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起居注_分卷阅读_211
纳兰辞、紫月魔羽 20瓶;皮皮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82章 纷纷意动
新粮种的消息传开之后, 第一个上钩的并不是哪一位宗室, 而是户部尚书周经。他老人家借着禀告年底赋税的名头前来乾清宫, 没过多久就将话头转到了新粮种上,满脸皆是殷切之色:“陛下,听说李内侍从一个叫‘西班牙’的番邦国家带回了两种新粮种?可知它们产量如何?可适宜在旱地山地中生长?”
“你的消息倒是灵通得很。”朱祐樘笑道,垂眸看着文书表格中清清楚楚的数字, “不错,李广的确带回了新粮种, 但那西班牙并不是粮种原产之地, 对这两种新粮所知的也极为有限。因此, 你的这些问题, 朕都无法回答。”
周经没想到这新粮种的来历竟是颇为不凡, 忙接道:“陛下与娘娘可是打算在北直隶皇庄中试种?到时候,可否让老臣也随时去瞧上一瞧?收获的时候,可否让户部官员也跟着去称量一二?”
“这倒是无妨, 等开春将粮种好好地种下去后,你们便都去瞧一瞧罢。”朱祐樘道,仿佛不经意地又补充了一句,“听说,这两种新粮与玉米都来自同一地方。皇后便吩咐底下人先照着玉米来侍弄它们,想来产量也应当不低。”
周经瞬间便反应过来, 几乎是反射性地问:“那是甚么地方?怎么能有这么多种高产粮种?可还有别的种类?”
“这朕如何能知道呢?就算唤李广过来问,他也未必知道。”朱祐樘让何鼎拿来了自家几个孩子最近废寝忘食描绘的舆图小册子,“你看看这《世界舆图册》, 这里是咱们国朝,这儿是京城,这儿是南京,这儿是广州府。再往西南,这儿便是交趾,这儿是暹罗。再往西,这儿便是天竺,如今似乎人称印度。再往西走,这里以前是史书中说的弗林国,如今已经是奥斯曼国了。”
周经眯着眼睛细细看那小册子上的舆图,震撼得一时间连话都说不出口。他根本从未想过,在这大千世界之中,国朝竟然仅仅只是一隅。在国朝之外,居然还有那么多国家林立。跟着皇帝陛下的指引,他才发现,方才提起的“西班牙”国,竟然远在弗林国之西,仅仅是方寸之地。可同样也是那方寸之地,居然胆敢跨越海洋,去往更遥远的西方大陆。
“这片新大陆,便是玉米、土豆与红薯这几样粮种的原产地。听说前些年西班牙有个叫哥伦布的人想从西航行去印度,结果误打误撞便发现了这片地方。这些粮种是他带到了西班牙,又有商人从西班牙带去了其他地方,李广当初便是在天竺寻得了玉米。土豆与红薯也刚引入西班牙没多久,是以当地亦没有多少懂得种植之法的人,还得咱们自己仔细琢磨。”朱祐樘滔滔不绝地说罢,意犹未尽地将小册子收了起来。
周经好半晌才回过神,赶紧道:“陛下,这《世界舆图册》可否借老臣一观?”
“在这里看看便罢,带回去可是不成的。”皇帝陛下捧着《世界舆图册》,便仿佛捧着千金珍宝一般,小心翼翼地将其收进了旁边的檀木盒子里,“这可是大哥儿、桐桐、二哥儿他们几个孩子好不容易描绘而成的,天下间只此一册。朕和皇后都不曾想到,他们磨着李广给他们讲旅途见闻,最终竟是做出了这样宝贵的舆图册。”
“……”周经还能说甚么呢,陛下都已经暗示得这么明显了。于是他真情实感地夸道:“太子殿下、公主殿下与二皇子殿下天资聪颖、眼界宽阔,老臣忝长了他们数十年岁,竟是如此无知,实在令人汗颜。”
“厚熙也一起做了。”皇帝陛下轻飘飘地接道。
“兴王长子殿下跟在陛下与娘娘身边,亦是颇受熏陶。”周经立刻变着法子又夸了一遍,最后忍不住道,“陛下,这样的好东西,很该朝中重臣人手一册才是。像老臣这样年纪大的人,记性普遍都不太好。若记得不准确,日后误了事可怎么是好?”
