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夫(快穿)_分卷阅读_278
这两年,就没人给他寄过东西!
头一年,他靠着变卖自己带来的东西,好歹也能过下去,第二年,他就靠着跟村里以及身边的人借粮食过日子了。
这跟村里借了粮食,一笔笔的都是要记上的,他总是不出工,年底肯定还不上,这……
更重要的是,村里人还得知,他家里成分不太好。
这江南水乡的人,个性都软,这几年外面闹得天昏地暗,他们这边也会拉人批斗一下,但折腾地并不严重,也就没人对言知青做什么,但大家也不爱接近他。
哪怕他长得好有文化,就凭着懒惰和成分不好这两样,那些起初对着他的脸情窦初开的女孩子,就纷纷打了退堂鼓。
村里人都觉得,这言知青要是一直这样子下去,怕是要打一辈子光棍!
至于村里另一个可能要打一辈子光棍的,就是正在努力翻地的顾明修了。
顾明修是他们村里长得最好的人了,比之言知青一点不差,干活还卖力,十五岁的时候,在队里干农活就已经能拿跟成年人一样的工分了。
可他也有致命缺陷。
首先,是他的成分同样不好——顾明修的爷爷,当年是村里的大地主。
顾家以前是做生丝生意的。
他们家在那大河边建了一个围墙能有三米高的大院子,建了码头,早上几十年,每年收茧子的时候,附近的人都摇了船来这边卖茧子,这码头上那是人来人往的,付账的银元都要用竹筐来装。
顾家老太爷曾经说不出的风光,顾明修的爷爷,更是去大城市读过书,是村里的独一份儿。
可惜时代变得太快。
顾明修还没出生,顾家就已经败了,他出生没多久,他父亲就因为种种原因自杀,之后顾明修的母亲带着顾明修改嫁了村里一个娶不上老婆的老光棍,又生了四个孩子。
可就算顾明修的母亲改嫁了,顾明修的成分依然不好,很多人是不愿意嫁给他的,更别说……他还有一家子拖累。
顾明修在继父家,那就是个拖油瓶,打小就需要干农活照顾弟妹,他又是地主的儿子,在村里总被人欺负,也就一直过得不好。
然而都这样了,老天爷依然不放过他。
就在顾明修十四岁那年,他继父得病,肚子越来越大,去医院医生说治不好,就那么死了。
他妈身体不好,当时还怀了孩子,一下子就病倒了,后来生孩子的时候孩子还脚先出来……
接生婆用力一扯,这个女人就也没了。
顾明修今年二十,家里没有长辈帮衬,倒是有四个同母异父的弟弟妹妹要管,最小的那个才六岁……谁愿意嫁他?
不过顾明修的亲爹虽然是地主,但当年顾家老太爷一直与人为善,顾明修又挺惨的,所以村里人对顾明修,倒也还算友好。
只是偶尔开批斗大会,顾明修还是会被拉出去,批斗一下。
这年头,也是没法子。
太阳渐渐从西边落下,也该收工了。
言知青还是没来地里。
大妈们忍不住再次叹气。
“像言知青这么懒的,还真少见!”其中一个人道:“他这样子,迟早饿死。”
顾明修背着铁耙,正往村里用来存放农具的地方走,听到这话忍不住道:“他是病了……”
“生病?这种鬼话也就你信。”那几个说闲话的女人翻了个白眼,就言知青那白白胖胖的样子,生病?
