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规矩多_分卷阅读_1
书名:沈家规矩多
作者:君琳琅
文案:
宣城沈家,名厨世家。
不管哪行哪业,但凡能被称为世家者,大多规矩森严,沈家老爷子掌管下的沈家更是个中翘楚。
沈家继承人,乃老爷子的孙女,名念池,老爷子掌中珠。
故事便是讲的这位沈家姝。
阅读指南:
1.本文是大女主文,所有的剧情走向都以念念同学的意志为转移,感情线为事业线让步,不喜勿入,谢谢!
2.作者君的男主不讨人喜欢,人设也确实有毛病,但人无完人,且没有人规定言情小说最后的结局就是男女主甜甜蜜蜜到天长地久,所以阅读前请忽略他的姓氏!
3.女主父辈人的感情纠葛远比文下评论里的要复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可以评对错,却难言是非。女主不是圣人,但也豁达,所以最好的结果就是放过彼此!
4.这是蠢作者的第一篇文,很多不足,缺点明显,但既然是自己写下的文,那就匍匐着也要爬到终点,谢谢一直支持的朋友,也欢迎新朋友入坑!
内容标签:豪门世家 美食 业界精英 励志人生
主角:沈念池、沈老爷子 ┃ 配角:沈初、俞望楼、沈俞、叶时、林兆等 ┃ 其它:美食
==========================
第1章 宣城海鲜与沈家念池
8月半的宣城已是清风徐徐,一片凉爽。早上5点半,天已大亮,老城区的港口已经纷纷攘攘,人头攒动。大大小小的打鱼船塞满了航道,男人们忙着卸货,女人们开始准备讨价还价。
宣城靠海,又背山,风水极好,物阜民丰,即使是自然灾害的时候,全国各地饿死人的消息不断,宣城人也吃得饱。据老人们说,当年全城的人就指着海货活了,肥膏满满的螃蟹、鲜甜丰硕的大虾、肉质鲜美的虾虎还有大个的蛏子、海蛎子、扇贝、花甲,以及胶东特产的鲅鱼,愣是支撑着宣城人活过了三年又三年。现在老人们仍然对那段时光记忆犹新,因为难过,也因为现在再也吃不到那么原汁原味又个大饱满的海鲜咯。
宣城的海蓝、天蓝,是全国有名的风景区,当然也是吃货的天堂,尤其是老城区里的馆子,只有资深吃货才能找得到。各家馆子自有拿手好菜,但是却有共通之处——“鲜”。一大早去港口买回的新鲜海货,活奔乱跳,处理一下,即刻下锅,煎炸炖煮烹,加少许盐调味就是一道美食。即使是普通的家庭妇女没多少烹饪技巧,也能做出一锅好鱼汤、一盘好水饺,谁让食材本身就极鲜美呢。
虽然天还早,码头上已经围着一圈又一圈的人,宣城的男女老少都知道,要吃好就得起得早,去晚了好的海货都被挑走了,谁让宣城人各个都是挑鱼捡虾的行家呢。当然,也有人少的摊子,不是货不好,而是已经预定了出去,这些都是专做批发或者给各个馆子留的,宣城人都知道,所以很少有人去那里谈价。当然,也有不死心的,卖相太好,即使知道已经被订出去了,还是想去试试。什么“就两条就两条,他们馆子也不缺这两条不是”,这是看见那大墨鱼馋得流口水的大叔;“咱们可是老街坊了,就给姐们个面子,俺家小孙子好不容易回来一趟,你就当给个见面礼”,这是打感情牌想买两斤虾虎的婶子。
几个人围着一个黑胖的婶子,各出奇招,就是要抠出些海货。婶子没法子,几十年的邻居,不给面子不行,只能说:“这是沈老爷子亲自订的,说是今天要做什么席面,只要是好货就全包了,我这也没办法,要不你们跟老爷子商量商量。”然后,呃,就没有然后了。
沈老爷子,全名沈崇,江湖人称沈三爷,宣城本地人,今年73,耳不聋眼不花,不说鹤发童颜,但也是坐如钟站如松,体格硬朗,声如洪钟,端的是一副老神仙的架势。沈老爷子在宣城是家喻户晓,上至八十岁的老太太,下至刚刚能吃海货的娃子,只要说到吃,最先想起的一定是他。榆钱街中央的“沈园”就是他老人家的馆子,三进的院子,红砖碧瓦,酒菜飘香,隔着一条街都能闻到鲜味。
“沈园”在宣城人心中就是标准,顶级胶东菜的标准,谁要是没尝过他家的菜就说自己是老饕,那您就赶紧闭嘴,不然连三岁小孩都得鄙视。当然跟“沈园”齐名的就是沈老爷子的脾气,说一不二,老爷子辈分高,人又刻板严厉,性子确实有点不讨喜,但是架不住人家品行端正,日行一善,尤其是榆钱街里的老住户,没有一个没受过他老人家的帮助。按照“六度分隔”理论,只需要通过六个人就可以找到你想认识的人,好吗,全城人的亲戚朋友都受过人家的恩惠,自然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所以,就没有然后了,谁也不敢说我去跟老爷子商量商量,这不是找揍吗。尤其是老爷子亲自出马,又说是做席面,谁都知道老爷子在别的方面是能通融的,但是一涉及到做菜,那您千万别开口,哪怕是找他借钱也比从他手里抠食材容易千万倍。
几位大爷大妈们看着胖婶子,各种控诉,不过都没敢张口,沈老爷子实在是积威深重。
“强婶,不好意思,来晚了,给您添麻烦了,我们这就卸货。”少女清脆的声音响起,众人齐齐回头。十五六岁的姑娘,难得的一身雪白,浅黄t恤,浅蓝牛仔裤,调高的马尾束在浅紫的帏帽里,一打眼很是耀眼。
“唉唉,老强,赶紧的,给妹子搬东西。”胖婶子一看到小姑娘,舒了好大一口气,真是快顶不住了,赶紧招呼蹲在船舷上的男人帮忙过秤搬货。其他人也知道货主来了,有点怏怏,已经有人转头走了,之前说给小孙子买虾虎的婶子还是有点不舍得,站在原地继续围观。
小姑娘把推着的自行车放好,后面跟着的一辆电动三轮车上下来三个小伙子,迅速向强婶子家的货箱靠拢。小姑娘也注意到了围观的婶子,看了看强婶子无奈的脸,也是知道了情况,笑眯眯地说:“强婶您今天可要给强叔加菜,看看今天这些货,可是下了大力气的”,又冲正在过秤的强叔拱拱手,“强叔,改天闲了去我家喝酒,爷爷可念叨着您呢”。强叔一听,一个劲地点头说好。
“你这丫头,光想着你强叔”胖婶子装出一副生气相。小姑娘也不怕,笑嘻嘻地挽着胖身子的胳膊,开口道:“哪能呢,强叔去跟老爷子喝酒,您跟我吃菜。我最近刚学了几个川菜,爽口又解馋,您哪天赏脸尝尝去”,说完还摇了摇胖婶子的胳膊。
“好好好,还是俺们念念懂事,知道强婶子好这口”胖婶子一听川菜顿时两眼冒光。宣城人多食海鲜,口味既可清淡,也好浓油赤酱,就是这个辣字确是很少沾口,毕竟海货本身味道极美,沾了辣味反倒有些喧宾夺主。
围观的婶子一听就立马知道了这姑娘的身份。念念,沈念池,沈家大小姐,沈老爷子的孙女,沈园的小东家。本还是想要继续纠缠一下的心思顿时歇了大半。
宣城大多数人都知道,沈老爷子幼承家学,二十出头娶了师叔家的独女,生有一子,名沈初,后来不知怎得被逐出家门,再也没在宣城出现,唯有一女留下,就是沈念池。老爷子对自己的儿子是没个好脸,但是对孙女,那是要啥给啥,宠爱非常。谁都知道老爷子的底线:1、厨艺,2、沈念池。虽然排位在后,但对在厨艺上要求严厉的老爷子来说,沈念池已经算是待遇非凡了,只要看看她的那些个师兄师弟就知道了。
老爷子从艺五十多年,总共也就收了不到十个徒弟,还要扣除沈念池和她爹。头些年是因为老爷子忙着提高厨艺,无暇他顾,后面完全是挑挑拣拣,觉得这个不行,那个偷懒,拜师者无数,东托西请,愣是没让老爷子动心。当然,挑也有挑的好处,收下的几个徒弟虽然四下飘散,但都名镇一方,因此老爷子虽然几十年来都没动过地方,但是名声赫赫,起码在北方的厨艺界那是响当当的老前辈了。
沈念池趁着跟强婶子说的当口,小声地问了情况,看着那个准备转头的婶子,开口道:“婶子,您要买虾虎?”
