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莺传_分卷阅读_113
第151章
年前总是格外忙碌的, 赵家上下都在准备年事。与此同时, 这时候外界却不会让家中安安生生地准备过年。先不说年前年后好日子最多,多得是人家办喜事,就是亲戚朋友来问候的也不少了。
往年家里最重要的是亲家龙家来送礼, 毕竟女婿半个儿, 这种时节哪能放松。今年却不是这样了, 首先赵家也要记着往林家送年礼——没有成亲也要郑重其事, 当年龙家就是这样对赵家的。同时崔家也会拜访赵家, 送来礼物。
这一日赵蒙亲自带了礼物去十三湾巷子那边, 东西也就是萧规曹随,按照差不多人家的惯例就是了。有一对蹄膀、半腔羊、一包大米、两坛子酒, 就是在他们这样的人家, 也算一份既体面又实惠的礼物了。
午饭之前王氏就算计道:“今日恐怕不用惦记蒙哥儿的午饭了,他去他老丈人家, 人家能不留午饭?哎呀, 之前应该叮嘱一声的,至少该少喝些酒。若是在亲家那边失礼了,这可怎么是好?”
女婿在丈人家称之为‘姑爷’,地位非常高, 很得尊重的。像赵蒙这种第一年上门的,那就更别提了,是贵客当中的贵客!不要说留吃饭了,有些人家是留了中饭留晚饭,恨不得晚上住在家里!
王氏正说着,院子大门响了,桃儿去开门。见到人了便回头道:“太太,崔家七少爷来了!”
按理说桃儿已经可以叫崔本为‘二姑爷’了,只不过如今赵莺莺和崔本没有成亲,当着外人的面可以说姑爷,本人来了却不能直言,这大概也是一种避讳吧。就像定亲之前两人可以随便见面,定亲之后反而拘束地多,而越临近成婚的时候,这种限制越大,所谓忌讳啊。
正像王氏说林家该珍贵赵蒙一样,现在事情落在她头上,他何尝不珍贵崔本。听说是崔本来了,连忙站起身,打了一把伞,冒着雪花去迎崔本:“哎呀,你这孩子!这两日风雪大,你该等两日再来的。以咱们两家的关系,难道还非得是今日来?”
崔本并不是一个人来的,旁边跟着一个小伙计,帮着他拎着东西。这人是他酒坊里帮工的,只因他大包小包的来,一个人拿不下,干脆请铺子里的小伙计帮忙。这时候小伙计把东西放下了,说了几句过年的吉利话,转身就告辞了。他可不会那么没眼色,这种时候还逗留不走。
“来就来,还带这些东西。”王氏笑意盈盈的抱怨,不是她眼皮子浅看重这些,只不过女婿送的礼厚,那不只是东西的事儿,更是他打心眼儿里看重这门亲事。这样来开,王氏这样的推脱之词,简直就是虚伪了。
虽说确实有些虚伪,但是日常交际本就是这样,她总不能大大咧咧,一句话也不客气,立刻把东西全都收下吧——东西还真不少,大概是崔本开酒坊的,其中最上等的南酒就送了四坛!另外还有两匹细棉布、两大包干果、二十挂挂面、十斤牛肉。这些东西随便拿出一样来就够做女婿年礼了,何况这全都是!
王氏一边帮着拿东西进屋,一边吩咐桃儿:“你去后面叫老爷过来,与他说女婿来了,须得他来陪客。”
又同崔本道:“有些不大巧,你大舅哥正好去他老丈人家送礼,恐怕午间是不得回了,只得你叔父陪你。不然的话你们年轻人聊,恐怕有话说的多——唉,也是你小兄弟年纪小,不然也不至于。”
王氏这样说是客气,崔本又怎么会硬要接茬,连称‘不敢’。然后左右看了看——这当然不是好奇赵家的布局,他也不是第一次来赵家,这有什么可看的。他左右打量,当然只能是为了赵莺莺。
王氏也算是老到了,一看崔本这样还有什么不知道的。只不过这话她可不好说,所以心里暗笑之后并没有说什么,只不过请崔本厅堂里坐了,自己就亲自去安排饭食。
这时候赵吉也从染坊那边过来,陪着崔本说话。只不过两个男人之间有什么好说的?又不能像妇人一般整日围着鸡毛蒜皮小事絮絮叨叨。所以两人更多是说些产业经营上的事情。
赵吉不是什么经营上的人才,可是赵家的染坊他也是扎扎实实经营了这许多年的,当然有些自己的心得,这时候他是一五一十道来。至于崔本,当然是认认真真听着。不一定是他不知道这些,只不过老丈人教诲,稍微有点眼色的就该知道,不管知不知道,那都是该认真听的。
等到赵吉说的足够了,崔本才开始说起自己生意上的事情。包括酒坊如何和酒楼沟通,如何做那些大户人家的生意。最重要的是城南那边的大酒坊现在已经开始出酒了,生意不错,说不得两三年间就要回本。
赵吉听崔本这样说,真是满面红光,比自己做生意得力还要高兴——按照这个前景,想也知道等到自己女儿嫁过去的时候,女婿家里该是什么光景。而且想想以后,那日子该是一年好过一年啊!