“爱卿所言确实有道理。”皇帝陛下思索片刻,“回头朕便让人多描几本给你们。不过,此舆图册事关重大,切不可随意外传。就算卿等手中各得一册,也不能带回家去,就在公廨里看看罢。另外,李广最近也在整理沿途见闻,到时候与这舆图册子一同给你们仔细钻研。你们也都好好想想——当如何行事,才能为国朝谋得更多的利益。”
周经忙不迭答应了。出了乾清宫,他心里的热血与兴致并未消减半分。想起那《世界舆图册》,想起那片遥远的、充满了“宝藏”的大陆,他又怎么可能平静得下来呢?于是,他先去内阁走了一遭,又分别去吏部、兵部、刑部、工部和礼部走了一遭,将方才他的所见所闻大为宣扬了一番。
那边厢,周经口沫横飞,主动担负起了广而告之的职责;这边厢,朱祐樘很是淡定地等着鱼儿们一条又一条上钩。
他心里很清楚,若是自己主动提起了李广的见闻与世界舆图,指不定这群老臣就能拐着弯自己想岔十万八千里。譬如刘大夏,定然会拿当年下西洋的事来堵他。如果言官也风闻奏事,那便会平白生出许多波折来。
可若是他们先见着了利益与希望,见着了新粮种背后蕴藏着的无限可能,自己暗自想通了——即使他不提,他们也会争先恐后地提出来。到得那时候,天时地利人和,他这个做皇帝的便只需顺水推舟就是了。
朝臣如此,宗室同样如此。只要他们能想得明白利弊,算清楚投献王田能给他们带来多大的利益,而风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他们就会做出最合适的选择。朱祐樘从来不怀疑他与自家皇后经过讨论达成的一致意见: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世上,唯有利益最能打动人心。聪明人如此,愚笨者亦如此,国家同样如此。
就在内阁与六部尚书都在认真研读《世界舆图册》以及李广这八年的见闻时,转眼间便到了除夕。除夕夜宴上,朱祐樘果真公然向众位宗室保证:他们随时可投献田庄,也可随时从皇庄中退出。不过,唯有一条须得记住,一旦退出,便再也不可重新投献。
早就已经向朱祐杬等人打听新粮种的宗室们顿时心头一片火热,当场便有数人迫不及待地表示,他们马上就可投献田地。最引人瞩目的仍然是荆王一脉。荆王朱祐橺、都昌王朱祐乌不必说,早就已经投献了王田,这两年据说家里的库房都已经堆满了银钱。还剩下一位樊山王朱见澋今年也荣登被嘉奖之列,反应极快地提出投献他与儿孙的所有田地。
眼见着荆王一脉已经都将手中的田地投献出去,其他诸藩有亲王、郡王在场的,自然不愿落在他们后头,争先恐后地表示他们所有的田地也都可投献。那些本藩亲王没在场的,只能做得了自己的主,不免觉得有些遗憾。除夕夜宴结束后,这些人就赶紧写信给了本藩宗支亲王,催他们不要再犹豫了,赶紧搭上皇庄这艘大船。
宁王一脉中便有一位郡王今年得了嘉奖,也主动地将田地投献给了皇庄。他不仅给嗣宁王朱宸濠写了信,其他长辈同辈晚辈亦都没有落下。且不提宁藩众人接到这封信后,有多少人蠢蠢欲动,嗣宁王朱宸濠却是火冒三丈,只恨不得将那位同族兄弟拎到宁王府来,给他数鞭子让他清醒清醒。
他觉得朱祐樘绝不会这么善心,这次声势浩大的“投献”之举肯定不仅仅是邀名,还暗藏着陷阱。可他“看得开”,却耐不住他的同党——从兄宜春郡王朱宸浍与从侄瑞昌郡王朱拱栟又一次动心了。上回他好不容易才把两人按了下去,这次两人听说皇庄又有了高产的新粮种,哪里还能坐得住?
他们俩倒不是不想跟着朱宸濠继续图谋大事,就是觉得有便宜不占白不占。横竖这次投献了,过些年还能退出。再说了,等到他们攒足了图谋大事需要的钱财粮草,自然不需再看皇帝的脸色。别说他们自己的王庄了,就算是江西境内的皇庄,他们都能拿下来充作军粮。
朱宸濠仔细想想也有道理,便只得心里藏着火气默许他们上折子投献王庄。而他自个儿仍有些过不去心里那道坎,总觉得要是自己也去占这个便宜,便是无形之中给朱祐樘服了软。再说了,更重要的缘由是,宁王府私底下养着的一群人也须得有吃住的地方。若是将王庄都投献出去,腾转挪移的余地便小了许多。万一皇帝追查起来,这些人就算想换地方藏着,也很难寻得合适的地方安置他们。
在九成宗室都忙不迭地投献王庄的时候,剩下的一成便格外引人瞩目。其中,既有以未能继承王位无法做主为托辞的嗣宁王朱宸濠,也有没有给出任何理由的衡王朱祐枟。此外还有零零星星数人,或者不在意此事,或者仍然有些疑虑,都不曾有任何表示。
朱祐樘也并不在意他们的反应,只一面吩咐皇庄管事好生接手这些王庄,另一面很是及时地命人拟定圣旨,让朱宸濠继承了宁王之位。他倒也不是对朱宸濠放松了警惕,相反,锦衣卫最近已经察觉宁藩略有异动。他打算让朱宸濠成为宁王,给他更合理地调动手底下那帮人的身份。如此,锦衣卫才能有机会将那些暗藏多年的宁藩势力连根拔起。
朱宸濠好不容易继承了宁王之位,自然越发雄心勃勃,暗地里更加密切地联系起了各路势力。殊不知,他的动作越多,破绽也就越多,都一一落在了锦衣卫的眼中。
作者有话要说: 皇帝陛下:这是我家娃做的《世界舆图册》。你们见过这种稀罕东西吗?我娃做的!
诸位大臣:真聪明!真厉害!臣等惭愧啊!
皇帝陛下:^_^,这可是独一无二的,天上地下独一份的!
诸位大臣:是啊!臣等也是第一次见到,大开眼界啊!
皇帝陛下:o(n_n)o
——————————————————————————————————————
炫娃,是每位爹娘的爱好╮(╯▽╰)╭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系辞 28瓶;西索、团团 10瓶;之瑶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83章 北疆异动
就在朱宸濠继承宁王之位的圣旨正快马加鞭送往江西的时候, 从北边忽然传来八百里加急的紧急军情, 说是有鞑靼部族趁着年关时节南下劫掠, 竟是直奔居庸关而来。
居庸关乃是扼守京城之北最紧要的关隘,其重要性自然不必多说。平日里此处常年陈兵数万,防备的便是鞑靼突袭。尽管多年以来,鞑靼几乎从未突破宣府、蓟州等边镇打造的防线。但如今他们突然南下, 再如何提防都不过分。毕竟事有万一,如果因为疏忽或者轻敌令居庸关失守, 京城就将面对兵临城下的险境。
朱祐樘接到奏报后, 神色微沉:“朕先前并未接到草原异动的奏报, 为何鞑靼竟能瞒过咱们布置在边境的探子南下?他们又为何非得冒险南下?今岁草原应当没有发生过饥荒, 咱们也开了几处互市之所交易茶马, 形势本不应该如此严峻。”
“陛下,鞑靼人乃豺狼之性,不可用寻常之理揣度。”礼部尚书出列道。在他看来, 与那些野蛮人讲道理,本来便是没有意义的。野蛮人不知礼节,哪里能讲得通道理?与其推测他们因何而南下劫掠,倒不如尽快做出应对。
“人的一举一动,内中必有缘由驱使,谓之‘动机’。”朱祐樘道, “不仅朕与诸位爱卿行事有动机,草原上的鞑靼以及林地里的女真人亦不例外。如今鞑靼人衣食无忧,却甘愿冒死犯边, 你们不觉得奇怪么?”