“啊,啊,是呀,我再去别处看看。”那位婶子没想到沈念池会和她搭话,有点讪讪,虽然自己是长辈,但也不好仗着辈分压人,再说本就是自己不对,不管怎么说都是人家先订的,没道理非要从人家货主手里抠出来,即使撒泼也是没理。
沈念池也看出了她的意思,弯了弯嘴角,回头冲着一个黑瘦的小伙子道,“小齐,给李婶子挑两斤虾虎”。叫小齐的小伙子正准备将称好的虾虎搬上车,一听就放下货,找强叔要了个黑色的硬质塑料袋就往里面拣。
李婶子显然没有料到沈念池能答应,而且还知道她,有点手足无措地摸了摸衣角,不好意思地说:“这怎么好意思呀!不行的,不行的,强子,多少钱,我给钱”。强子还没接口,沈念池就笑道:“李婶子,别客气啦,您是小林的长辈,他今天没来,算是他孝敬您的,回去我让他多做几道菜就行了”。小林,沈念池的师侄,今年23,虽然年纪大,但是沈念池是越过她爹直接跟老爷子学艺,所以辈分高,即使年纪小,馆子里的小子们也得恭恭敬敬地叫声“小师姑”。
“这怎么行,这怎么行,他是他,做菜也是他该干的,哪能这样算。”李婶子一听小林,更是不干了,直接掏钱,就要往沈念池手里塞。李婶子夫家姓林,正是小林的大伯。小林能进入沈园学艺,即使是不能直接拜在老爷子手下,只是拜了二厨为师,那也不能不好好听话,毕竟厨师这一行规矩极严。李婶子在这么充长辈,也不敢在沈家人跟前拿大,要是耽误了小林好不容易得来的机会,一想到那个能说会道的妯娌,更是一阵害怕,顿时有些后悔自己干嘛不早走。
“婶子别客气啦,前两天还听小林说他大哥大嫂和小侄子回来了,小侄子长得虎头虎脑的,可可爱了。他放假回去就跟他师父说,趁着他小侄子在家多学几个菜,好做给他吃呢。他要是今天来了不知道要给他侄子买多少东西呢,这么点虾虎算什么。您拿着,别嫌少,不然小林回去该说我小气了。”沈念池轻轻推开李婶子递来的钱,转头使个眼色给小齐,小齐麻溜地跑过来,将手里的塑料袋塞到李婶子的手里,转头就跑。
李婶子推也不是,不推也不是。强婶看到也走过来帮腔,“行了,孩子的心意,拿着吧!”李婶子这才撒手,笑着对沈念池说:“那谢谢了,我这……哎,等小林回来让他带醉蟹给你尝尝。”“那我就不客气了,先谢谢您!”
看着李婶子带着虾虎喜滋滋地走了,强婶冲沈念池努努嘴,“你呀!”强婶子也知道沈念池能够这么爽快不仅仅是因为李婶子跟小林的关系,毕竟两家是邻居,不匀出来给李婶子是道理,但是毕竟面上不好看,只是提前答应了沈家,现在沈念池直接相送,也算是给强婶面子。强婶看着姑娘这么懂事,没爹没妈的,顿时又是一阵心疼。
沈念池招呼着小齐他们三个搬好货,跟强婶算钱,两个人又推了一阵,最后还是强婶摸了零头,沈念池招呼强叔两夫妻改天去吃饭,这才算完。四个人,两辆车调头离开码头。
第2章 绿豆汤与胖厨子
榆钱街,宣城老城区的中央,清末被日耳曼人占据的时候就已经相当繁荣,因此大多保留了当地特色,除了石板街换成了水泥路,两旁的住家店面却大都是青砖碧瓦,一片古意。之所以称为榆钱街,就是因为以前道路两旁遍是榆钱,一到春天,小孩子们眼巴巴地盯着灶台上蒸着的榆钱饭,整条街都是榆钱的香味。虽然现在大多都换成了景观树,但是到了春天蒸榆钱饭仍是榆钱街的特色。
沈园就在这条街的中央,三进院,打头是五间打通的大瓦房做了馆子,三十多张桌子,打脚进去对着的帐台后面一溜的酒坛子,全是沈老爷子的佳酿,帐台上方挂着木牌子,就是今天沈家能出的菜。沈家规矩,没有菜牌,沈老爷子是先买食材再决定菜色,每天更新,用最新鲜的海鲜、最新鲜的蔬菜做最鲜的菜,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有了今天享誉整个北方饮食界的好口碑。
现在这个时间,馆子还没开,沈家不做早饭,这也是规矩,十点半开场,晚上九点关门,过时不候。以前一直是晚上十点关门,自从自家孙女开始上学,老爷子就提前了,什么都没自家孙女重要,就是这么的任性。
沈念池四人顺着小巷进入侧门,那里已经有人候着,一个瘦高的小伙子顺手接过小齐递来的箱子,看着里头活蹦乱跳的虾虎,顿时裂开嘴:“小师姑,今天这虾虎咋做?清蒸就够鲜了,再做个香辣的,不然椒盐也行。”还没说完,后脑勺就挨了一下,“师父!”一个矮胖的中年汉子背着手站在他后面,“就知道吃,赶紧的。”
门外的三个小伙赶紧站直,恭恭敬敬叫了声师父,麻溜地往里而去,跟后面有狗追似的,可见有多怕这个师父了。
“师哥。”沈念池已经锁好了自行车,笑着跟汉子点点头。只见刚刚严肃的脸盘瞬间见了笑影,右手迅速伸出,青瓷小碗里大半碗浅红色的汤汁,微微冒着一点热气,显然是温度正好。沈念池也不客气,接过来一口气喝完,很是豪爽,“谢谢师哥!您这熬绿豆汤的本事可是越来越高了,洋槐花蜜是嫂子今年新弄的吧,小半勺味道刚刚好。”
没错,沈念池一入口就尝出了汤里的门道。中国人夏季大都会熬点绿豆汤祛暑,虽然家家会做,但是要熬得好却是门道,出锅早了有生味,出锅晚了就变绿豆沙,对于中餐来说,食材固然重要,火候却也是重头,多一分少一分都不是这个味,即使是家家都做的食材,也是各家有各家的味。
沈老爷子教人,光火候这关就是要反反复复不知道多少年,鱼汤鸡汤老鸭汤是基本,但是像这小小一碗绿豆汤也是不能放过,老爷子名言,连一碗绿豆汤都熬不好你也就别来丢人现眼了。好吧,其实老爷子没说这么的大白话,却也是这么个意思。毕竟不是人人都吃得起燕窝鱼翅,但是人人都吃的东西都做不到最好,也就没脸说自己是名厨了。
汉子听到沈念池的称赞更是喜笑颜开,一个劲地夸“你这张嘴呦,真是羡慕死个人”。这不是虚言,厨子靠的就是一张嘴跟两只手,一张嘴能辨万千食材百般滋味,两只手能炮制出大千世界。手固然重要,但是可以后天努力,嘴却天生,即使练得再多,有些人终究是会差着半截,别看是半截,确实隔着天与地,高下立判,这就是厨子与厨师的差别,不是什么人都可以随随便便称“师”的。别看只是一碗绿豆汤,这个谁都能分辨,但是能辨出是谁熬的本身就是本事,一碗汤的味道不仅仅源于食材本身也源于做它的人,不然为什么饭店里大厨跟三厨的菜叫价不同呢。