“好得很呢,我在经营一道上向来没有什么天资。做的生意也从来求稳,如今能勉强糊口,更多的是一些朋友帮衬而已。本哥儿你的本事比我大得多,我都没有什么好说的了。不说了不说了,今儿中午咱们爷俩喝一杯。”赵吉说着大声催促起厨房那边。
崔本做生意的时候十分会来事儿,这时候当然也不木讷。一边给赵吉奉茶,一边笑道:“叔这是说的什么话!做生意的事情本就是朋友帮衬才能成事的。更何况朋友是平白来的?若不是叔人好,讲诚信,又哪里来的那么多朋友。光是这一点就不知道比世人强出好多了!”
这可说到了赵吉的得意处,正准备说什么的时候,赵莺莺从房里出来了,身后还跟着赵芹芹这个小尾巴。一边系围裙,一边道:“爹,可别催了,你这边催,娘那边可忙不过来!”
赵莺莺要去厨房帮忙,王氏见了却将她赶了出来:“才几日不进厨房?这就什么事儿都不知道了!你这身衣裳是进厨房该穿的,一点油烟沾上就了不得了!出去出去,给你爹和本哥儿照顾点心茶水也就是了!”
赵莺莺上身是一件水红色斜襟立领掐腰湖绸小袄儿,下身是一条杭绢月白月白百褶裙。装饰只是家常几样,然而就是这样,那也的确不是进厨房的做派。赵莺莺上下看看自己,撇嘴道:“我去换就是了!”
“换什么?”王氏瞪了女儿一眼:“等你拆头发换装饰完毕,恐怕午饭就已经得了!不要在这里碍手碍脚的,出去吧!”
赵莺莺无法,只得解了围裙往外走。回了房里拿出自己心爱的茶具泡茶,又把柜子里存的精美点心拿出来。用个茶盘装了,给端到了堂屋里。
赵吉和崔本本在说话,见到赵莺莺端着茶水点心过来,赵吉有些纳闷道:“你不是厨房里帮你娘去了?”
“娘说我装扮不像是进厨房的样子,就把我赶出来了!”赵莺莺将茶盘放上赵家和崔本两人间的小几,按住茶壶盖给两人各添了一杯热茶。赵莺莺伺候茶水绝对比大户人家的丫头还讲究,这都是上辈子宫廷训练的结果。虽然这些年荒废的厉害,但唬人是足够了。
崔本本就一直注意着赵莺莺,这时候听赵莺莺这般说,一下就看到了她身上的衣裳。心里意识到,莺姐儿确实不应该进厨房的,不只是穿着打扮的事儿,而是他看她,本来就不该进厨房!
想到自己那才修了正房的宅子,平常只有自己一个人居住。偶尔忙碌起来干脆是外面吃饭。之前并不觉得哪里不对,现在想想,整个房子修起来的事情确实应该紧着做了。还有,成亲之前应该打算着买一个婆子做家里的粗活的...再不济也要雇一个。
赵莺莺可不晓得崔本这一会儿功夫想了这许多事情,给添茶之后又放了点心。觉得自己站在这里不是一回事儿,抿抿嘴,拿着茶盘便回房去了。
她这一走不要紧,倒把崔本的魂给带走了。赵吉一开始没注意到,之前和崔本怎么说话的,这会儿依旧怎么说。但是说到一半才返现崔本早就心不在焉起来,再一看,可不是正眼不错的盯着家里东厢房么!
这还有什么不知道的,赵吉捂住嘴轻轻咳嗽了两声,崔本这才回过神来。常年面不改色的脸也红了起来,想说什么,赵吉却先挥了挥手,笑道:“不用多说了,你们年轻人的事儿我也是懂的。”
不过话也是点到为止,赵吉再开明也不会说让崔本跟着赵莺莺去,让两个小儿女这时候相会。倒不是规矩不规矩的那么简单,而是那样显得不尊重!往严重了说,说不定会让崔本觉得赵家太过于轻佻了,因此看轻了赵莺莺。
于是等到了午饭的时候赵莺莺和崔本才见上面,一家人坐上了桌。最上首的位置自然是家里的老祖母方婆子,两边作陪的就是王氏和赵吉。赵吉下手是崔本,王氏的下手则是赵莺莺,至于赵芹芹和赵茂两个,则是坐在末座。
这样正好崔本和赵莺莺相对而坐,抬头就能看到对方。
两个人一句话都没有说,倒是方婆子、赵吉、王氏都和崔本说话。赵莺莺只管眼观鼻鼻观心一样吃饭而已,崔本则是在恭恭敬敬回应长辈说话之余,时不时看着赵莺莺。这样的举止不要说王氏这些老到的长辈了,就是赵芹芹赵茂两个孩子也看得出来。
两个小鬼互相看了一眼,然后就偷偷的笑了起来。开头还忍着,后面根本忍不住,笑出声来。这下崔本总算知道自己看的太过了,才收回了目光,低头吃饭吃菜——赵家准备的这顿午饭不可以说不丰盛,只可惜崔本这个正牌的客人根本是食不知味啊!