内阁几位阁老互相对视,因徐溥告老还乡而升为首辅的刘健道:“陛下,听说犯边的部落不是别人,正是朵颜部。”
提到“朵颜部”,在场众臣的神色都不由得微微一变。因为朵颜部从前曾经是大名鼎鼎的朵颜三卫之一,而这朵颜三卫曾属于宁献王朱权统辖。那还是高祖时期的事,迫于数次大败,这几个部落随着首领投降,被高祖封为朵颜卫、泰宁卫以及福余卫。他们驻守的地区,就是宁献王朱权所在的大宁府。
可没过多久,这三卫便反叛投了鞑靼新汗,随后多次随着鞑靼部落攻打国朝。直至太宗皇帝登基初期想以安抚他们为上策,他们却仍是不肯领情。太宗皇帝一怒之下三次远征草原,将他们打得落花流水。饶是如此,这三卫亦是很快便卷土重来,趁着仁宣时期两位皇帝忽略北境防备,渐渐蚕食了大宁地区。到得如今,他们竟然已经来到了长城脚下放牧。
不过,因着离国朝近些,朵颜部日子过得丰足,倒也并不是年年都会闹事。有时鞑靼其他部落南下,他们也跟着过来,绝大多数时候都颇为安分守己,并不会轻易将人命填补在冒死犯边一事上。开启茶马互市后,朵颜三卫都得了不少好处,按说生活已经不错了,今年怎会突然南下劫掠呢?
朝堂上不少老狐狸都敏锐地意识到了甚么,颇有种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感。
回坤宁宫后,朱祐樘向张清皎和孩子们也提起了此事。朱厚照的脸色很是凝重,原本因着反应很快总是第一个说话的他,这次却迟迟没有言语。反倒是朱秀荣忧心忡忡地问:“哥哥说过,八百里加急就是最紧急的军情。爹爹,这次那朵颜部南下劫掠,是不是战况很不利?没有人拦得住?”
“别多想,居庸关乃是天险,一直陈着重兵,绝对不会教他们轻易通过。”张清皎揉了揉女儿的双丫髻,“咱们要相信边疆的将士。就算有些风险,你爹爹也会集合朝堂重臣的聪明与智慧,共同度过这一关。”
朱祐樘见状,为了宽慰女儿,神色也不由得略微松了松:“你娘说得很是。如今还远远不到连你这样的小姑娘都须得为此忧心的时候。”若只有朵颜一部犯边,此事定然有蹊跷;即使是朵颜三卫犯边,国朝的将士亦是无所畏惧,但即便如此,想想也觉得仍然有内情。
他其实不愿多想,可又由不得他不多想几分。譬如朵颜部是不是想借机提出甚么要求,又譬如是不是有其他人在其中插了一手等等。数名锦衣卫已经远赴居庸关、宣府、蓟州等边镇打探消息,但一时半会这些消息很难及时传到京城来。不过,这一回打探不到消息亦是无妨,将数条线先紧紧密密地铺下去,迟早都会有收获。
“大哥儿,你在想甚么?”张清皎早已注意到大儿子沉凝的神色。这孩子自幼外向,喜怒哀乐多半都不加掩饰。就算如今心底已经能藏得住不少事了,但在其他人看来,他仍然是个爽朗的小少年。正因如此,他难得流露出心事重重的模样,令她格外在意。
“……”朱厚照攥紧了衣袖底下的双拳,闷声道,“我只是在想,不知到甚么时候,我们才能像高祖与太宗时那样,将那些鞑靼部落打得不敢再南下。甚至像汉唐时那样,封狼居胥,像赶牛羊一样把他们赶走。”
幼时他便憧憬霍去病与卫青立下的赫赫战功,还曾发出豪言壮语,想效仿他们将辽阔的北方草原都纳入国朝舆图之内,让那里成为国朝的牧场。可是随着年岁渐长,他心里越发清楚,想做到这样的壮举何其不容易。卫霍何其有幸,遇见了汉武帝;而汉武帝又何其有幸,得到了卫霍这样的不世良将?