顾明修不太赞成这些女人的话,但他不爱跟人争,闭上嘴巴不说话了。
上木村以前有个不大的寺庙,里面供了几个菩萨,这庙还是顾家修的,但早几年,庙里的那些泥菩萨就已经被人扔了,现在这庙,就成了村里用来存放各种东西的地方。
村里的拖拉机,大家用的农具,收上来的谷子粮食等等等等,都被放在这庙里。
顾明修把铁耙放下,就回了家。
早些年村里搞过大锅饭,但现在早就不搞了,分了粮食各家吃各家的。
此时跟十几年前闹饥荒的时候相比,大家的日子已经好过多了,像顾明修家这样,只有顾明修一个人壮劳力,四个弟妹其中三个已经十几岁,要读书,最小那个因为在母亲肚子里憋坏了又体弱多病,总是过不好。
不过这几天都在收番薯,村里还把挖的时候伤着了的番薯早早分了,倒不至于饿肚子。
顾明修回到家,就闻到了一股烧番薯的味道。
顾明修的四个弟妹,是两男两女。
他继父也姓顾,他的弟妹也就跟他姓的一样。其中最大的大弟今年十五,叫顾玉宝,二妹今年十三,叫顾玉兰,三妹今年十二,叫顾玉仙,最小的又是个男孩,今年六岁,叫顾玉康。
此刻,三妹顾玉仙刚烧好番薯。
把番薯洗干净放进铁锅煮上许久,一个个番薯都贴在铁锅上,焦了一边儿,番薯也就烧好了,烧番薯的时候,她还在蒸架上放了一个碗,放进去一点点米,蒸了一碗饭。
这饭是给顾玉康吃的。
顾玉康身体弱,性子却倔强,他是不吃番薯的,只有番薯的话他能一直不吃,然后哭个不停。
顾明修从不挑食,他回了家,洗了手,从锅里拿了番薯,带着皮就吃。
正吃着,在镇上读初中的顾玉宝回来了。
他们村离镇上很近,村里的孩子小学在村里读,学校就是顾家那个围墙有三米高的房子,初中大家就去镇上读了。
当然,绝大多数人不会去读初中就是了。
“今天家里有什么吃的?”顾玉宝钻进厨房,看到锅里只有番薯,就不高兴了:“只有番薯?”
他说完,就看到了旁边的米饭:“这碗饭给我了。”
“这是玉康的。”顾玉仙想要阻止自己的二哥,但顾玉宝拿起碗,都不用筷子,就直接在那碗蒸得焦黄,带着一点焦香番薯味儿的米饭上咬了一口。
“这是玉康的。”顾明修皱眉道。
“大哥,我也想吃米饭。”顾玉宝伸手去拿筷子。
“你中午吃过了,还吃了鸡蛋。”顾明修抢过了那只碗。
顾玉宝在镇上读初中,每天都带饭。
他们自家吃的一直不好,但顾玉宝说学校里的人都吃得很好,吃差了丢脸,顾明修就只能让他带米饭去学校,每天还煮一个鸡蛋,切成两半淋了酱油给他当菜。
“我晚上还想吃。”顾玉宝理直气壮的。
当初顾明修的继父和母亲还在的时候,最宠的就是顾玉宝,毕竟这是他继父的第一个孩子,还是个儿子。
也是因为这样,顾玉宝从小养成了想要什么就必须有的性子。
顾明修以前也是顺着顾玉宝的,但今天他累了一天了,心里又有事,就道:“你再闹,明天就带番薯去学校。”
说完,顾明修把手上的碗给了顾玉仙。
顾玉宝不满地皱眉。
顾玉仙怕顾玉宝又闹起来,连忙端了碗去给顾玉康喂饭——六岁的顾玉康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在母亲的肚子里憋久了,整个人有点呆,六岁了还很多事情不会,每天有什么事情,就知道扯着嗓子喊哥喊姐。
“你对那傻子倒是好!”顾玉宝撇了撇嘴,挑了个模样最好的番薯吃。
而这个时候,顾玉兰回来了。
顾家两姐妹大的叫顾玉兰,小的叫顾玉仙,看名字都该是美女,可实际上……
顾明修的继父长得实在不怎么样,这两姐妹便也其貌不扬,又黑又小。
其中顾玉仙小一点,一边读小学一边在家里干活带孩子,顾玉兰要大一点,不爱读书,已经开始上工了。
今天她回来的时候,手里拎着个篮子,有些得意地给家里人看:“你们看,我下工后,去捡了好多番薯回来!”
她篮子里的番薯一个个个头挺大,顾明修皱眉:“怎么这么大?”
顾玉兰道:“我偷偷藏开的,所有人都走了,才回去拿……”
“你就不怕被人抓了?”顾明修皱眉,这些番薯虽然后面会分,但偷偷藏了拿走被人发现,那是要被批斗的!
“不会被人抓到的!而且都这么干。”顾玉兰看向顾明修:“大哥你就是太老实了!”