更何况尝出里面加的是新的槐花蜜,毕竟像花蜜这种东西可以长期保存,大多数人是分不清新旧的,更别说是加了多少,小半勺就是小半勺,沈家的调料勺统一定制,多少就是多少,做菜的时候哪怕多了那么细细的一层都不行,老爷子的汤勺可是不饶人的。中餐里没有精确到克的概念,大多是一满勺、一平勺、大半勺、半勺、小半勺、几滴等等诸如此类的模糊概念,中餐难做也难学一半原因由此,厨子做菜靠的是经验与味蕾。
沈念池听了夸赞也不骄傲,只是笑眯眯的,看的四个小伙子更是一阵眩晕,没办法,虽然是辈分在那里,毕竟是少年,都爱看个美女,更何况自家小师姑,不仅颜正,脾气好(这是真心话,比自家师爷和师父好了不止千百倍),人爽快,没那些腻腻歪歪的,整个沈家就这么一个女的,不光是老爷子,就是他们也是拿着当祖宗供着。就是这么被一堆人哄着,沈念池也没变骄纵,大大方方一姑娘,对谁都笑眯眯的,轻易不发火,要是老爷子发脾气,更是能当灭火器使,绝对的高精准,一准能行。
汉子一看四个徒弟发呆,顿时又板起脸,大手一拍离得最近的小林(没错,就是那个刚刚一门心思想着虾虎的大个),“傻站着干什么,赶紧搬,你们师爷快打完拳了”。四个人顿时也不晕了,也不傻了,动作利索的要命,生怕老爷子练完拳看到他们还没收拾好,到时候绝对不是骂骂那么简单了,得切多少土豆丝、剁多少鱼丸子哎。
沈念池看着自家师兄训徒弟,也不多话,乖乖听着,看他们搬得差不多,就拿着瓷碗跟进厨房,仔仔细细地冲干净,转手擦干放进一个小的消毒碗柜里,当然旁边还有大的。这个也是沈家规矩,厨房里的所有用具在使用之后必须清洗干净消毒后方能使用。厨子做的是入口的东西,虽然说的有点夸张,但确实干系人命,不能有丝毫马虎。当然,厨子也要吃饭,沈家老老少少一共八个人,用的是自己的餐具,不能跟食客的餐具混杂,这是老爷子的铁律。在老爷子的心里,即使自己声望再高,也是本本分分一个厨子,顾客是上帝倒也不至于,但绝对是要恭敬的,不仅仅是心理上,也是形式上,当然,大多数人觉得这是老爷子的固执,只不过无人反对,大家习以为常。
沈念池擦干手,看着眼前瘦高的小林一脸的不好意思,也知道小齐他们已经跟他说了李婶子的事,对他摆摆手:“一斤虾虎加二两五花、一把韭菜,去吧!”刚刚还不好意思的小林顿时大喜,惹得旁边一众师兄弟各个怒目,弯腰九十度,谢过沈念池,麻溜地去干活了。
跟进来的汉子顿时无奈,“你呀,就惯着他们吧!”汉子显然也知道了事情的经过,知道沈念池是个爽快的,也是一阵好笑,又想起了什么,面色瞬间变了。沈念池并没有当回事,冲汉子摆摆手道:“师哥,我去看看爷爷”,转身出了房门,顺着夹道往三进里走去。
没错,沈园的三进,第一进食馆子,第二进是大厨房、仓储间外加两个二厨和四个帮工的卧室,第三进住的是老爷子和沈念池,老爷子住正房左面,沈念池住东厢。院子里搭着葡萄架子,下面一张大石桌外加几个石凳,西厢檐下种着西红柿、茄子、黄瓜,一派生机。
院子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显示着主人的勤劳认真。老爷子常说一屋不扫何以做大厨,虽是戏言,但是连自己住的地方都收拾不干净,谁还敢指望你做的菜能干净。世间万法不同,却殊途同归,守不住本心、耐不住寂寞、收拾不好自己,啥事都是妄言。
第3章 虾虎水饺与笨徒弟
院子里没人,沈念池知道自家老爷子已经打完拳去冲凉了。老爷子几十年如一日地臻于厨艺,也几十年如一日地生活规律,早上五点起床,刷牙洗脸喝一杯淡盐水,打一遍太极,冲洗换衣,只要出了院门,不管是往前去厨房,还是往外去遛弯,必是衣装干净整洁,这也是沈家的规矩,不管去哪,只要是出门,都得干干净净、整整洁洁的,不能有一丝错漏。
沈念池拿过架子旁的水壶,开始给花花草草浇水,每茬浇多少都有定数,这是她从小学的功夫,什么食材、怎么种、怎么养、什么时候摘、怎么处理、怎么个切法、怎么个做法,方方面面全部都要学。老爷子说了,要跟食材有最近距离的接触,最好是自给自足,了解他们的生命萌发过程,才能知道食材的真味,才能做出最适合食材本身的菜品。
没错,是最适合,中餐八大菜系众多分支,做法既有如小葱拌豆腐这么简简单单的,也有如红楼梦里吃不出原味每道菜必是经过几遍工艺的。老爷子不反对繁杂的工艺,但是也认为食材本身就决定了他们命运,鲜嫩的黄瓜就是要生吃才是最美,调料都是多余,它自个就是一味美食;至于老黄瓜,那个生吃反而不美,加点番茄熬个酸汤倒是不错。萝卜白菜,各有各的美味,各有各的归宿,你把萝卜拿去用开水白菜的做法,那完全是开玩笑,拿白菜去做老鸭汤,那更是滑稽。所以,厨子除了要练刀工、练火候,更要了解食材本身,只有了解他们的习性,才能调理出世间美味,这是最难的,也是厨子的基本功。而老爷子教徒弟也是如此,各个都要从种菜开始,所以老爷子的徒弟少,不仅仅是因为老爷子挑剔,也是因为太辛苦,很多人无法坚持。
作为沈家的嫡系,沈念池打从在娘胎里便跟着她母亲一起种菜浇水,会走路了就被老爷子手把手教着浇水,十多年过去,已经分毫不差。老爷子对她宠溺,但是在厨艺上,那是绝不手软,当然沈念池也绝没有受到她那些师兄弟们那样的训斥,一是因为老爷子下不去手、开不了口,也是因为沈念池打小就聪明、乖巧、懂事,不仅仅是厨艺,别的方面也不让老爷子费心,老爷子是又欣慰又心疼,就连师兄弟、师侄们都是又羡慕又怜惜。
浇完水,放好水壶,拿起架子上搭着的抹布将石桌、石凳擦一遍,又将有些凌乱的石凳微微摆正,若是旁人见了定是会惊讶万分,别看石凳不大,但各个敦实,少说也有二三十斤,一个细胳膊细腿的小姑娘能毫不费力的搬动,真是让人无语,可对沈念池来说,这些都是小事,别看身条纤细,但自小颠勺炒沙子,臂力极好。上天总是公平的,付出了总会有回报,并且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整理好院子,走进正房,便可看见三个大字“食为天”。沈家是不供食神的,老爷子的父亲,沈念池的曾祖父说过,他能从一个孤儿小混混变成一代大厨,靠的不是神仙保佑、祖宗庇护,靠的是自个。什么神仙显灵都是骗人的,自个不努力什么都白搭,所以沈家不拜神。