想要成就汉唐那样的功业,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作为未来的皇帝,他需要考虑的必然比一位将军更深更远。如果他想要兼顾两种角色,他需要学习需要权衡的则会更多。他忽然便觉得,曾经的自己太幼稚,想得太过简单。
“爹,娘,我练出的那些宦兵如果仅仅只是留在宫里,没有杀敌见血的机会,或许永远都只能是我的玩伴。我想让他们北上,去隆庆州护卫小王先生。隆庆州就在居庸关与宣府中间,这两地陈有重兵,朵颜部也许更有可能选择入侵兵力薄弱的隆庆州。”
张清皎微微一怔,与朱祐樘对视一眼。朱祐樘点了点头:“他们都是你身边的内侍,你大可随意调动他们。只不必以护卫为名,随意找个名头送去隆庆州就是。说来,王守仁这几年在隆庆州做得甚是不错,等这一阵过去,也该升他为隆庆州知州了。”之前王守仁只是隆庆州同知并权知州,兢兢业业干了三年,终于正式过了明路。
朱厚照当然为自家小王先生高兴,带着弟弟妹妹向爹娘行礼告退,便要回去给小王先生写信。三个孩子刚出坤宁宫,朱厚炜忽然道:“哥哥,我有事想与你说说。”
朱厚照望了望天空,打趣道:“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平日里我想与你说个甚么事你都不感兴趣,怎么今儿突然有事想和我说了?”朱秀荣听了,也不由得抿唇笑了起来。
“眼下是晚上,咱们面朝的是其他星辰,见不着太阳。太阳也不可能打西边出来,咱们脚底下的地球转动是有规律的……”朱厚炜很认真地辩驳道。见兄姐都颇有些无奈地笑了起来,他一板一眼道:“我知道你是打趣,只是想与你说清楚罢了。”
“行了行了,走罢。”被弟弟这样认真地反驳,朱厚照忽然觉得心里敞亮了许多,不似方才那般沉甸甸的了。他领着朱厚炜,将朱秀荣送到永宁宫门口,又进去看了看两个睡着的小堂妹,这才带着弟弟回到了清宁宫。
“坐下,喝茶。说罢,你有甚么事?”两兄弟来到书房里,摆开了长谈的架势。
“哥哥,我听李广说,西班牙有一种极好用的火铳,势大力沉,对骑士有奇效。意大利等地还有一种能连射速射的火炮。”朱厚炜目光炯炯,“若能取得这种火铳与火炮,效仿制造,而且不断地改进工艺,咱们根本不必与鞑靼人肉搏厮杀,不必与他们对阵冲锋,就能将他们歼灭。”
朱厚照愣住了,眼睛猛然亮了起来。他自然知道武器的重要性,当年高祖太宗时期也常使用火铳,太宗还建立了威名赫赫的神机营。但配备火铳的兵士到底仍是少数,后来军备又废弛,根本发挥不出该有的威力来。单只是弓箭对射,缺少骑兵与良马的国朝自然沦为劣势。如果能够引入新武器,将一两成优秀的将士装备起来,鞑靼又有何惧?!
“你是甚么时候从李广那儿打听到这种事的?”
“讨论航海的时候偶然提起来,必须准备威力强大的武器,警戒海盗与流窜的倭寇,还有西方那些国家的船队。他说他曾经亲眼见过那些船长都拿着火铳,船上偶尔还会装备火炮,瞧着都比咱们的火铳火炮好用些。但那些国家也捂得很紧,他便没有替咱们弄回来。”当时的朱厚炜只是纯粹对宝船与西方船的结构是否有异同感兴趣,根本没想到武器这方面来。若不是今晚见爹娘和兄姐都替北疆忧心,他也不会灵机一动想起此事来。
朱厚照道:“武器一事,绝对比找新粮种更重要。毕竟新粮种已经有了玉米、红薯和土豆,推广起来应该够用了。倒是咱们若不赶紧引入新武器,研究制作武器的工艺,万一那些海盗似的国家拿着这些武器来对付咱们呢?不成,得让李广不计代价,赶紧些将火铳和火炮带回来。若能寻得工匠一并带回来自然更好。”
兄弟俩凑在一起嘀嘀咕咕,一直讨论到了夜半三更依然是意犹未尽。
另一边,帝后二人也刚睡下。朱祐樘没有半分睡意,却不忍心自家卿卿陪着熬夜,便与她一起躺下了。他睁着眼睛,望着顶上的床帐,各种思绪都在脑海里不断转悠,不知不觉间便觉得心里又存了不少郁气。
忽然,旁边传来轻声的询问:“万岁爷可是觉得,朵颜部忽有异动,或与宁藩有关?”
“……”朱祐樘伸出手,轻轻地握住了旁边的柔夷,“其实宁献王统领朵颜三卫的时间并不长,但朵颜部的异动实在是有些奇怪。若非从中有人挑拨作梗,我实在寻不出他们放弃茶马互市的理由。或许,这回他们是在试探我的反应,今后还会有更令人意外的举动。”
“也许此事确实与宁藩有关,但那又如何?宁藩叛乱,便平叛国除就是了;朵颜部南下,便寻找机会将他们打得不得不西迁。我们改善民生,不是为了被人觊觎,更不是为了用钱帛换取和平,而是为了更好地反击。”
“卿卿说得是。”
“早些睡罢,明日不知还有多少事须得你拿主意呢。你的身体可是定海神针,轻忽不得。”
作者有话要说: 炜炜的兴趣点非常之广泛_(:3∠)_
科技有关的他都感兴趣
这个时候西方的□□和火炮都比咱们先进了,但直到嘉靖时期才引入他们的□□火炮
我觉得是有点迟了,提前几十年就引入多好啊╮(╯▽╰)╭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灯火阑珊处 10瓶;之瑶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84章 接见夷人
第二日, 朱厚照便以送信与年礼为名, 将自己身边那些个宦兵都派去了隆庆州。尽管有人心里嘀咕, 这年节早就已经过去了,太子殿下这时候才派内侍送年礼是不是有些太晚了。但太子殿下尊师重道是件好事,就算不少聪明人都瞧出了其中或许有些奥妙,也很难以此为缘由说些甚么。
没几天, 王守仁便派人送信说宦兵们都已经赶到了,他很感念太子殿下的心意。朱厚照这才心情好了几分, 终于恢复了往日的模样。因着宦兵都离开了京城, 他眼下无兵可练, 于是每日下午除了去武学堂看看, 便是和朱厚炜一起去找李广说话。说的自然还是海外风物, 最重要的便是兵将、武器以及战争等等。
李广顺口与他们提起来,住在鸿胪寺客馆里的那些夷人已经学好了礼仪规矩,正等着面圣。或许他们对火铳及火炮也有些见识, 毕竟其中很有些西班牙人与意大利人。
朱厚照道:“原本爹娘说过,上元节前后或可召他们入宫。但最近北疆异动,朝中上下都紧盯着北边,怕是抽不出空闲来见他们。这样罢,我们俩先见一见他们。想来,你之所以万里迢迢地将他们带回来, 定然每个人都是有几分本事的。”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82章 纷纷意动
新粮种的消息传开之后, 第一个上钩的并不是哪一位宗室, 而是户部尚书周经。他老人家借着禀告年底赋税的名头前来乾清宫, 没过多久就将话头转到了新粮种上,满脸皆是殷切之色:“陛下,听说李内侍从一个叫‘西班牙’的番邦国家带回了两种新粮种?可知它们产量如何?可适宜在旱地山地中生长?”