吃过午饭之后自有李妈妈和桃儿收拾杯盘狼藉,男人们则是依旧高谈阔论。方婆子也在一旁听着,似乎对自己这个孙女婿非常满意。王氏则是拉着赵莺莺赵芹芹去正房西屋自己的屋子,至于赵茂这个小鬼,随他了,反正他去哪里都可以。
正房西屋也升起了炉火,王氏拉着似乎有些心不在焉的赵莺莺:“你那里准备好礼物了没有?待会儿记得让本哥儿拿回去。”
两家既然已经结亲,那么送礼物就不是一家的事情,而是双方面的事情。譬如当初崔家下聘礼,赵莺莺也是有回礼的——崔本上下一身衣裳鞋袜,崔父也是一样。至于其他的,就只有各位嫂子每人一双鞋了。
至于哥哥弟弟们,并没有礼物,因为身为弟媳和嫂子,到底是外姓人,需要避讳啊。倒是未来公公年事已高,自然不必讲究这些,可以和崔本一样送礼。
也正是这些赵莺莺亲手做的衣裳鞋袜做得好,她还没有进门就已经赢得满堂彩了——世上女子的女红向来就是第二张脸!做出来装点在丈夫儿女身上让人看让人品评,可不是第二张脸!
做的好的满是赞誉,外人都会说某家娶了一个好妇人。做的不好的,连带着一家人都没脸,被讥笑为连媳妇都不会讨!
赵莺莺的手艺不用说,那自然是好得不能再好的那一类了。东西一送过去,且不说崔父有多受用,就是收到鞋子的妯娌们都不得不服气——做鞋子向来是女红的基本功,哪个妇女不是精熟的?正是因为太熟悉了,所以才能清楚地看出好坏!
崔本穿着赵莺莺做的衣裳出门,外人当然也看得出来。晓得是未婚妻做的,都赞手艺好,比成亲二十多年的妇人还要合适——成亲久了不只是做的衣裳更多,也是对丈夫身形更加了解,那时候做的衣裳想不合适才更难。
崔本今次送了年礼过来,赵莺莺焉能没有准备?只不过这一回就不用像上次下聘礼的时候那样,各位嫂子都送了。有些人家只会管未婚夫一人,赵家算是讲究的,也只不过是多顾及了崔父而已。
“已经准备好了。”赵莺莺低声应道。她给崔父准备了一双靴子,崔本则齐全的多,有暖帽、手套、靴子、冬衣一整套。冬衣也就罢了,并不如何出奇。倒是手套十分费心——每个人的手都是不同的,要想完全贴合,那可不太容易。
至于只是大概贴合的手套?赵莺莺根本做都不会做!那未免也太显不出她的手艺来了。这不是她穷讲究,只不过是她早就习惯了这样要求而已。
王氏看着如花似玉的女儿,忽然感慨万分。当年的小丫头原来也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了,时光果然是过的极快的。摇摇头甩开这样无用的感叹,她拉着赵莺莺的手道:“你们两个还没有成亲,说说话还可以,可不许有其他的动作。”
这也是王氏看到崔本这么热切才想到的,要知道她原本对赵莺莺可是相信的不得了,哪里会想到这样的警告。
赵莺莺向来淡定,可听到王氏这样充满暗示的话之后也要脸红:“娘,说这个做什么!”
王氏自然晓得她未出阁的小姑娘该为这个脸红,可这事儿实在是太过重要,她非得说下去不可。所以也只得在她耳边道:“你也别不把这个当回事儿!还记得上月巷子里有一户人家去退亲的事儿么?”
赵莺莺整日在家里绣嫁妆,外头的事情并不知道多少。知道的一些事情也都是赵芹芹带给她的,这件退婚的事情她也听说过,只不过也就是知道而已,至于内里的原因她并不知道——这是当然的,赵芹芹只不过是一个还没说亲的小姑娘,哪里会有人在她面前说那些!
王氏就不同了,她可是什么都知道!
原来那户人家原本定下的媳妇也是周遭小人家的女儿,市井人家么,不要说门户不严了,甚至有些人家根本没有门户!那家人家就租住在一座临街的小楼,上下两层,总共四间屋子。其中那女儿就在楼上一间房居住!
隔壁人家的子弟生的清秀,又比她大了几岁,边偷偷地翻过楼去,和那女儿玉成好事。这姑娘也是糊涂,稀里糊涂的也就答应了!至于这家人,一直没有发现。直到前些日子姑娘大了肚子瞒不住,这才知道。
关键是知道了这家人也不死心,隔壁的小郎君做下这等事,负责是不肯负责的。他们家也只能打落了牙齿往里吞,先一碗堕胎药下去,去了这孽胎,然后这家的娘偷偷教女儿未来的应对之法。
“用明矾、石榴皮...这药涂抹,到时候你再记得叫几声疼,约摸也就混得过去了。”
只不过天底下哪有不透风的墙,不知道被哪个街坊邻居当作嘲戏一般传了出去。赵家这位同巷居住的街坊也不是那等忍气吞声的,当即拿了聘礼单子就要去退亲,顺便把聘礼之类收回来。
到现在为止两边还没有扯清楚,倒不是退亲的事情——事情都到了这个地步了,退亲的事情还有什么好说的?现在完全是聘礼的事情了,女方那边的聘礼已经动用了,完完整整还回去也是做不到啊。
赵莺莺和崔本虽然已经是未婚夫妻,和这件事的情况不能一概而论,但真出了事情,一样不好。
对于王氏的这些担忧,赵莺莺又能说什么?她也只能尴尬避开。还好王氏也没有追究的意思——因为她看赵莺莺表现就已经知道她把这件事记在心里了。
等到时间走到了下午,崔本就告辞要走。赵家这边肯定是要留的,留他吃过晚饭再走。不过这些都是虚礼,等崔本坚持了几句之后,赵家就半推半就地准备送人了。
赵莺莺也是这时候回了房间把要送的东西放在了一个毛青布包袱里,走出来递给崔本:“自家做了一些活计,有你的,也有伯父的,要是手艺看着过得去,将就着用吧!”