“食为天”这三个大字是沈家的老食客给提的,据说是一代大师的墨宝。题字下一张木桌,左右两张木椅,桌上放着一本笔记本。沈念池走过去,拿过旁边的钢笔,在本子上写写划划,这是沈家馆子的账本。从沈念池会加减开始,每天的进出账目以及伙计们的工钱都由她负责统计并记录在册,老爷子从不插手。老爷子说了,以后这整个沈园都是沈念池的,她愿意怎么样都行,所以账本交给她,没什么不放心的。
沈念池写好早上的出账,又将这半个月的总账算了算,又翻去前边看了看,点了点头,这半个月的收入倒是比之前多了些。这也难怪,宣城靠海,夏天虽热,但只是中午头那阵有些闷,早晚还是很凉爽,正是夏季消暑的好去处。沈园每到夏季,尤其是八月份,外地游客多不胜数,自然收入也多。
沈老爷子掀开门帘,就看见自家孙女点头,眼光里带出一丝温柔,却瞬间消失。沈念池回过神,笑眯眯地对老爷子说:“爷爷早!”老爷子点点头,一身板正的唐装,银发打理得一丝不乱。
“师父,开饭了。”矮胖的汉子站在院里冲着老爷子行礼。
“嗯。”沈念池收好账本,小步跟着老爷子出了正屋,向院子里的石桌走去。老爷子做正中,沈念池跟汉子一右一左。
三人坐定,四个小伙子各端着一个餐盘走了过来。每人面前一盘饺子、一碗饺子汤、一碟蘸料放好,四个人行礼坐定,老爷子拿起筷子夹起一颗饺子,其他人才动筷子,这是沈家不成文的规矩,尊师重道,不仅仅是知识上的,也是传承上的,不仅仅是血脉上的,也是情义里的。
盘子有大有小,这也是沈家的规矩,吃多少,做多少,要多少,吃多少,绝对不能浪费一丝一毫。
老爷子刚一上嘴,就察觉到斜刺里的目光,小林一错不错地盯着他师爷,这也是师爷教的第一课,厨子做的好不好不是自己说了算,而是食客说了算。沈念池让小林动手,小林之所以那么激动,完全是因为这是他自己单独做给师爷的第一餐。沈家规矩,凡在沈家学厨,要收拾三年饭桌、练三年刀工、颠三年勺才能上灶做菜,做的还不能给食客吃,只能自家师徒吃。至于真正的出师,那更是难如登天。
小林学厨有六年了,正在练火候,虽然老爷子也指点过他,但这次确是全程无指导,自个独自完成一餐,虽然是最简单的早餐、最基础的饺子,但是也是难得,毕竟师兄弟里,他是第一个,所以大家刚刚才嫉妒异常。
其他三个师兄弟虽然没有小林那么紧张,但也偷偷观察老爷子的表情,大家虽然感情好,但是毕竟是竞争关系,今天小林开了场,那就意味着他们接下来也有机会,先观察观察老爷子的表情,等轮到自己的时候也好有个数。
水饺,估计是全世界华人吃得最多的面食,其馅料之丰富、形状之繁多、历史之悠久,足以单独做一本食谱。虾虎入馅儿算是宣称特色,搭配三七开的五花肉加一点韭菜提鲜,就是一顿好饺子。
沈念池夹起一个,饺子状如元宝,薄皮个大,沈念池微微点了点头,起码这擀皮和包饺子的手艺还是过得去的,能打70分,虽然跟她的手艺差了许,却也不错。馅料透过薄皮印了出来,粉紫与翠绿相见,粉色的是虾虎肉丁和五花肉,紫色的是母虾虎籽,绿色的是韭菜。大概这世界上的所有虾类都有一个共性,不管个大个小,在料理前后是完全不同的颜色,之前是透明肉质,稍加蒸煮,不是红就是粉,端的是一派鲜嫩。
沈念池并不蘸料,直接咬开,鲜咸软嫩的虾虎肉、嚼劲十足的虾虎籽、多汁软烂的韭菜在五花肉的粘连纠缠下紧紧地包裹在一起,海鲜的鲜加韭菜的辛加五花肉的香瞬间在口中炸开,饺子皮极大地保证了馅料的汁水,其特有的麦香更是让各种味道很好的融合、碰撞。
沈念池吃完一个就放好筷子,对面的汉子也停手,六个人齐刷刷地看向老爷子,显然是等着老爷子发话。老爷子微微皱了皱眉头,小林顿时一阵颤栗,更是不敢大声喘气,只怕第一顿搞砸。老爷子放下筷子,端起饭碗,喝了小口饺子汤,又是皱眉。小林觉得天快塌了,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求救似的看着他师父。
汉子却不开口,只是恭恭敬敬地坐着。哎,这让他怎么开腔,毕竟自己的师父考核自己的徒弟,不管怎么样,都不能由他开这个口。他只能抬眼看看自家师妹,丢了个眼色过去。沈念池却只当不知道,并不接过,场面一瞬间冻住了,连那三个置身事外的徒弟都不敢动弹。
老爷子抬眼扫了一圈,最后定在小林身上,小林吓得想躲在师父背后,却不敢有丝毫动弹。“从今天开始每天包一百个元宝饺子,什么时候你师父点头了什么时候算完”,老爷子说完收回了目光,转过脸来对汉子说“小高,从今天开始馆子里所有用到韭菜的菜都让他在旁边看着”。小高,是的,就是小林师兄弟们的师父,矮胖的中年汉子,姓高名博,点点头,“好的,师父”。
老爷子说完就再不说话了,沈念池也拿起筷子开吃,弄得小林云里雾里,不知道这倒是过了还是没过。几个师兄弟也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只能拿眼斜他们希望给点提示。高博一一瞪回去,几个小伙子只能老老实实扒饭碗,沈家规矩,食不言,师父点评也只能都放下饭碗,说完话才能开吃。
一餐饭,老爷子一顿皱眉,高博一顿瞪眼,四个小伙子迷迷瞪瞪,唯有沈念池眉眼清淡。好不容易吃完一餐,师兄弟几个收拾餐具,沈念池擦桌子,高博转去西厢房泡茶,老爷子在院子里遛弯,顺带检查沈念池的功课(就是前面的浇水)。
高博陪着老爷子喝了半壶茶,老爷子起身,三个人一起向前院去,已经早上七点半,虽然离开饭还有三个小时,但是战争已经打响。
第4章 海鲜宴与中二病
作者:君琳琅
文案:
宣城沈家,名厨世家。
不管哪行哪业,但凡能被称为世家者,大多规矩森严,沈家老爷子掌管下的沈家更是个中翘楚。
沈家继承人,乃老爷子的孙女,名念池,老爷子掌中珠。
故事便是讲的这位沈家姝。
阅读指南:
1.本文是大女主文,所有的剧情走向都以念念同学的意志为转移,感情线为事业线让步,不喜勿入,谢谢!