“你的消息倒是灵通得很。”朱祐樘笑道,垂眸看着文书表格中清清楚楚的数字, “不错,李广的确带回了新粮种, 但那西班牙并不是粮种原产之地, 对这两种新粮所知的也极为有限。因此, 你的这些问题, 朕都无法回答。”
周经没想到这新粮种的来历竟是颇为不凡, 忙接道:“陛下与娘娘可是打算在北直隶皇庄中试种?到时候,可否让老臣也随时去瞧上一瞧?收获的时候,可否让户部官员也跟着去称量一二?”
“这倒是无妨, 等开春将粮种好好地种下去后,你们便都去瞧一瞧罢。”朱祐樘道,仿佛不经意地又补充了一句,“听说,这两种新粮与玉米都来自同一地方。皇后便吩咐底下人先照着玉米来侍弄它们,想来产量也应当不低。”
周经瞬间便反应过来, 几乎是反射性地问:“那是甚么地方?怎么能有这么多种高产粮种?可还有别的种类?”
“这朕如何能知道呢?就算唤李广过来问,他也未必知道。”朱祐樘让何鼎拿来了自家几个孩子最近废寝忘食描绘的舆图小册子,“你看看这《世界舆图册》, 这里是咱们国朝,这儿是京城,这儿是南京,这儿是广州府。再往西南,这儿便是交趾,这儿是暹罗。再往西,这儿便是天竺,如今似乎人称印度。再往西走,这里以前是史书中说的弗林国,如今已经是奥斯曼国了。”
周经眯着眼睛细细看那小册子上的舆图,震撼得一时间连话都说不出口。他根本从未想过,在这大千世界之中,国朝竟然仅仅只是一隅。在国朝之外,居然还有那么多国家林立。跟着皇帝陛下的指引,他才发现,方才提起的“西班牙”国,竟然远在弗林国之西,仅仅是方寸之地。可同样也是那方寸之地,居然胆敢跨越海洋,去往更遥远的西方大陆。
“这片新大陆,便是玉米、土豆与红薯这几样粮种的原产地。听说前些年西班牙有个叫哥伦布的人想从西航行去印度,结果误打误撞便发现了这片地方。这些粮种是他带到了西班牙,又有商人从西班牙带去了其他地方,李广当初便是在天竺寻得了玉米。土豆与红薯也刚引入西班牙没多久,是以当地亦没有多少懂得种植之法的人,还得咱们自己仔细琢磨。”朱祐樘滔滔不绝地说罢,意犹未尽地将小册子收了起来。
周经好半晌才回过神,赶紧道:“陛下,这《世界舆图册》可否借老臣一观?”
“在这里看看便罢,带回去可是不成的。”皇帝陛下捧着《世界舆图册》,便仿佛捧着千金珍宝一般,小心翼翼地将其收进了旁边的檀木盒子里,“这可是大哥儿、桐桐、二哥儿他们几个孩子好不容易描绘而成的,天下间只此一册。朕和皇后都不曾想到,他们磨着李广给他们讲旅途见闻,最终竟是做出了这样宝贵的舆图册。”
“……”周经还能说甚么呢,陛下都已经暗示得这么明显了。于是他真情实感地夸道:“太子殿下、公主殿下与二皇子殿下天资聪颖、眼界宽阔,老臣忝长了他们数十年岁,竟是如此无知,实在令人汗颜。”
“厚熙也一起做了。”皇帝陛下轻飘飘地接道。
“兴王长子殿下跟在陛下与娘娘身边,亦是颇受熏陶。”周经立刻变着法子又夸了一遍,最后忍不住道,“陛下,这样的好东西,很该朝中重臣人手一册才是。像老臣这样年纪大的人,记性普遍都不太好。若记得不准确,日后误了事可怎么是好?”