这当然是谦虚的话,赵莺莺的手艺如果还是将就,那别的人也就不用做了。
崔本应了一声接过东西,沉甸甸的分量。这是冬日里的穿戴,的确比上次送的东西压手。
送走了崔本,赵家这才算是暂时松快下来。之所以说是暂时,是因为现在离过年也没有几日了,那是无论如何也轻松不下来的。等到所有人享受新年的快乐与轻松,那非得等到正月里不可。
只不过对于赵家来说,今年可能正月都轻松不来了——明年赵蒙年中的时候就要成亲,事情可不少。譬如赵莺莺正月里还要从西厢房迁到东厢房,然后家里就要对西厢房修缮、打通...怎么看也是不小的工程了。
另外赵莺莺绣嫁妆的事情可还没完,纵然她手脚快,时间多。可也耐不住东西多,她又是自己一个人做啊!
此时做嫁妆的女红作品,要么就是高门大户堆积如山,人家那是从绣庄定做,再加上小姐身边丫头一大堆加工细做的。要么就是蓬门小户,自家做做,东西少不说,也没有多少地方需要描鸾刺凤,那可是大大省了功夫。
赵莺莺则不同,她没有大家小姐那样夸张,可诚恳来说,东西也不少了。她又不愿意自己的嫁妆‘朴素’的过了,所以这样一看,时间虽多,工期也紧啊!
第152章
春去秋来, 上头还在忙着过年的事情,说话间就到了第二年的秋天了。这一年□□月间好日子多,于是各种喜事也就多摆在了这两月,嫁人娶妇的, 做生辰的, 庆学业的, 贺乔迁的,各种各样的酒宴,赵家可吃了不少!
赵莺莺翻过年去就要嫁人, 这个时候就连这种吃酒也基本不去——除非是有特殊缘故的, 就譬如这次住在不远处的邻舍家里娶儿媳妇, 她听说了新娘子是哪一个, 便没有二话答应王氏一起去吃酒。
这人家的新娘子不是别个, 正是当初找上赵莺莺的刘四姐。当初她对崔本有些意思不错, 赵莺莺却不是一般人家的小姑娘,轻易能被她唬住。三言两语打发不算, 最后还到崔本那里说了一声。
按照崔本的说法, 他自会料理,至于如何料理的, 赵莺莺就不知道了, 反正后来这位刘家姐儿就没有来找过麻烦了。既然是这样,她又何必去追根究底?
这一次赵莺莺之所以会想到吃这个酒,除了因为确实是很近的邻舍人家外,更是因为刘四姐这次嫁人嫁的有些奇异——她爹娘可是很看重她的, 虽不至于让她嫁个大户,也不是随随便便安排的!
可是现在呢,赵家这位邻舍人家,虽然尚算殷实,日子也颇过得。但距离刘家的要求还是很远的——当初刘家还看上崔本了呢!以崔本为标杆的话,这家那可就差着老大一截了。
更出奇的是,这桩婚事安排的很紧凑!没错,这位刘四姐和赵莺莺是同年的,也就是说今年也是十六岁,这时候婚事还没有定,是该有些着急了。可是要说顶着急,那又不必要了。十七八岁嫁人正合适,十六岁没把亲说下来的也多着呢!
赵莺莺原本并不在意这位刘四姐,至少表现出来是这样。可是这样会找上门来的姑娘到底还是让赵莺莺记住了,这时候她的婚事又充满了蹊跷。赵莺莺也是一个普通人,当然会想要看一看,打听打听,这也是人之常情。
于是到了婚事的当日,赵莺莺便跟着王氏去邻舍家贺喜。这时候新娘子还在家里,而邻舍家的迎亲队伍才出发。这边的宾客可以安坐着吃酒席,等到新娘子到了再热闹一番。
吃过饭后的一段时间里,赵莺莺可以随意走动。她并没有往别处去,而是看到了几个闺中相熟的姐姐,这就凑了过去。说起来如今赵莺莺连个闺中说话的伙伴也没有了啊,原因说出来好笑,竟是这些人都嫁人了。
赵莺莺因为经历的关系,很难和人交心,所以伙伴少就是很正常的了。在这些有限的伙伴当中,赵莺莺又不适应太过于幼稚的,于是最后常常交往的朋友基本上是比她大了个两三岁的。
以赵莺莺的年纪,大她个两三岁的女孩子,绝大多数都嫁人做新妇了。所以才有赵莺莺没有去小姑娘那伙,反而去了少妇一堆。
这些来参加婚礼的少妇往往都是和这家有关系的,而和这家有关系的话,最多的就是附近人家的媳妇。考虑到大家解决婚事都喜欢就近,这就该知道了,这些人基本都是赵莺莺的旧识。
“莺姐儿快过来!”那些人见是莺姐儿,也十分热情,笑脸招手,招呼她过去。
赵莺莺也并不客气,凑到了她们一堆里,大家一起吃点心喝茶。
赵莺莺过去的时候他们都在说一些过日子的事情,总之就是操持家务、节省简朴——也不能说只有节省简朴,毕竟少女嫩妇的,她们才嫁多久?好多人连儿女都没有生育,所以喜好装扮,生活也不止是节省,这是很正常的。
看到赵莺莺,其中一个相熟的姐姐就道:“我们也就是围着这一点子柴米油盐打转了,倒是莺姐儿命好,在家的时候富足,嫁的人家也好!听说崔家本哥儿的酒坊经营的好,以后必然不会让莺姐儿吃苦头的。”
“得了,你那也叫烦恼?”另外一个穿布衫,头发也只用木头簪子挽起来的少妇无语地摇摇头:“我这里才叫做‘贫贱夫妻百事哀’,实在是不知道日子该如何过下去。相比起我来,你那也是好日子了。”
这人赵莺莺并不太熟,似乎没怎么看过的样子,赵莺莺猜测她是外头哪里嫁过来的。