2.作者君的男主不讨人喜欢,人设也确实有毛病,但人无完人,且没有人规定言情小说最后的结局就是男女主甜甜蜜蜜到天长地久,所以阅读前请忽略他的姓氏!
3.女主父辈人的感情纠葛远比文下评论里的要复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可以评对错,却难言是非。女主不是圣人,但也豁达,所以最好的结果就是放过彼此!
4.这是蠢作者的第一篇文,很多不足,缺点明显,但既然是自己写下的文,那就匍匐着也要爬到终点,谢谢一直支持的朋友,也欢迎新朋友入坑!
内容标签:豪门世家 美食 业界精英 励志人生
主角:沈念池、沈老爷子 ┃ 配角:沈初、俞望楼、沈俞、叶时、林兆等 ┃ 其它:美食
==========================
第1章 宣城海鲜与沈家念池
8月半的宣城已是清风徐徐,一片凉爽。早上5点半,天已大亮,老城区的港口已经纷纷攘攘,人头攒动。大大小小的打鱼船塞满了航道,男人们忙着卸货,女人们开始准备讨价还价。
宣城靠海,又背山,风水极好,物阜民丰,即使是自然灾害的时候,全国各地饿死人的消息不断,宣城人也吃得饱。据老人们说,当年全城的人就指着海货活了,肥膏满满的螃蟹、鲜甜丰硕的大虾、肉质鲜美的虾虎还有大个的蛏子、海蛎子、扇贝、花甲,以及胶东特产的鲅鱼,愣是支撑着宣城人活过了三年又三年。现在老人们仍然对那段时光记忆犹新,因为难过,也因为现在再也吃不到那么原汁原味又个大饱满的海鲜咯。
宣城的海蓝、天蓝,是全国有名的风景区,当然也是吃货的天堂,尤其是老城区里的馆子,只有资深吃货才能找得到。各家馆子自有拿手好菜,但是却有共通之处——“鲜”。一大早去港口买回的新鲜海货,活奔乱跳,处理一下,即刻下锅,煎炸炖煮烹,加少许盐调味就是一道美食。即使是普通的家庭妇女没多少烹饪技巧,也能做出一锅好鱼汤、一盘好水饺,谁让食材本身就极鲜美呢。
虽然天还早,码头上已经围着一圈又一圈的人,宣城的男女老少都知道,要吃好就得起得早,去晚了好的海货都被挑走了,谁让宣城人各个都是挑鱼捡虾的行家呢。当然,也有人少的摊子,不是货不好,而是已经预定了出去,这些都是专做批发或者给各个馆子留的,宣城人都知道,所以很少有人去那里谈价。当然,也有不死心的,卖相太好,即使知道已经被订出去了,还是想去试试。什么“就两条就两条,他们馆子也不缺这两条不是”,这是看见那大墨鱼馋得流口水的大叔;“咱们可是老街坊了,就给姐们个面子,俺家小孙子好不容易回来一趟,你就当给个见面礼”,这是打感情牌想买两斤虾虎的婶子。
几个人围着一个黑胖的婶子,各出奇招,就是要抠出些海货。婶子没法子,几十年的邻居,不给面子不行,只能说:“这是沈老爷子亲自订的,说是今天要做什么席面,只要是好货就全包了,我这也没办法,要不你们跟老爷子商量商量。”然后,呃,就没有然后了。
沈老爷子,全名沈崇,江湖人称沈三爷,宣城本地人,今年73,耳不聋眼不花,不说鹤发童颜,但也是坐如钟站如松,体格硬朗,声如洪钟,端的是一副老神仙的架势。沈老爷子在宣城是家喻户晓,上至八十岁的老太太,下至刚刚能吃海货的娃子,只要说到吃,最先想起的一定是他。榆钱街中央的“沈园”就是他老人家的馆子,三进的院子,红砖碧瓦,酒菜飘香,隔着一条街都能闻到鲜味。
“沈园”在宣城人心中就是标准,顶级胶东菜的标准,谁要是没尝过他家的菜就说自己是老饕,那您就赶紧闭嘴,不然连三岁小孩都得鄙视。当然跟“沈园”齐名的就是沈老爷子的脾气,说一不二,老爷子辈分高,人又刻板严厉,性子确实有点不讨喜,但是架不住人家品行端正,日行一善,尤其是榆钱街里的老住户,没有一个没受过他老人家的帮助。按照“六度分隔”理论,只需要通过六个人就可以找到你想认识的人,好吗,全城人的亲戚朋友都受过人家的恩惠,自然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所以,就没有然后了,谁也不敢说我去跟老爷子商量商量,这不是找揍吗。尤其是老爷子亲自出马,又说是做席面,谁都知道老爷子在别的方面是能通融的,但是一涉及到做菜,那您千万别开口,哪怕是找他借钱也比从他手里抠食材容易千万倍。
几位大爷大妈们看着胖婶子,各种控诉,不过都没敢张口,沈老爷子实在是积威深重。
“强婶,不好意思,来晚了,给您添麻烦了,我们这就卸货。”少女清脆的声音响起,众人齐齐回头。十五六岁的姑娘,难得的一身雪白,浅黄t恤,浅蓝牛仔裤,调高的马尾束在浅紫的帏帽里,一打眼很是耀眼。
“唉唉,老强,赶紧的,给妹子搬东西。”胖婶子一看到小姑娘,舒了好大一口气,真是快顶不住了,赶紧招呼蹲在船舷上的男人帮忙过秤搬货。其他人也知道货主来了,有点怏怏,已经有人转头走了,之前说给小孙子买虾虎的婶子还是有点不舍得,站在原地继续围观。
小姑娘把推着的自行车放好,后面跟着的一辆电动三轮车上下来三个小伙子,迅速向强婶子家的货箱靠拢。小姑娘也注意到了围观的婶子,看了看强婶子无奈的脸,也是知道了情况,笑眯眯地说:“强婶您今天可要给强叔加菜,看看今天这些货,可是下了大力气的”,又冲正在过秤的强叔拱拱手,“强叔,改天闲了去我家喝酒,爷爷可念叨着您呢”。强叔一听,一个劲地点头说好。
“你这丫头,光想着你强叔”胖婶子装出一副生气相。小姑娘也不怕,笑嘻嘻地挽着胖身子的胳膊,开口道:“哪能呢,强叔去跟老爷子喝酒,您跟我吃菜。我最近刚学了几个川菜,爽口又解馋,您哪天赏脸尝尝去”,说完还摇了摇胖婶子的胳膊。
“好好好,还是俺们念念懂事,知道强婶子好这口”胖婶子一听川菜顿时两眼冒光。宣城人多食海鲜,口味既可清淡,也好浓油赤酱,就是这个辣字确是很少沾口,毕竟海货本身味道极美,沾了辣味反倒有些喧宾夺主。
围观的婶子一听就立马知道了这姑娘的身份。念念,沈念池,沈家大小姐,沈老爷子的孙女,沈园的小东家。本还是想要继续纠缠一下的心思顿时歇了大半。
宣城大多数人都知道,沈老爷子幼承家学,二十出头娶了师叔家的独女,生有一子,名沈初,后来不知怎得被逐出家门,再也没在宣城出现,唯有一女留下,就是沈念池。老爷子对自己的儿子是没个好脸,但是对孙女,那是要啥给啥,宠爱非常。谁都知道老爷子的底线:1、厨艺,2、沈念池。虽然排位在后,但对在厨艺上要求严厉的老爷子来说,沈念池已经算是待遇非凡了,只要看看她的那些个师兄师弟就知道了。
老爷子从艺五十多年,总共也就收了不到十个徒弟,还要扣除沈念池和她爹。头些年是因为老爷子忙着提高厨艺,无暇他顾,后面完全是挑挑拣拣,觉得这个不行,那个偷懒,拜师者无数,东托西请,愣是没让老爷子动心。当然,挑也有挑的好处,收下的几个徒弟虽然四下飘散,但都名镇一方,因此老爷子虽然几十年来都没动过地方,但是名声赫赫,起码在北方的厨艺界那是响当当的老前辈了。
沈念池趁着跟强婶子说的当口,小声地问了情况,看着那个准备转头的婶子,开口道:“婶子,您要买虾虎?”