“爱卿所言确实有道理。”皇帝陛下思索片刻,“回头朕便让人多描几本给你们。不过,此舆图册事关重大,切不可随意外传。就算卿等手中各得一册,也不能带回家去,就在公廨里看看罢。另外,李广最近也在整理沿途见闻,到时候与这舆图册子一同给你们仔细钻研。你们也都好好想想——当如何行事,才能为国朝谋得更多的利益。”
周经忙不迭答应了。出了乾清宫,他心里的热血与兴致并未消减半分。想起那《世界舆图册》,想起那片遥远的、充满了“宝藏”的大陆,他又怎么可能平静得下来呢?于是,他先去内阁走了一遭,又分别去吏部、兵部、刑部、工部和礼部走了一遭,将方才他的所见所闻大为宣扬了一番。
那边厢,周经口沫横飞,主动担负起了广而告之的职责;这边厢,朱祐樘很是淡定地等着鱼儿们一条又一条上钩。
他心里很清楚,若是自己主动提起了李广的见闻与世界舆图,指不定这群老臣就能拐着弯自己想岔十万八千里。譬如刘大夏,定然会拿当年下西洋的事来堵他。如果言官也风闻奏事,那便会平白生出许多波折来。
可若是他们先见着了利益与希望,见着了新粮种背后蕴藏着的无限可能,自己暗自想通了——即使他不提,他们也会争先恐后地提出来。到得那时候,天时地利人和,他这个做皇帝的便只需顺水推舟就是了。
朝臣如此,宗室同样如此。只要他们能想得明白利弊,算清楚投献王田能给他们带来多大的利益,而风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他们就会做出最合适的选择。朱祐樘从来不怀疑他与自家皇后经过讨论达成的一致意见: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世上,唯有利益最能打动人心。聪明人如此,愚笨者亦如此,国家同样如此。
就在内阁与六部尚书都在认真研读《世界舆图册》以及李广这八年的见闻时,转眼间便到了除夕。除夕夜宴上,朱祐樘果真公然向众位宗室保证:他们随时可投献田庄,也可随时从皇庄中退出。不过,唯有一条须得记住,一旦退出,便再也不可重新投献。
早就已经向朱祐杬等人打听新粮种的宗室们顿时心头一片火热,当场便有数人迫不及待地表示,他们马上就可投献田地。最引人瞩目的仍然是荆王一脉。荆王朱祐橺、都昌王朱祐乌不必说,早就已经投献了王田,这两年据说家里的库房都已经堆满了银钱。还剩下一位樊山王朱见澋今年也荣登被嘉奖之列,反应极快地提出投献他与儿孙的所有田地。
眼见着荆王一脉已经都将手中的田地投献出去,其他诸藩有亲王、郡王在场的,自然不愿落在他们后头,争先恐后地表示他们所有的田地也都可投献。那些本藩亲王没在场的,只能做得了自己的主,不免觉得有些遗憾。除夕夜宴结束后,这些人就赶紧写信给了本藩宗支亲王,催他们不要再犹豫了,赶紧搭上皇庄这艘大船。
宁王一脉中便有一位郡王今年得了嘉奖,也主动地将田地投献给了皇庄。他不仅给嗣宁王朱宸濠写了信,其他长辈同辈晚辈亦都没有落下。且不提宁藩众人接到这封信后,有多少人蠢蠢欲动,嗣宁王朱宸濠却是火冒三丈,只恨不得将那位同族兄弟拎到宁王府来,给他数鞭子让他清醒清醒。
他觉得朱祐樘绝不会这么善心,这次声势浩大的“投献”之举肯定不仅仅是邀名,还暗藏着陷阱。可他“看得开”,却耐不住他的同党——从兄宜春郡王朱宸浍与从侄瑞昌郡王朱拱栟又一次动心了。上回他好不容易才把两人按了下去,这次两人听说皇庄又有了高产的新粮种,哪里还能坐得住?
他们俩倒不是不想跟着朱宸濠继续图谋大事,就是觉得有便宜不占白不占。横竖这次投献了,过些年还能退出。再说了,等到他们攒足了图谋大事需要的钱财粮草,自然不需再看皇帝的脸色。别说他们自己的王庄了,就算是江西境内的皇庄,他们都能拿下来充作军粮。
朱宸濠仔细想想也有道理,便只得心里藏着火气默许他们上折子投献王庄。而他自个儿仍有些过不去心里那道坎,总觉得要是自己也去占这个便宜,便是无形之中给朱祐樘服了软。再说了,更重要的缘由是,宁王府私底下养着的一群人也须得有吃住的地方。若是将王庄都投献出去,腾转挪移的余地便小了许多。万一皇帝追查起来,这些人就算想换地方藏着,也很难寻得合适的地方安置他们。
在九成宗室都忙不迭地投献王庄的时候,剩下的一成便格外引人瞩目。其中,既有以未能继承王位无法做主为托辞的嗣宁王朱宸濠,也有没有给出任何理由的衡王朱祐枟。此外还有零零星星数人,或者不在意此事,或者仍然有些疑虑,都不曾有任何表示。
朱祐樘也并不在意他们的反应,只一面吩咐皇庄管事好生接手这些王庄,另一面很是及时地命人拟定圣旨,让朱宸濠继承了宁王之位。他倒也不是对朱宸濠放松了警惕,相反,锦衣卫最近已经察觉宁藩略有异动。他打算让朱宸濠成为宁王,给他更合理地调动手底下那帮人的身份。如此,锦衣卫才能有机会将那些暗藏多年的宁藩势力连根拔起。
朱宸濠好不容易继承了宁王之位,自然越发雄心勃勃,暗地里更加密切地联系起了各路势力。殊不知,他的动作越多,破绽也就越多,都一一落在了锦衣卫的眼中。
作者有话要说: 皇帝陛下:这是我家娃做的《世界舆图册》。你们见过这种稀罕东西吗?我娃做的!
诸位大臣:真聪明!真厉害!臣等惭愧啊!
皇帝陛下:^_^,这可是独一无二的,天上地下独一份的!
诸位大臣:是啊!臣等也是第一次见到,大开眼界啊!
皇帝陛下:o(n_n)o
——————————————————————————————————————
炫娃,是每位爹娘的爱好╮(╯▽╰)╭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系辞 28瓶;西索、团团 10瓶;之瑶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83章 北疆异动
就在朱宸濠继承宁王之位的圣旨正快马加鞭送往江西的时候, 从北边忽然传来八百里加急的紧急军情, 说是有鞑靼部族趁着年关时节南下劫掠, 竟是直奔居庸关而来。
居庸关乃是扼守京城之北最紧要的关隘,其重要性自然不必多说。平日里此处常年陈兵数万,防备的便是鞑靼突袭。尽管多年以来,鞑靼几乎从未突破宣府、蓟州等边镇打造的防线。但如今他们突然南下, 再如何提防都不过分。毕竟事有万一,如果因为疏忽或者轻敌令居庸关失守, 京城就将面对兵临城下的险境。
朱祐樘接到奏报后, 神色微沉:“朕先前并未接到草原异动的奏报, 为何鞑靼竟能瞒过咱们布置在边境的探子南下?他们又为何非得冒险南下?今岁草原应当没有发生过饥荒, 咱们也开了几处互市之所交易茶马, 形势本不应该如此严峻。”
“陛下,鞑靼人乃豺狼之性,不可用寻常之理揣度。”礼部尚书出列道。在他看来, 与那些野蛮人讲道理,本来便是没有意义的。野蛮人不知礼节,哪里能讲得通道理?与其推测他们因何而南下劫掠,倒不如尽快做出应对。
“人的一举一动,内中必有缘由驱使,谓之‘动机’。”朱祐樘道, “不仅朕与诸位爱卿行事有动机,草原上的鞑靼以及林地里的女真人亦不例外。如今鞑靼人衣食无忧,却甘愿冒死犯边, 你们不觉得奇怪么?”