这些姐姐说话她都不插嘴的,只管微笑着听就是了。这种做派无疑讨好了这些人,觉得赵莺莺有耐心,能听她们倒苦水。于是说着说着越说越深入,那个赵莺莺猜测外头嫁到这附近的少妇就低声道:“你们知不知道,今次这婚事里头有些不知道的门道呢。”
女人家对于这种隐蔽的事情最有好奇心,再加上之前多多少少都有猜测,这时候听人提起,当然格外不同。于是一个个都凑了过来,有个嗑瓜子特别厉害的还去特地换了一盘满满的瓜子,这才安安静静听人说。
年前总是格外忙碌的, 赵家上下都在准备年事。与此同时, 这时候外界却不会让家中安安生生地准备过年。先不说年前年后好日子最多,多得是人家办喜事,就是亲戚朋友来问候的也不少了。
往年家里最重要的是亲家龙家来送礼, 毕竟女婿半个儿, 这种时节哪能放松。今年却不是这样了, 首先赵家也要记着往林家送年礼——没有成亲也要郑重其事, 当年龙家就是这样对赵家的。同时崔家也会拜访赵家, 送来礼物。
这一日赵蒙亲自带了礼物去十三湾巷子那边, 东西也就是萧规曹随,按照差不多人家的惯例就是了。有一对蹄膀、半腔羊、一包大米、两坛子酒, 就是在他们这样的人家, 也算一份既体面又实惠的礼物了。
午饭之前王氏就算计道:“今日恐怕不用惦记蒙哥儿的午饭了,他去他老丈人家, 人家能不留午饭?哎呀, 之前应该叮嘱一声的,至少该少喝些酒。若是在亲家那边失礼了,这可怎么是好?”
女婿在丈人家称之为‘姑爷’,地位非常高, 很得尊重的。像赵蒙这种第一年上门的,那就更别提了,是贵客当中的贵客!不要说留吃饭了,有些人家是留了中饭留晚饭,恨不得晚上住在家里!
王氏正说着,院子大门响了,桃儿去开门。见到人了便回头道:“太太,崔家七少爷来了!”
按理说桃儿已经可以叫崔本为‘二姑爷’了,只不过如今赵莺莺和崔本没有成亲,当着外人的面可以说姑爷,本人来了却不能直言,这大概也是一种避讳吧。就像定亲之前两人可以随便见面,定亲之后反而拘束地多,而越临近成婚的时候,这种限制越大,所谓忌讳啊。
正像王氏说林家该珍贵赵蒙一样,现在事情落在她头上,他何尝不珍贵崔本。听说是崔本来了,连忙站起身,打了一把伞,冒着雪花去迎崔本:“哎呀,你这孩子!这两日风雪大,你该等两日再来的。以咱们两家的关系,难道还非得是今日来?”
崔本并不是一个人来的,旁边跟着一个小伙计,帮着他拎着东西。这人是他酒坊里帮工的,只因他大包小包的来,一个人拿不下,干脆请铺子里的小伙计帮忙。这时候小伙计把东西放下了,说了几句过年的吉利话,转身就告辞了。他可不会那么没眼色,这种时候还逗留不走。
“来就来,还带这些东西。”王氏笑意盈盈的抱怨,不是她眼皮子浅看重这些,只不过女婿送的礼厚,那不只是东西的事儿,更是他打心眼儿里看重这门亲事。这样来开,王氏这样的推脱之词,简直就是虚伪了。
虽说确实有些虚伪,但是日常交际本就是这样,她总不能大大咧咧,一句话也不客气,立刻把东西全都收下吧——东西还真不少,大概是崔本开酒坊的,其中最上等的南酒就送了四坛!另外还有两匹细棉布、两大包干果、二十挂挂面、十斤牛肉。这些东西随便拿出一样来就够做女婿年礼了,何况这全都是!
王氏一边帮着拿东西进屋,一边吩咐桃儿:“你去后面叫老爷过来,与他说女婿来了,须得他来陪客。”
又同崔本道:“有些不大巧,你大舅哥正好去他老丈人家送礼,恐怕午间是不得回了,只得你叔父陪你。不然的话你们年轻人聊,恐怕有话说的多——唉,也是你小兄弟年纪小,不然也不至于。”
王氏这样说是客气,崔本又怎么会硬要接茬,连称‘不敢’。然后左右看了看——这当然不是好奇赵家的布局,他也不是第一次来赵家,这有什么可看的。他左右打量,当然只能是为了赵莺莺。
王氏也算是老到了,一看崔本这样还有什么不知道的。只不过这话她可不好说,所以心里暗笑之后并没有说什么,只不过请崔本厅堂里坐了,自己就亲自去安排饭食。
这时候赵吉也从染坊那边过来,陪着崔本说话。只不过两个男人之间有什么好说的?又不能像妇人一般整日围着鸡毛蒜皮小事絮絮叨叨。所以两人更多是说些产业经营上的事情。
赵吉不是什么经营上的人才,可是赵家的染坊他也是扎扎实实经营了这许多年的,当然有些自己的心得,这时候他是一五一十道来。至于崔本,当然是认认真真听着。不一定是他不知道这些,只不过老丈人教诲,稍微有点眼色的就该知道,不管知不知道,那都是该认真听的。
等到赵吉说的足够了,崔本才开始说起自己生意上的事情。包括酒坊如何和酒楼沟通,如何做那些大户人家的生意。最重要的是城南那边的大酒坊现在已经开始出酒了,生意不错,说不得两三年间就要回本。
赵吉听崔本这样说,真是满面红光,比自己做生意得力还要高兴——按照这个前景,想也知道等到自己女儿嫁过去的时候,女婿家里该是什么光景。而且想想以后,那日子该是一年好过一年啊!
