百姓们也有一半是女子,凭什么自己就不能为女子考虑?
配阴婚、扔女婴,还有更多掩藏在淳朴憨厚表面之下的龌龊,都该一样一样挖出来,将这些见不得人的玩意儿彻底清除。
虞衡决定做普法的事儿,除了请了方氏外,没一个出格的地方。
张大柱刨人祖坟一案传得沸沸扬扬,影响极其恶劣,虞衡针对这点想办法开启民智,让百姓们明白朝廷律法,对这一问题精心处理,从源头上解决问题。这还不好?
工作能力超强的好不好?行动力一流,第一时间做出决策,身为一地父母官,虞衡这个反应真的非常优秀了。
这种情况下,选了一个女子进公门吃公家饭……应该也不是那么让人接受吧?
才怪。
岐州刺史那边就听了不少闲话。本来虞衡之前绕过岐州刺史,直接接收了朝廷给怡阳府下拨的一百两银子,就让岐州官员们很是不爽了。结果虞衡还想让方氏去衙门干活?
这岂不是天大的笑话?哪家衙门收过女子的,还收的是个快到古稀之年的老婆子?
岐州那帮官员吧,自己没什么大本事成天想着混日子,又眼红别人干得好。眼红就眼红吧,当面锣对锣鼓对鼓掰扯清楚了,虞衡还敬他们是条汉子,然而他们却怂得很,见了虞衡“国公爷”叫得可亲热了,转头就跑去岐州刺史面前给虞衡上眼药,什么“他虽然是国公,但到了怡阳府来当知府,就该听大人的。”、“天下九州,哪个州下的知府敢越过刺史自己单独干活的,他这是要把怡阳府给单独分出去啊!”,这类的话没少说。
岐州刺史心说你们在我面前抱怨有个屁用,有本事自己和虞衡掰扯去,反正我也快要告老还乡了,任凭你们怎么抱怨,我都不听。
想着大家在一起也共事了许多年的时间了,岐州刺史还特别有良心地提醒了这这些官员们一句,“抱怨的话少说,别在其他人面前说漏了嘴,国公爷的前程可不止于此,我也快告老还乡了。”
就差直接告诉所有官员,有什么抱怨的话都给老子烂在肚子里,指不定虞衡哪天就成了你们的顶头上司了,说话注意点。
实际上,岐州刺史心里也挺不得劲儿的。就像其他人说的那样,现在虞衡坐镇怡阳府,基本把怡阳府变成了他自己的一言堂,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完全不把他这个岐州刺史当回事,是个人碰上这样的状况,心里都会不舒服。
虞衡还真不是故意的,他先前在京城时也是这样的做派。说是翰林院的官,实际上一直在政事堂混,还和两人帝王谈笑风生,翰林院掌院也从来没说过什么,现在虞衡还是按照原先的习惯来,真不是特地针对岐州刺史。
但岐州刺史再怎么不悦,虞衡该是装作不知道,带着方氏到了怡阳府,为马上就要开展的普法工作做准备。
老实说,虞衡先前为了要如何给百姓们普法的问题愁了好几天,后来突然灵光一现,想到自己当初为太子写的那些普法情景剧,完全可以用上嘛!