顾明修有些无奈,他觉得这样不好,但他不知道要怎么说才好。
吃过东西,顾明修就出了门:“我出去了。”
顾玉兰道:“哥你要去镇上?我跟你一起去。”
顾明修立刻就拒绝了:“你在家里待着。”
顾玉兰大概是小时候受了苦,挨了饿,出门见了啥都想往家里拿,手脚不太干净,他都不敢带人出去,就怕她惹了事被打或者被抓。
顾玉兰翻了个白眼,不说话了。
村里晚上是安排了人守夜的,还不是一个人,是好几个,避免有人去偷番薯什么的。
顾明修出了门,也不往地里走,而是去了镇上。
镇上的人有公粮吃,日子都过得特别好,也看不起乡下人,都管乡下人叫“乡下乌龟”,当然,乡下人也不甘示弱,管他们叫“街上乌龟”。
顾明修不像村里某些人那样,对镇上的人充满敌视,但他确实羡慕他们。
镇上的人,过得太好了。
到了镇上,顾明修就直接去了镇上的物资供应点,捡甘蔗梢头。
最近番薯丰收,甘蔗也上市了。
上木村还有附近的村子,都种甘蔗,收了之后,一部分村里分,一部分送去制糖,还有一部分会被送到附近的县城镇上,供应给当地居民。
而这种当地特产,还是不要票的。
就这几天,镇上的人,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会买点甘蔗吃,他们不像乡下人一样,洗了洗就直接带皮啃,常常是让人削好皮才买回家的,再不济也会让人砍掉头尾。
如此一来,甘蔗顶端的梢头连着上面的叶子会被砍下,留在地上,而这梢头,会有人来捡。
甘蔗最上面的梢头不甜,但乡下那些缺零嘴孩子们,还是会捡来啃,啃完之后,还能晒干了当柴火烧。
这边是平原,能开垦的地基本上都开垦出来了,反正树林这样的东西,是没有的。
这也就造成了一中情况——家家户户的柴火,往往不够烧。
顾家用来烧火的,有村里分的稻草,还有桑条,但这是不够的,为了多点柴火,稻子割了之后,大晚上的,顾明修还会去地里拔水稻的根,现在也会来镇上捡甘蔗梢头。
顾明修一口气捡了不少,捆起来带回家。
他到家的时候,天已经很黑了,不过村里还有不少人家家里有光透出来。
他们村因为离镇上进,是通了电的,当然,舍得用电的人家并不多。
头一年,他靠着变卖自己带来的东西,好歹也能过下去,第二年,他就靠着跟村里以及身边的人借粮食过日子了。
这跟村里借了粮食,一笔笔的都是要记上的,他总是不出工,年底肯定还不上,这……
更重要的是,村里人还得知,他家里成分不太好。
这江南水乡的人,个性都软,这几年外面闹得天昏地暗,他们这边也会拉人批斗一下,但折腾地并不严重,也就没人对言知青做什么,但大家也不爱接近他。
哪怕他长得好有文化,就凭着懒惰和成分不好这两样,那些起初对着他的脸情窦初开的女孩子,就纷纷打了退堂鼓。
村里人都觉得,这言知青要是一直这样子下去,怕是要打一辈子光棍!
至于村里另一个可能要打一辈子光棍的,就是正在努力翻地的顾明修了。
顾明修是他们村里长得最好的人了,比之言知青一点不差,干活还卖力,十五岁的时候,在队里干农活就已经能拿跟成年人一样的工分了。
可他也有致命缺陷。
首先,是他的成分同样不好——顾明修的爷爷,当年是村里的大地主。
顾家以前是做生丝生意的。
他们家在那大河边建了一个围墙能有三米高的大院子,建了码头,早上几十年,每年收茧子的时候,附近的人都摇了船来这边卖茧子,这码头上那是人来人往的,付账的银元都要用竹筐来装。
顾家老太爷曾经说不出的风光,顾明修的爷爷,更是去大城市读过书,是村里的独一份儿。
可惜时代变得太快。
顾明修还没出生,顾家就已经败了,他出生没多久,他父亲就因为种种原因自杀,之后顾明修的母亲带着顾明修改嫁了村里一个娶不上老婆的老光棍,又生了四个孩子。
可就算顾明修的母亲改嫁了,顾明修的成分依然不好,很多人是不愿意嫁给他的,更别说……他还有一家子拖累。
顾明修在继父家,那就是个拖油瓶,打小就需要干农活照顾弟妹,他又是地主的儿子,在村里总被人欺负,也就一直过得不好。
然而都这样了,老天爷依然不放过他。
就在顾明修十四岁那年,他继父得病,肚子越来越大,去医院医生说治不好,就那么死了。
他妈身体不好,当时还怀了孩子,一下子就病倒了,后来生孩子的时候孩子还脚先出来……
接生婆用力一扯,这个女人就也没了。
顾明修今年二十,家里没有长辈帮衬,倒是有四个同母异父的弟弟妹妹要管,最小的那个才六岁……谁愿意嫁他?