“好得很呢,我在经营一道上向来没有什么天资。做的生意也从来求稳,如今能勉强糊口,更多的是一些朋友帮衬而已。本哥儿你的本事比我大得多,我都没有什么好说的了。不说了不说了,今儿中午咱们爷俩喝一杯。”赵吉说着大声催促起厨房那边。
崔本做生意的时候十分会来事儿,这时候当然也不木讷。一边给赵吉奉茶,一边笑道:“叔这是说的什么话!做生意的事情本就是朋友帮衬才能成事的。更何况朋友是平白来的?若不是叔人好,讲诚信,又哪里来的那么多朋友。光是这一点就不知道比世人强出好多了!”
这可说到了赵吉的得意处,正准备说什么的时候,赵莺莺从房里出来了,身后还跟着赵芹芹这个小尾巴。一边系围裙,一边道:“爹,可别催了,你这边催,娘那边可忙不过来!”
赵莺莺要去厨房帮忙,王氏见了却将她赶了出来:“才几日不进厨房?这就什么事儿都不知道了!你这身衣裳是进厨房该穿的,一点油烟沾上就了不得了!出去出去,给你爹和本哥儿照顾点心茶水也就是了!”
赵莺莺上身是一件水红色斜襟立领掐腰湖绸小袄儿,下身是一条杭绢月白月白百褶裙。装饰只是家常几样,然而就是这样,那也的确不是进厨房的做派。赵莺莺上下看看自己,撇嘴道:“我去换就是了!”
“换什么?”王氏瞪了女儿一眼:“等你拆头发换装饰完毕,恐怕午饭就已经得了!不要在这里碍手碍脚的,出去吧!”
赵莺莺无法,只得解了围裙往外走。回了房里拿出自己心爱的茶具泡茶,又把柜子里存的精美点心拿出来。用个茶盘装了,给端到了堂屋里。
赵吉和崔本本在说话,见到赵莺莺端着茶水点心过来,赵吉有些纳闷道:“你不是厨房里帮你娘去了?”
“娘说我装扮不像是进厨房的样子,就把我赶出来了!”赵莺莺将茶盘放上赵家和崔本两人间的小几,按住茶壶盖给两人各添了一杯热茶。赵莺莺伺候茶水绝对比大户人家的丫头还讲究,这都是上辈子宫廷训练的结果。虽然这些年荒废的厉害,但唬人是足够了。
崔本本就一直注意着赵莺莺,这时候听赵莺莺这般说,一下就看到了她身上的衣裳。心里意识到,莺姐儿确实不应该进厨房的,不只是穿着打扮的事儿,而是他看她,本来就不该进厨房!
想到自己那才修了正房的宅子,平常只有自己一个人居住。偶尔忙碌起来干脆是外面吃饭。之前并不觉得哪里不对,现在想想,整个房子修起来的事情确实应该紧着做了。还有,成亲之前应该打算着买一个婆子做家里的粗活的...再不济也要雇一个。
赵莺莺可不晓得崔本这一会儿功夫想了这许多事情,给添茶之后又放了点心。觉得自己站在这里不是一回事儿,抿抿嘴,拿着茶盘便回房去了。
她这一走不要紧,倒把崔本的魂给带走了。赵吉一开始没注意到,之前和崔本怎么说话的,这会儿依旧怎么说。但是说到一半才返现崔本早就心不在焉起来,再一看,可不是正眼不错的盯着家里东厢房么!
这还有什么不知道的,赵吉捂住嘴轻轻咳嗽了两声,崔本这才回过神来。常年面不改色的脸也红了起来,想说什么,赵吉却先挥了挥手,笑道:“不用多说了,你们年轻人的事儿我也是懂的。”
不过话也是点到为止,赵吉再开明也不会说让崔本跟着赵莺莺去,让两个小儿女这时候相会。倒不是规矩不规矩的那么简单,而是那样显得不尊重!往严重了说,说不定会让崔本觉得赵家太过于轻佻了,因此看轻了赵莺莺。
于是等到了午饭的时候赵莺莺和崔本才见上面,一家人坐上了桌。最上首的位置自然是家里的老祖母方婆子,两边作陪的就是王氏和赵吉。赵吉下手是崔本,王氏的下手则是赵莺莺,至于赵芹芹和赵茂两个,则是坐在末座。
这样正好崔本和赵莺莺相对而坐,抬头就能看到对方。
两个人一句话都没有说,倒是方婆子、赵吉、王氏都和崔本说话。赵莺莺只管眼观鼻鼻观心一样吃饭而已,崔本则是在恭恭敬敬回应长辈说话之余,时不时看着赵莺莺。这样的举止不要说王氏这些老到的长辈了,就是赵芹芹赵茂两个孩子也看得出来。
两个小鬼互相看了一眼,然后就偷偷的笑了起来。开头还忍着,后面根本忍不住,笑出声来。这下崔本总算知道自己看的太过了,才收回了目光,低头吃饭吃菜——赵家准备的这顿午饭不可以说不丰盛,只可惜崔本这个正牌的客人根本是食不知味啊!