“啊,啊,是呀,我再去别处看看。”那位婶子没想到沈念池会和她搭话,有点讪讪,虽然自己是长辈,但也不好仗着辈分压人,再说本就是自己不对,不管怎么说都是人家先订的,没道理非要从人家货主手里抠出来,即使撒泼也是没理。
沈念池也看出了她的意思,弯了弯嘴角,回头冲着一个黑瘦的小伙子道,“小齐,给李婶子挑两斤虾虎”。叫小齐的小伙子正准备将称好的虾虎搬上车,一听就放下货,找强叔要了个黑色的硬质塑料袋就往里面拣。
李婶子显然没有料到沈念池能答应,而且还知道她,有点手足无措地摸了摸衣角,不好意思地说:“这怎么好意思呀!不行的,不行的,强子,多少钱,我给钱”。强子还没接口,沈念池就笑道:“李婶子,别客气啦,您是小林的长辈,他今天没来,算是他孝敬您的,回去我让他多做几道菜就行了”。小林,沈念池的师侄,今年23,虽然年纪大,但是沈念池是越过她爹直接跟老爷子学艺,所以辈分高,即使年纪小,馆子里的小子们也得恭恭敬敬地叫声“小师姑”。
“这怎么行,这怎么行,他是他,做菜也是他该干的,哪能这样算。”李婶子一听小林,更是不干了,直接掏钱,就要往沈念池手里塞。李婶子夫家姓林,正是小林的大伯。小林能进入沈园学艺,即使是不能直接拜在老爷子手下,只是拜了二厨为师,那也不能不好好听话,毕竟厨师这一行规矩极严。李婶子在这么充长辈,也不敢在沈家人跟前拿大,要是耽误了小林好不容易得来的机会,一想到那个能说会道的妯娌,更是一阵害怕,顿时有些后悔自己干嘛不早走。
“婶子别客气啦,前两天还听小林说他大哥大嫂和小侄子回来了,小侄子长得虎头虎脑的,可可爱了。他放假回去就跟他师父说,趁着他小侄子在家多学几个菜,好做给他吃呢。他要是今天来了不知道要给他侄子买多少东西呢,这么点虾虎算什么。您拿着,别嫌少,不然小林回去该说我小气了。”沈念池轻轻推开李婶子递来的钱,转头使个眼色给小齐,小齐麻溜地跑过来,将手里的塑料袋塞到李婶子的手里,转头就跑。
李婶子推也不是,不推也不是。强婶看到也走过来帮腔,“行了,孩子的心意,拿着吧!”李婶子这才撒手,笑着对沈念池说:“那谢谢了,我这……哎,等小林回来让他带醉蟹给你尝尝。”“那我就不客气了,先谢谢您!”
看着李婶子带着虾虎喜滋滋地走了,强婶冲沈念池努努嘴,“你呀!”强婶子也知道沈念池能够这么爽快不仅仅是因为李婶子跟小林的关系,毕竟两家是邻居,不匀出来给李婶子是道理,但是毕竟面上不好看,只是提前答应了沈家,现在沈念池直接相送,也算是给强婶面子。强婶看着姑娘这么懂事,没爹没妈的,顿时又是一阵心疼。
沈念池招呼着小齐他们三个搬好货,跟强婶算钱,两个人又推了一阵,最后还是强婶摸了零头,沈念池招呼强叔两夫妻改天去吃饭,这才算完。四个人,两辆车调头离开码头。
第2章 绿豆汤与胖厨子
榆钱街,宣城老城区的中央,清末被日耳曼人占据的时候就已经相当繁荣,因此大多保留了当地特色,除了石板街换成了水泥路,两旁的住家店面却大都是青砖碧瓦,一片古意。之所以称为榆钱街,就是因为以前道路两旁遍是榆钱,一到春天,小孩子们眼巴巴地盯着灶台上蒸着的榆钱饭,整条街都是榆钱的香味。虽然现在大多都换成了景观树,但是到了春天蒸榆钱饭仍是榆钱街的特色。
沈园就在这条街的中央,三进院,打头是五间打通的大瓦房做了馆子,三十多张桌子,打脚进去对着的帐台后面一溜的酒坛子,全是沈老爷子的佳酿,帐台上方挂着木牌子,就是今天沈家能出的菜。沈家规矩,没有菜牌,沈老爷子是先买食材再决定菜色,每天更新,用最新鲜的海鲜、最新鲜的蔬菜做最鲜的菜,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有了今天享誉整个北方饮食界的好口碑。
现在这个时间,馆子还没开,沈家不做早饭,这也是规矩,十点半开场,晚上九点关门,过时不候。以前一直是晚上十点关门,自从自家孙女开始上学,老爷子就提前了,什么都没自家孙女重要,就是这么的任性。
沈念池四人顺着小巷进入侧门,那里已经有人候着,一个瘦高的小伙子顺手接过小齐递来的箱子,看着里头活蹦乱跳的虾虎,顿时裂开嘴:“小师姑,今天这虾虎咋做?清蒸就够鲜了,再做个香辣的,不然椒盐也行。”还没说完,后脑勺就挨了一下,“师父!”一个矮胖的中年汉子背着手站在他后面,“就知道吃,赶紧的。”
门外的三个小伙赶紧站直,恭恭敬敬叫了声师父,麻溜地往里而去,跟后面有狗追似的,可见有多怕这个师父了。
“师哥。”沈念池已经锁好了自行车,笑着跟汉子点点头。只见刚刚严肃的脸盘瞬间见了笑影,右手迅速伸出,青瓷小碗里大半碗浅红色的汤汁,微微冒着一点热气,显然是温度正好。沈念池也不客气,接过来一口气喝完,很是豪爽,“谢谢师哥!您这熬绿豆汤的本事可是越来越高了,洋槐花蜜是嫂子今年新弄的吧,小半勺味道刚刚好。”
没错,沈念池一入口就尝出了汤里的门道。中国人夏季大都会熬点绿豆汤祛暑,虽然家家会做,但是要熬得好却是门道,出锅早了有生味,出锅晚了就变绿豆沙,对于中餐来说,食材固然重要,火候却也是重头,多一分少一分都不是这个味,即使是家家都做的食材,也是各家有各家的味。
沈老爷子教人,光火候这关就是要反反复复不知道多少年,鱼汤鸡汤老鸭汤是基本,但是像这小小一碗绿豆汤也是不能放过,老爷子名言,连一碗绿豆汤都熬不好你也就别来丢人现眼了。好吧,其实老爷子没说这么的大白话,却也是这么个意思。毕竟不是人人都吃得起燕窝鱼翅,但是人人都吃的东西都做不到最好,也就没脸说自己是名厨了。
汉子听到沈念池的称赞更是喜笑颜开,一个劲地夸“你这张嘴呦,真是羡慕死个人”。这不是虚言,厨子靠的就是一张嘴跟两只手,一张嘴能辨万千食材百般滋味,两只手能炮制出大千世界。手固然重要,但是可以后天努力,嘴却天生,即使练得再多,有些人终究是会差着半截,别看是半截,确实隔着天与地,高下立判,这就是厨子与厨师的差别,不是什么人都可以随随便便称“师”的。别看只是一碗绿豆汤,这个谁都能分辨,但是能辨出是谁熬的本身就是本事,一碗汤的味道不仅仅源于食材本身也源于做它的人,不然为什么饭店里大厨跟三厨的菜叫价不同呢。