不过顾明修的亲爹虽然是地主,但当年顾家老太爷一直与人为善,顾明修又挺惨的,所以村里人对顾明修,倒也还算友好。
只是偶尔开批斗大会,顾明修还是会被拉出去,批斗一下。
这年头,也是没法子。
太阳渐渐从西边落下,也该收工了。
言知青还是没来地里。
大妈们忍不住再次叹气。
“像言知青这么懒的,还真少见!”其中一个人道:“他这样子,迟早饿死。”
顾明修背着铁耙,正往村里用来存放农具的地方走,听到这话忍不住道:“他是病了……”
“生病?这种鬼话也就你信。”那几个说闲话的女人翻了个白眼,就言知青那白白胖胖的样子,生病?
顾明修不太赞成这些女人的话,但他不爱跟人争,闭上嘴巴不说话了。
上木村以前有个不大的寺庙,里面供了几个菩萨,这庙还是顾家修的,但早几年,庙里的那些泥菩萨就已经被人扔了,现在这庙,就成了村里用来存放各种东西的地方。
村里的拖拉机,大家用的农具,收上来的谷子粮食等等等等,都被放在这庙里。
顾明修把铁耙放下,就回了家。
早些年村里搞过大锅饭,但现在早就不搞了,分了粮食各家吃各家的。
此时跟十几年前闹饥荒的时候相比,大家的日子已经好过多了,像顾明修家这样,只有顾明修一个人壮劳力,四个弟妹其中三个已经十几岁,要读书,最小那个因为在母亲肚子里憋坏了又体弱多病,总是过不好。
不过这几天都在收番薯,村里还把挖的时候伤着了的番薯早早分了,倒不至于饿肚子。
顾明修回到家,就闻到了一股烧番薯的味道。
顾明修的四个弟妹,是两男两女。
他继父也姓顾,他的弟妹也就跟他姓的一样。其中最大的大弟今年十五,叫顾玉宝,二妹今年十三,叫顾玉兰,三妹今年十二,叫顾玉仙,最小的又是个男孩,今年六岁,叫顾玉康。
此刻,三妹顾玉仙刚烧好番薯。
把番薯洗干净放进铁锅煮上许久,一个个番薯都贴在铁锅上,焦了一边儿,番薯也就烧好了,烧番薯的时候,她还在蒸架上放了一个碗,放进去一点点米,蒸了一碗饭。
这饭是给顾玉康吃的。
顾玉康身体弱,性子却倔强,他是不吃番薯的,只有番薯的话他能一直不吃,然后哭个不停。
顾明修从不挑食,他回了家,洗了手,从锅里拿了番薯,带着皮就吃。
正吃着,在镇上读初中的顾玉宝回来了。
他们村离镇上很近,村里的孩子小学在村里读,学校就是顾家那个围墙有三米高的房子,初中大家就去镇上读了。
当然,绝大多数人不会去读初中就是了。
“今天家里有什么吃的?”顾玉宝钻进厨房,看到锅里只有番薯,就不高兴了:“只有番薯?”