内阁几位阁老互相对视,因徐溥告老还乡而升为首辅的刘健道:“陛下,听说犯边的部落不是别人,正是朵颜部。”
提到“朵颜部”,在场众臣的神色都不由得微微一变。因为朵颜部从前曾经是大名鼎鼎的朵颜三卫之一,而这朵颜三卫曾属于宁献王朱权统辖。那还是高祖时期的事,迫于数次大败,这几个部落随着首领投降,被高祖封为朵颜卫、泰宁卫以及福余卫。他们驻守的地区,就是宁献王朱权所在的大宁府。
可没过多久,这三卫便反叛投了鞑靼新汗,随后多次随着鞑靼部落攻打国朝。直至太宗皇帝登基初期想以安抚他们为上策,他们却仍是不肯领情。太宗皇帝一怒之下三次远征草原,将他们打得落花流水。饶是如此,这三卫亦是很快便卷土重来,趁着仁宣时期两位皇帝忽略北境防备,渐渐蚕食了大宁地区。到得如今,他们竟然已经来到了长城脚下放牧。
不过,因着离国朝近些,朵颜部日子过得丰足,倒也并不是年年都会闹事。有时鞑靼其他部落南下,他们也跟着过来,绝大多数时候都颇为安分守己,并不会轻易将人命填补在冒死犯边一事上。开启茶马互市后,朵颜三卫都得了不少好处,按说生活已经不错了,今年怎会突然南下劫掠呢?
朝堂上不少老狐狸都敏锐地意识到了甚么,颇有种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感。
回坤宁宫后,朱祐樘向张清皎和孩子们也提起了此事。朱厚照的脸色很是凝重,原本因着反应很快总是第一个说话的他,这次却迟迟没有言语。反倒是朱秀荣忧心忡忡地问:“哥哥说过,八百里加急就是最紧急的军情。爹爹,这次那朵颜部南下劫掠,是不是战况很不利?没有人拦得住?”
“别多想,居庸关乃是天险,一直陈着重兵,绝对不会教他们轻易通过。”张清皎揉了揉女儿的双丫髻,“咱们要相信边疆的将士。就算有些风险,你爹爹也会集合朝堂重臣的聪明与智慧,共同度过这一关。”
朱祐樘见状,为了宽慰女儿,神色也不由得略微松了松:“你娘说得很是。如今还远远不到连你这样的小姑娘都须得为此忧心的时候。”若只有朵颜一部犯边,此事定然有蹊跷;即使是朵颜三卫犯边,国朝的将士亦是无所畏惧,但即便如此,想想也觉得仍然有内情。
他其实不愿多想,可又由不得他不多想几分。譬如朵颜部是不是想借机提出甚么要求,又譬如是不是有其他人在其中插了一手等等。数名锦衣卫已经远赴居庸关、宣府、蓟州等边镇打探消息,但一时半会这些消息很难及时传到京城来。不过,这一回打探不到消息亦是无妨,将数条线先紧紧密密地铺下去,迟早都会有收获。
“大哥儿,你在想甚么?”张清皎早已注意到大儿子沉凝的神色。这孩子自幼外向,喜怒哀乐多半都不加掩饰。就算如今心底已经能藏得住不少事了,但在其他人看来,他仍然是个爽朗的小少年。正因如此,他难得流露出心事重重的模样,令她格外在意。
“……”朱厚照攥紧了衣袖底下的双拳,闷声道,“我只是在想,不知到甚么时候,我们才能像高祖与太宗时那样,将那些鞑靼部落打得不敢再南下。甚至像汉唐时那样,封狼居胥,像赶牛羊一样把他们赶走。”
幼时他便憧憬霍去病与卫青立下的赫赫战功,还曾发出豪言壮语,想效仿他们将辽阔的北方草原都纳入国朝舆图之内,让那里成为国朝的牧场。可是随着年岁渐长,他心里越发清楚,想做到这样的壮举何其不容易。卫霍何其有幸,遇见了汉武帝;而汉武帝又何其有幸,得到了卫霍这样的不世良将?