更何况尝出里面加的是新的槐花蜜,毕竟像花蜜这种东西可以长期保存,大多数人是分不清新旧的,更别说是加了多少,小半勺就是小半勺,沈家的调料勺统一定制,多少就是多少,做菜的时候哪怕多了那么细细的一层都不行,老爷子的汤勺可是不饶人的。中餐里没有精确到克的概念,大多是一满勺、一平勺、大半勺、半勺、小半勺、几滴等等诸如此类的模糊概念,中餐难做也难学一半原因由此,厨子做菜靠的是经验与味蕾。
沈念池听了夸赞也不骄傲,只是笑眯眯的,看的四个小伙子更是一阵眩晕,没办法,虽然是辈分在那里,毕竟是少年,都爱看个美女,更何况自家小师姑,不仅颜正,脾气好(这是真心话,比自家师爷和师父好了不止千百倍),人爽快,没那些腻腻歪歪的,整个沈家就这么一个女的,不光是老爷子,就是他们也是拿着当祖宗供着。就是这么被一堆人哄着,沈念池也没变骄纵,大大方方一姑娘,对谁都笑眯眯的,轻易不发火,要是老爷子发脾气,更是能当灭火器使,绝对的高精准,一准能行。
汉子一看四个徒弟发呆,顿时又板起脸,大手一拍离得最近的小林(没错,就是那个刚刚一门心思想着虾虎的大个),“傻站着干什么,赶紧搬,你们师爷快打完拳了”。四个人顿时也不晕了,也不傻了,动作利索的要命,生怕老爷子练完拳看到他们还没收拾好,到时候绝对不是骂骂那么简单了,得切多少土豆丝、剁多少鱼丸子哎。
沈念池看着自家师兄训徒弟,也不多话,乖乖听着,看他们搬得差不多,就拿着瓷碗跟进厨房,仔仔细细地冲干净,转手擦干放进一个小的消毒碗柜里,当然旁边还有大的。这个也是沈家规矩,厨房里的所有用具在使用之后必须清洗干净消毒后方能使用。厨子做的是入口的东西,虽然说的有点夸张,但确实干系人命,不能有丝毫马虎。当然,厨子也要吃饭,沈家老老少少一共八个人,用的是自己的餐具,不能跟食客的餐具混杂,这是老爷子的铁律。在老爷子的心里,即使自己声望再高,也是本本分分一个厨子,顾客是上帝倒也不至于,但绝对是要恭敬的,不仅仅是心理上,也是形式上,当然,大多数人觉得这是老爷子的固执,只不过无人反对,大家习以为常。
沈念池擦干手,看着眼前瘦高的小林一脸的不好意思,也知道小齐他们已经跟他说了李婶子的事,对他摆摆手:“一斤虾虎加二两五花、一把韭菜,去吧!”刚刚还不好意思的小林顿时大喜,惹得旁边一众师兄弟各个怒目,弯腰九十度,谢过沈念池,麻溜地去干活了。
跟进来的汉子顿时无奈,“你呀,就惯着他们吧!”汉子显然也知道了事情的经过,知道沈念池是个爽快的,也是一阵好笑,又想起了什么,面色瞬间变了。沈念池并没有当回事,冲汉子摆摆手道:“师哥,我去看看爷爷”,转身出了房门,顺着夹道往三进里走去。
没错,沈园的三进,第一进食馆子,第二进是大厨房、仓储间外加两个二厨和四个帮工的卧室,第三进住的是老爷子和沈念池,老爷子住正房左面,沈念池住东厢。院子里搭着葡萄架子,下面一张大石桌外加几个石凳,西厢檐下种着西红柿、茄子、黄瓜,一派生机。
院子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显示着主人的勤劳认真。老爷子常说一屋不扫何以做大厨,虽是戏言,但是连自己住的地方都收拾不干净,谁还敢指望你做的菜能干净。世间万法不同,却殊途同归,守不住本心、耐不住寂寞、收拾不好自己,啥事都是妄言。
第3章 虾虎水饺与笨徒弟
院子里没人,沈念池知道自家老爷子已经打完拳去冲凉了。老爷子几十年如一日地臻于厨艺,也几十年如一日地生活规律,早上五点起床,刷牙洗脸喝一杯淡盐水,打一遍太极,冲洗换衣,只要出了院门,不管是往前去厨房,还是往外去遛弯,必是衣装干净整洁,这也是沈家的规矩,不管去哪,只要是出门,都得干干净净、整整洁洁的,不能有一丝错漏。
沈念池拿过架子旁的水壶,开始给花花草草浇水,每茬浇多少都有定数,这是她从小学的功夫,什么食材、怎么种、怎么养、什么时候摘、怎么处理、怎么个切法、怎么个做法,方方面面全部都要学。老爷子说了,要跟食材有最近距离的接触,最好是自给自足,了解他们的生命萌发过程,才能知道食材的真味,才能做出最适合食材本身的菜品。
没错,是最适合,中餐八大菜系众多分支,做法既有如小葱拌豆腐这么简简单单的,也有如红楼梦里吃不出原味每道菜必是经过几遍工艺的。老爷子不反对繁杂的工艺,但是也认为食材本身就决定了他们命运,鲜嫩的黄瓜就是要生吃才是最美,调料都是多余,它自个就是一味美食;至于老黄瓜,那个生吃反而不美,加点番茄熬个酸汤倒是不错。萝卜白菜,各有各的美味,各有各的归宿,你把萝卜拿去用开水白菜的做法,那完全是开玩笑,拿白菜去做老鸭汤,那更是滑稽。所以,厨子除了要练刀工、练火候,更要了解食材本身,只有了解他们的习性,才能调理出世间美味,这是最难的,也是厨子的基本功。而老爷子教徒弟也是如此,各个都要从种菜开始,所以老爷子的徒弟少,不仅仅是因为老爷子挑剔,也是因为太辛苦,很多人无法坚持。
作为沈家的嫡系,沈念池打从在娘胎里便跟着她母亲一起种菜浇水,会走路了就被老爷子手把手教着浇水,十多年过去,已经分毫不差。老爷子对她宠溺,但是在厨艺上,那是绝不手软,当然沈念池也绝没有受到她那些师兄弟们那样的训斥,一是因为老爷子下不去手、开不了口,也是因为沈念池打小就聪明、乖巧、懂事,不仅仅是厨艺,别的方面也不让老爷子费心,老爷子是又欣慰又心疼,就连师兄弟、师侄们都是又羡慕又怜惜。
浇完水,放好水壶,拿起架子上搭着的抹布将石桌、石凳擦一遍,又将有些凌乱的石凳微微摆正,若是旁人见了定是会惊讶万分,别看石凳不大,但各个敦实,少说也有二三十斤,一个细胳膊细腿的小姑娘能毫不费力的搬动,真是让人无语,可对沈念池来说,这些都是小事,别看身条纤细,但自小颠勺炒沙子,臂力极好。上天总是公平的,付出了总会有回报,并且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整理好院子,走进正房,便可看见三个大字“食为天”。沈家是不供食神的,老爷子的父亲,沈念池的曾祖父说过,他能从一个孤儿小混混变成一代大厨,靠的不是神仙保佑、祖宗庇护,靠的是自个。什么神仙显灵都是骗人的,自个不努力什么都白搭,所以沈家不拜神。