他说完,就看到了旁边的米饭:“这碗饭给我了。”
“这是玉康的。”顾玉仙想要阻止自己的二哥,但顾玉宝拿起碗,都不用筷子,就直接在那碗蒸得焦黄,带着一点焦香番薯味儿的米饭上咬了一口。
“这是玉康的。”顾明修皱眉道。
“大哥,我也想吃米饭。”顾玉宝伸手去拿筷子。
“你中午吃过了,还吃了鸡蛋。”顾明修抢过了那只碗。
顾玉宝在镇上读初中,每天都带饭。
他们自家吃的一直不好,但顾玉宝说学校里的人都吃得很好,吃差了丢脸,顾明修就只能让他带米饭去学校,每天还煮一个鸡蛋,切成两半淋了酱油给他当菜。
“我晚上还想吃。”顾玉宝理直气壮的。
当初顾明修的继父和母亲还在的时候,最宠的就是顾玉宝,毕竟这是他继父的第一个孩子,还是个儿子。
也是因为这样,顾玉宝从小养成了想要什么就必须有的性子。
顾明修以前也是顺着顾玉宝的,但今天他累了一天了,心里又有事,就道:“你再闹,明天就带番薯去学校。”
说完,顾明修把手上的碗给了顾玉仙。
顾玉宝不满地皱眉。
顾玉仙怕顾玉宝又闹起来,连忙端了碗去给顾玉康喂饭——六岁的顾玉康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在母亲的肚子里憋久了,整个人有点呆,六岁了还很多事情不会,每天有什么事情,就知道扯着嗓子喊哥喊姐。
“你对那傻子倒是好!”顾玉宝撇了撇嘴,挑了个模样最好的番薯吃。
而这个时候,顾玉兰回来了。
顾家两姐妹大的叫顾玉兰,小的叫顾玉仙,看名字都该是美女,可实际上……
顾明修的继父长得实在不怎么样,这两姐妹便也其貌不扬,又黑又小。
其中顾玉仙小一点,一边读小学一边在家里干活带孩子,顾玉兰要大一点,不爱读书,已经开始上工了。
今天她回来的时候,手里拎着个篮子,有些得意地给家里人看:“你们看,我下工后,去捡了好多番薯回来!”
她篮子里的番薯一个个个头挺大,顾明修皱眉:“怎么这么大?”
顾玉兰道:“我偷偷藏开的,所有人都走了,才回去拿……”
“你就不怕被人抓了?”顾明修皱眉,这些番薯虽然后面会分,但偷偷藏了拿走被人发现,那是要被批斗的!
“不会被人抓到的!而且都这么干。”顾玉兰看向顾明修:“大哥你就是太老实了!”
顾明修有些无奈,他觉得这样不好,但他不知道要怎么说才好。
吃过东西,顾明修就出了门:“我出去了。”
顾玉兰道:“哥你要去镇上?我跟你一起去。”
顾明修立刻就拒绝了:“你在家里待着。”
顾玉兰大概是小时候受了苦,挨了饿,出门见了啥都想往家里拿,手脚不太干净,他都不敢带人出去,就怕她惹了事被打或者被抓。
顾玉兰翻了个白眼,不说话了。
村里晚上是安排了人守夜的,还不是一个人,是好几个,避免有人去偷番薯什么的。
顾明修出了门,也不往地里走,而是去了镇上。
镇上的人有公粮吃,日子都过得特别好,也看不起乡下人,都管乡下人叫“乡下乌龟”,当然,乡下人也不甘示弱,管他们叫“街上乌龟”。
顾明修不像村里某些人那样,对镇上的人充满敌视,但他确实羡慕他们。
镇上的人,过得太好了。
到了镇上,顾明修就直接去了镇上的物资供应点,捡甘蔗梢头。
最近番薯丰收,甘蔗也上市了。
上木村还有附近的村子,都种甘蔗,收了之后,一部分村里分,一部分送去制糖,还有一部分会被送到附近的县城镇上,供应给当地居民。
而这种当地特产,还是不要票的。
就这几天,镇上的人,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会买点甘蔗吃,他们不像乡下人一样,洗了洗就直接带皮啃,常常是让人削好皮才买回家的,再不济也会让人砍掉头尾。
如此一来,甘蔗顶端的梢头连着上面的叶子会被砍下,留在地上,而这梢头,会有人来捡。
甘蔗最上面的梢头不甜,但乡下那些缺零嘴孩子们,还是会捡来啃,啃完之后,还能晒干了当柴火烧。
这边是平原,能开垦的地基本上都开垦出来了,反正树林这样的东西,是没有的。
这也就造成了一中情况——家家户户的柴火,往往不够烧。
顾家用来烧火的,有村里分的稻草,还有桑条,但这是不够的,为了多点柴火,稻子割了之后,大晚上的,顾明修还会去地里拔水稻的根,现在也会来镇上捡甘蔗梢头。
顾明修一口气捡了不少,捆起来带回家。
他到家的时候,天已经很黑了,不过村里还有不少人家家里有光透出来。
他们村因为离镇上进,是通了电的,当然,舍得用电的人家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