想要成就汉唐那样的功业,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作为未来的皇帝,他需要考虑的必然比一位将军更深更远。如果他想要兼顾两种角色,他需要学习需要权衡的则会更多。他忽然便觉得,曾经的自己太幼稚,想得太过简单。
“爹,娘,我练出的那些宦兵如果仅仅只是留在宫里,没有杀敌见血的机会,或许永远都只能是我的玩伴。我想让他们北上,去隆庆州护卫小王先生。隆庆州就在居庸关与宣府中间,这两地陈有重兵,朵颜部也许更有可能选择入侵兵力薄弱的隆庆州。”
张清皎微微一怔,与朱祐樘对视一眼。朱祐樘点了点头:“他们都是你身边的内侍,你大可随意调动他们。只不必以护卫为名,随意找个名头送去隆庆州就是。说来,王守仁这几年在隆庆州做得甚是不错,等这一阵过去,也该升他为隆庆州知州了。”之前王守仁只是隆庆州同知并权知州,兢兢业业干了三年,终于正式过了明路。
朱厚照当然为自家小王先生高兴,带着弟弟妹妹向爹娘行礼告退,便要回去给小王先生写信。三个孩子刚出坤宁宫,朱厚炜忽然道:“哥哥,我有事想与你说说。”
朱厚照望了望天空,打趣道:“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平日里我想与你说个甚么事你都不感兴趣,怎么今儿突然有事想和我说了?”朱秀荣听了,也不由得抿唇笑了起来。
“眼下是晚上,咱们面朝的是其他星辰,见不着太阳。太阳也不可能打西边出来,咱们脚底下的地球转动是有规律的……”朱厚炜很认真地辩驳道。见兄姐都颇有些无奈地笑了起来,他一板一眼道:“我知道你是打趣,只是想与你说清楚罢了。”
“行了行了,走罢。”被弟弟这样认真地反驳,朱厚照忽然觉得心里敞亮了许多,不似方才那般沉甸甸的了。他领着朱厚炜,将朱秀荣送到永宁宫门口,又进去看了看两个睡着的小堂妹,这才带着弟弟回到了清宁宫。
“坐下,喝茶。说罢,你有甚么事?”两兄弟来到书房里,摆开了长谈的架势。
“哥哥,我听李广说,西班牙有一种极好用的火铳,势大力沉,对骑士有奇效。意大利等地还有一种能连射速射的火炮。”朱厚炜目光炯炯,“若能取得这种火铳与火炮,效仿制造,而且不断地改进工艺,咱们根本不必与鞑靼人肉搏厮杀,不必与他们对阵冲锋,就能将他们歼灭。”
朱厚照愣住了,眼睛猛然亮了起来。他自然知道武器的重要性,当年高祖太宗时期也常使用火铳,太宗还建立了威名赫赫的神机营。但配备火铳的兵士到底仍是少数,后来军备又废弛,根本发挥不出该有的威力来。单只是弓箭对射,缺少骑兵与良马的国朝自然沦为劣势。如果能够引入新武器,将一两成优秀的将士装备起来,鞑靼又有何惧?!
“你是甚么时候从李广那儿打听到这种事的?”
“讨论航海的时候偶然提起来,必须准备威力强大的武器,警戒海盗与流窜的倭寇,还有西方那些国家的船队。他说他曾经亲眼见过那些船长都拿着火铳,船上偶尔还会装备火炮,瞧着都比咱们的火铳火炮好用些。但那些国家也捂得很紧,他便没有替咱们弄回来。”当时的朱厚炜只是纯粹对宝船与西方船的结构是否有异同感兴趣,根本没想到武器这方面来。若不是今晚见爹娘和兄姐都替北疆忧心,他也不会灵机一动想起此事来。
朱厚照道:“武器一事,绝对比找新粮种更重要。毕竟新粮种已经有了玉米、红薯和土豆,推广起来应该够用了。倒是咱们若不赶紧引入新武器,研究制作武器的工艺,万一那些海盗似的国家拿着这些武器来对付咱们呢?不成,得让李广不计代价,赶紧些将火铳和火炮带回来。若能寻得工匠一并带回来自然更好。”
兄弟俩凑在一起嘀嘀咕咕,一直讨论到了夜半三更依然是意犹未尽。
另一边,帝后二人也刚睡下。朱祐樘没有半分睡意,却不忍心自家卿卿陪着熬夜,便与她一起躺下了。他睁着眼睛,望着顶上的床帐,各种思绪都在脑海里不断转悠,不知不觉间便觉得心里又存了不少郁气。
忽然,旁边传来轻声的询问:“万岁爷可是觉得,朵颜部忽有异动,或与宁藩有关?”
“……”朱祐樘伸出手,轻轻地握住了旁边的柔夷,“其实宁献王统领朵颜三卫的时间并不长,但朵颜部的异动实在是有些奇怪。若非从中有人挑拨作梗,我实在寻不出他们放弃茶马互市的理由。或许,这回他们是在试探我的反应,今后还会有更令人意外的举动。”
“也许此事确实与宁藩有关,但那又如何?宁藩叛乱,便平叛国除就是了;朵颜部南下,便寻找机会将他们打得不得不西迁。我们改善民生,不是为了被人觊觎,更不是为了用钱帛换取和平,而是为了更好地反击。”
“卿卿说得是。”
“早些睡罢,明日不知还有多少事须得你拿主意呢。你的身体可是定海神针,轻忽不得。”
作者有话要说: 炜炜的兴趣点非常之广泛_(:3∠)_
科技有关的他都感兴趣
这个时候西方的□□和火炮都比咱们先进了,但直到嘉靖时期才引入他们的□□火炮
我觉得是有点迟了,提前几十年就引入多好啊╮(╯▽╰)╭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灯火阑珊处 10瓶;之瑶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84章 接见夷人
第二日, 朱厚照便以送信与年礼为名, 将自己身边那些个宦兵都派去了隆庆州。尽管有人心里嘀咕, 这年节早就已经过去了,太子殿下这时候才派内侍送年礼是不是有些太晚了。但太子殿下尊师重道是件好事,就算不少聪明人都瞧出了其中或许有些奥妙,也很难以此为缘由说些甚么。
没几天, 王守仁便派人送信说宦兵们都已经赶到了,他很感念太子殿下的心意。朱厚照这才心情好了几分, 终于恢复了往日的模样。因着宦兵都离开了京城, 他眼下无兵可练, 于是每日下午除了去武学堂看看, 便是和朱厚炜一起去找李广说话。说的自然还是海外风物, 最重要的便是兵将、武器以及战争等等。
李广顺口与他们提起来,住在鸿胪寺客馆里的那些夷人已经学好了礼仪规矩,正等着面圣。或许他们对火铳及火炮也有些见识, 毕竟其中很有些西班牙人与意大利人。
朱厚照道:“原本爹娘说过,上元节前后或可召他们入宫。但最近北疆异动,朝中上下都紧盯着北边,怕是抽不出空闲来见他们。这样罢,我们俩先见一见他们。想来,你之所以万里迢迢地将他们带回来, 定然每个人都是有几分本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