吃过午饭之后自有李妈妈和桃儿收拾杯盘狼藉,男人们则是依旧高谈阔论。方婆子也在一旁听着,似乎对自己这个孙女婿非常满意。王氏则是拉着赵莺莺赵芹芹去正房西屋自己的屋子,至于赵茂这个小鬼,随他了,反正他去哪里都可以。
正房西屋也升起了炉火,王氏拉着似乎有些心不在焉的赵莺莺:“你那里准备好礼物了没有?待会儿记得让本哥儿拿回去。”
两家既然已经结亲,那么送礼物就不是一家的事情,而是双方面的事情。譬如当初崔家下聘礼,赵莺莺也是有回礼的——崔本上下一身衣裳鞋袜,崔父也是一样。至于其他的,就只有各位嫂子每人一双鞋了。
至于哥哥弟弟们,并没有礼物,因为身为弟媳和嫂子,到底是外姓人,需要避讳啊。倒是未来公公年事已高,自然不必讲究这些,可以和崔本一样送礼。
也正是这些赵莺莺亲手做的衣裳鞋袜做得好,她还没有进门就已经赢得满堂彩了——世上女子的女红向来就是第二张脸!做出来装点在丈夫儿女身上让人看让人品评,可不是第二张脸!
做的好的满是赞誉,外人都会说某家娶了一个好妇人。做的不好的,连带着一家人都没脸,被讥笑为连媳妇都不会讨!
赵莺莺的手艺不用说,那自然是好得不能再好的那一类了。东西一送过去,且不说崔父有多受用,就是收到鞋子的妯娌们都不得不服气——做鞋子向来是女红的基本功,哪个妇女不是精熟的?正是因为太熟悉了,所以才能清楚地看出好坏!
崔本穿着赵莺莺做的衣裳出门,外人当然也看得出来。晓得是未婚妻做的,都赞手艺好,比成亲二十多年的妇人还要合适——成亲久了不只是做的衣裳更多,也是对丈夫身形更加了解,那时候做的衣裳想不合适才更难。
崔本今次送了年礼过来,赵莺莺焉能没有准备?只不过这一回就不用像上次下聘礼的时候那样,各位嫂子都送了。有些人家只会管未婚夫一人,赵家算是讲究的,也只不过是多顾及了崔父而已。
“已经准备好了。”赵莺莺低声应道。她给崔父准备了一双靴子,崔本则齐全的多,有暖帽、手套、靴子、冬衣一整套。冬衣也就罢了,并不如何出奇。倒是手套十分费心——每个人的手都是不同的,要想完全贴合,那可不太容易。
至于只是大概贴合的手套?赵莺莺根本做都不会做!那未免也太显不出她的手艺来了。这不是她穷讲究,只不过是她早就习惯了这样要求而已。
王氏看着如花似玉的女儿,忽然感慨万分。当年的小丫头原来也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了,时光果然是过的极快的。摇摇头甩开这样无用的感叹,她拉着赵莺莺的手道:“你们两个还没有成亲,说说话还可以,可不许有其他的动作。”
这也是王氏看到崔本这么热切才想到的,要知道她原本对赵莺莺可是相信的不得了,哪里会想到这样的警告。
赵莺莺向来淡定,可听到王氏这样充满暗示的话之后也要脸红:“娘,说这个做什么!”
王氏自然晓得她未出阁的小姑娘该为这个脸红,可这事儿实在是太过重要,她非得说下去不可。所以也只得在她耳边道:“你也别不把这个当回事儿!还记得上月巷子里有一户人家去退亲的事儿么?”
赵莺莺整日在家里绣嫁妆,外头的事情并不知道多少。知道的一些事情也都是赵芹芹带给她的,这件退婚的事情她也听说过,只不过也就是知道而已,至于内里的原因她并不知道——这是当然的,赵芹芹只不过是一个还没说亲的小姑娘,哪里会有人在她面前说那些!
王氏就不同了,她可是什么都知道!
原来那户人家原本定下的媳妇也是周遭小人家的女儿,市井人家么,不要说门户不严了,甚至有些人家根本没有门户!那家人家就租住在一座临街的小楼,上下两层,总共四间屋子。其中那女儿就在楼上一间房居住!