百姓们不识字,也没那个耐心去花时间认字,就像厌学儿童一样,听到要学点东西就立马拒绝三连。但百姓们热爱听戏,戏班子咿咿呀呀一开唱,底下就坐满了人,看得津津有味,时不时还能点评一番。这个是大好人,那个是大混蛋,听完后还能继续讨论,感慨一下那王八蛋死的太好了。
虞衡写的那些普法情景剧,本就极为生活化,就是万千百姓生活的缩影,几乎每个人都能在短剧里找到熟悉的人物形象,更贴合百姓生活,自然也就更容易百姓们的共鸣。
想明白这点后,虞衡便让人去找了几个戏班子中退下来的唱戏的。也不用他们再画脸唱大戏,就穿的生活化,记了词儿来表演一段短剧就行。
这些活,对戏班子出身的师傅们来说,根本就不是个事。不仅把词都给记好了,还超常发挥,把人物的微表情和心理活动揣摩了个八九不离十。往台上一站,一个眼神过来,那就是角色本人,代入感特别强。
导致的后果就是,扮演坏蛋的那位演员,还在台上说词时,底下就有人给他扔臭鸡蛋小石子。
尤其是在排张大柱一案时,听了张大柱那一番关于赔钱货和刨人祖坟的理论后,众人更是义愤填膺,恨不得冲上去将“张大柱”打死,要不起有衙役在戏台子周围守着,那扮演张大柱的倒霉蛋怕是要被人给打个半死。
这时候,方氏站了出来。
她穿了一身略微鲜亮些的衣裳,目光似乎有着看穿人心的力量,往台上一站,威严庄重,威风得不得了。
“张大柱已经被缉拿归案,他刨人祖坟,配阴婚,干的都是缺德事,大人肯定不会饶了他,已经判了秋后问斩,现在在大牢里过得更是生不如死。大家仔细想想,张大柱配阴婚有错,那卖女儿尸体的人就没有错了吗?都说死者为大,怎么会有人连已经死了的女儿都不放过,让她死都死的不安生呢?乡亲们,闺女也是人,同样是你们的骨血,你们也多心疼心疼她们。配阴婚,那是犯法的!”
有人心里顿时就犯嘀咕了:闺女和儿子哪能一样呢?一个是要嫁出去的,是别人家的人,儿子是自家人,能传自家香火,怎么可能一样?
但看着台上威风凛凛,即便两鬓微霜依旧精神矍铄神气得不得了的方氏,再想想她的彪悍经历,这些犯嘀咕的人又都将话给吞了回去,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这老太婆气势堪比千军万马,他们要是敢嚷嚷出来心里话,这老太婆下一刻就会冲上来暴揍他们一顿,将他们打的亲娘都不认识。
年轻的小姑娘想法就直接多了,看着台上的方氏,眼神亮的惊人,心中就这么种下了一颗生命力顽强的种子,到了某一天,就会开出明媚的花来。
这就是希望的火种。
虞衡觉得,这些希望的火种,不应该只在怡阳府传播。岐州其他府,也可以动起来嘛。
第102章
方氏带着戏班子在各县下乡上演普法节目, 在整个怡阳府都引起了轰动。这年头儿百姓的娱乐项目本来就很少,一个故事都能传好几代,能看场戏都是了不得的娱乐活动。
现在方氏直接带着戏班子下乡, 给每个乡的百姓们上演普法生活剧。对于娱乐活动近乎于零的老百姓来说, 这便是难得的休闲时光。
虞衡写的那话本,那可是朝中大儒都点头称赞过的, 绝对的精品。每个人物都十分鲜活, 又因为要增加戏剧张力,适当放大了人物特点,再加上戏班演员精湛的表演,整场戏下来,那真是全程无尿点, 一波三折高潮迭起, 好人老实憨厚心地善良,言行举止也特别接地气, 老百姓们都能自己身边找到原型, 坏人就更不用说,那语气神态,一张嘴就立即让人血压飙升, 恨不得活剐了他。
这样精彩的故事, 在百姓们看来,可比那些咿咿呀呀的戏班子有趣多了。毕竟那戏文里唱的东西, 他们有些还听不懂,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这戏剧排得好,大家都能听得懂,自然也都爱听。
为了让各个年龄段的人都能看明白普法短剧,虞衡结合了近期张大柱一案, 虚构出了一个美丽的少女月儿。
月儿打小生得美,村里的人见了都说从来没见过这样标志的姑娘,长大后,月儿更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美人儿,前来提亲的人简直要踏破月儿家的门槛。
但是月儿家穷,头上四个哥哥,家里为了给大哥娶媳妇儿,掏空了家底儿,剩下的三个哥哥都娶不上媳妇儿。
于是,三个哥哥就把主意打到了月儿身上,想尽办法撺掇着父母把月卖进大户人家做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