“食为天”这三个大字是沈家的老食客给提的,据说是一代大师的墨宝。题字下一张木桌,左右两张木椅,桌上放着一本笔记本。沈念池走过去,拿过旁边的钢笔,在本子上写写划划,这是沈家馆子的账本。从沈念池会加减开始,每天的进出账目以及伙计们的工钱都由她负责统计并记录在册,老爷子从不插手。老爷子说了,以后这整个沈园都是沈念池的,她愿意怎么样都行,所以账本交给她,没什么不放心的。
沈念池写好早上的出账,又将这半个月的总账算了算,又翻去前边看了看,点了点头,这半个月的收入倒是比之前多了些。这也难怪,宣城靠海,夏天虽热,但只是中午头那阵有些闷,早晚还是很凉爽,正是夏季消暑的好去处。沈园每到夏季,尤其是八月份,外地游客多不胜数,自然收入也多。
沈老爷子掀开门帘,就看见自家孙女点头,眼光里带出一丝温柔,却瞬间消失。沈念池回过神,笑眯眯地对老爷子说:“爷爷早!”老爷子点点头,一身板正的唐装,银发打理得一丝不乱。
“师父,开饭了。”矮胖的汉子站在院里冲着老爷子行礼。
“嗯。”沈念池收好账本,小步跟着老爷子出了正屋,向院子里的石桌走去。老爷子做正中,沈念池跟汉子一右一左。
三人坐定,四个小伙子各端着一个餐盘走了过来。每人面前一盘饺子、一碗饺子汤、一碟蘸料放好,四个人行礼坐定,老爷子拿起筷子夹起一颗饺子,其他人才动筷子,这是沈家不成文的规矩,尊师重道,不仅仅是知识上的,也是传承上的,不仅仅是血脉上的,也是情义里的。
盘子有大有小,这也是沈家的规矩,吃多少,做多少,要多少,吃多少,绝对不能浪费一丝一毫。
老爷子刚一上嘴,就察觉到斜刺里的目光,小林一错不错地盯着他师爷,这也是师爷教的第一课,厨子做的好不好不是自己说了算,而是食客说了算。沈念池让小林动手,小林之所以那么激动,完全是因为这是他自己单独做给师爷的第一餐。沈家规矩,凡在沈家学厨,要收拾三年饭桌、练三年刀工、颠三年勺才能上灶做菜,做的还不能给食客吃,只能自家师徒吃。至于真正的出师,那更是难如登天。
小林学厨有六年了,正在练火候,虽然老爷子也指点过他,但这次确是全程无指导,自个独自完成一餐,虽然是最简单的早餐、最基础的饺子,但是也是难得,毕竟师兄弟里,他是第一个,所以大家刚刚才嫉妒异常。
其他三个师兄弟虽然没有小林那么紧张,但也偷偷观察老爷子的表情,大家虽然感情好,但是毕竟是竞争关系,今天小林开了场,那就意味着他们接下来也有机会,先观察观察老爷子的表情,等轮到自己的时候也好有个数。
水饺,估计是全世界华人吃得最多的面食,其馅料之丰富、形状之繁多、历史之悠久,足以单独做一本食谱。虾虎入馅儿算是宣称特色,搭配三七开的五花肉加一点韭菜提鲜,就是一顿好饺子。
沈念池夹起一个,饺子状如元宝,薄皮个大,沈念池微微点了点头,起码这擀皮和包饺子的手艺还是过得去的,能打70分,虽然跟她的手艺差了许,却也不错。馅料透过薄皮印了出来,粉紫与翠绿相见,粉色的是虾虎肉丁和五花肉,紫色的是母虾虎籽,绿色的是韭菜。大概这世界上的所有虾类都有一个共性,不管个大个小,在料理前后是完全不同的颜色,之前是透明肉质,稍加蒸煮,不是红就是粉,端的是一派鲜嫩。
沈念池并不蘸料,直接咬开,鲜咸软嫩的虾虎肉、嚼劲十足的虾虎籽、多汁软烂的韭菜在五花肉的粘连纠缠下紧紧地包裹在一起,海鲜的鲜加韭菜的辛加五花肉的香瞬间在口中炸开,饺子皮极大地保证了馅料的汁水,其特有的麦香更是让各种味道很好的融合、碰撞。
沈念池吃完一个就放好筷子,对面的汉子也停手,六个人齐刷刷地看向老爷子,显然是等着老爷子发话。老爷子微微皱了皱眉头,小林顿时一阵颤栗,更是不敢大声喘气,只怕第一顿搞砸。老爷子放下筷子,端起饭碗,喝了小口饺子汤,又是皱眉。小林觉得天快塌了,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求救似的看着他师父。
汉子却不开口,只是恭恭敬敬地坐着。哎,这让他怎么开腔,毕竟自己的师父考核自己的徒弟,不管怎么样,都不能由他开这个口。他只能抬眼看看自家师妹,丢了个眼色过去。沈念池却只当不知道,并不接过,场面一瞬间冻住了,连那三个置身事外的徒弟都不敢动弹。
老爷子抬眼扫了一圈,最后定在小林身上,小林吓得想躲在师父背后,却不敢有丝毫动弹。“从今天开始每天包一百个元宝饺子,什么时候你师父点头了什么时候算完”,老爷子说完收回了目光,转过脸来对汉子说“小高,从今天开始馆子里所有用到韭菜的菜都让他在旁边看着”。小高,是的,就是小林师兄弟们的师父,矮胖的中年汉子,姓高名博,点点头,“好的,师父”。
老爷子说完就再不说话了,沈念池也拿起筷子开吃,弄得小林云里雾里,不知道这倒是过了还是没过。几个师兄弟也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只能拿眼斜他们希望给点提示。高博一一瞪回去,几个小伙子只能老老实实扒饭碗,沈家规矩,食不言,师父点评也只能都放下饭碗,说完话才能开吃。
一餐饭,老爷子一顿皱眉,高博一顿瞪眼,四个小伙子迷迷瞪瞪,唯有沈念池眉眼清淡。好不容易吃完一餐,师兄弟几个收拾餐具,沈念池擦桌子,高博转去西厢房泡茶,老爷子在院子里遛弯,顺带检查沈念池的功课(就是前面的浇水)。
高博陪着老爷子喝了半壶茶,老爷子起身,三个人一起向前院去,已经早上七点半,虽然离开饭还有三个小时,但是战争已经打响。
第4章 海鲜宴与中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