隔壁人家的子弟生的清秀,又比她大了几岁,边偷偷地翻过楼去,和那女儿玉成好事。这姑娘也是糊涂,稀里糊涂的也就答应了!至于这家人,一直没有发现。直到前些日子姑娘大了肚子瞒不住,这才知道。
关键是知道了这家人也不死心,隔壁的小郎君做下这等事,负责是不肯负责的。他们家也只能打落了牙齿往里吞,先一碗堕胎药下去,去了这孽胎,然后这家的娘偷偷教女儿未来的应对之法。
“用明矾、石榴皮...这药涂抹,到时候你再记得叫几声疼,约摸也就混得过去了。”
只不过天底下哪有不透风的墙,不知道被哪个街坊邻居当作嘲戏一般传了出去。赵家这位同巷居住的街坊也不是那等忍气吞声的,当即拿了聘礼单子就要去退亲,顺便把聘礼之类收回来。
到现在为止两边还没有扯清楚,倒不是退亲的事情——事情都到了这个地步了,退亲的事情还有什么好说的?现在完全是聘礼的事情了,女方那边的聘礼已经动用了,完完整整还回去也是做不到啊。
赵莺莺和崔本虽然已经是未婚夫妻,和这件事的情况不能一概而论,但真出了事情,一样不好。
对于王氏的这些担忧,赵莺莺又能说什么?她也只能尴尬避开。还好王氏也没有追究的意思——因为她看赵莺莺表现就已经知道她把这件事记在心里了。
等到时间走到了下午,崔本就告辞要走。赵家这边肯定是要留的,留他吃过晚饭再走。不过这些都是虚礼,等崔本坚持了几句之后,赵家就半推半就地准备送人了。
赵莺莺也是这时候回了房间把要送的东西放在了一个毛青布包袱里,走出来递给崔本:“自家做了一些活计,有你的,也有伯父的,要是手艺看着过得去,将就着用吧!”
这当然是谦虚的话,赵莺莺的手艺如果还是将就,那别的人也就不用做了。
崔本应了一声接过东西,沉甸甸的分量。这是冬日里的穿戴,的确比上次送的东西压手。
送走了崔本,赵家这才算是暂时松快下来。之所以说是暂时,是因为现在离过年也没有几日了,那是无论如何也轻松不下来的。等到所有人享受新年的快乐与轻松,那非得等到正月里不可。
只不过对于赵家来说,今年可能正月都轻松不来了——明年赵蒙年中的时候就要成亲,事情可不少。譬如赵莺莺正月里还要从西厢房迁到东厢房,然后家里就要对西厢房修缮、打通...怎么看也是不小的工程了。
另外赵莺莺绣嫁妆的事情可还没完,纵然她手脚快,时间多。可也耐不住东西多,她又是自己一个人做啊!
此时做嫁妆的女红作品,要么就是高门大户堆积如山,人家那是从绣庄定做,再加上小姐身边丫头一大堆加工细做的。要么就是蓬门小户,自家做做,东西少不说,也没有多少地方需要描鸾刺凤,那可是大大省了功夫。
赵莺莺则不同,她没有大家小姐那样夸张,可诚恳来说,东西也不少了。她又不愿意自己的嫁妆‘朴素’的过了,所以这样一看,时间虽多,工期也紧啊!
第152章
春去秋来, 上头还在忙着过年的事情,说话间就到了第二年的秋天了。这一年□□月间好日子多,于是各种喜事也就多摆在了这两月,嫁人娶妇的, 做生辰的, 庆学业的, 贺乔迁的,各种各样的酒宴,赵家可吃了不少!
赵莺莺翻过年去就要嫁人, 这个时候就连这种吃酒也基本不去——除非是有特殊缘故的, 就譬如这次住在不远处的邻舍家里娶儿媳妇, 她听说了新娘子是哪一个, 便没有二话答应王氏一起去吃酒。
这人家的新娘子不是别个, 正是当初找上赵莺莺的刘四姐。当初她对崔本有些意思不错, 赵莺莺却不是一般人家的小姑娘,轻易能被她唬住。三言两语打发不算, 最后还到崔本那里说了一声。
按照崔本的说法, 他自会料理,至于如何料理的, 赵莺莺就不知道了, 反正后来这位刘家姐儿就没有来找过麻烦了。既然是这样,她又何必去追根究底?
这一次赵莺莺之所以会想到吃这个酒,除了因为确实是很近的邻舍人家外,更是因为刘四姐这次嫁人嫁的有些奇异——她爹娘可是很看重她的, 虽不至于让她嫁个大户,也不是随随便便安排的!
可是现在呢,赵家这位邻舍人家,虽然尚算殷实,日子也颇过得。但距离刘家的要求还是很远的——当初刘家还看上崔本了呢!以崔本为标杆的话,这家那可就差着老大一截了。
更出奇的是,这桩婚事安排的很紧凑!没错,这位刘四姐和赵莺莺是同年的,也就是说今年也是十六岁,这时候婚事还没有定,是该有些着急了。可是要说顶着急,那又不必要了。十七八岁嫁人正合适,十六岁没把亲说下来的也多着呢!
赵莺莺原本并不在意这位刘四姐,至少表现出来是这样。可是这样会找上门来的姑娘到底还是让赵莺莺记住了,这时候她的婚事又充满了蹊跷。赵莺莺也是一个普通人,当然会想要看一看,打听打听,这也是人之常情。
于是到了婚事的当日,赵莺莺便跟着王氏去邻舍家贺喜。这时候新娘子还在家里,而邻舍家的迎亲队伍才出发。这边的宾客可以安坐着吃酒席,等到新娘子到了再热闹一番。
吃过饭后的一段时间里,赵莺莺可以随意走动。她并没有往别处去,而是看到了几个闺中相熟的姐姐,这就凑了过去。说起来如今赵莺莺连个闺中说话的伙伴也没有了啊,原因说出来好笑,竟是这些人都嫁人了。
赵莺莺因为经历的关系,很难和人交心,所以伙伴少就是很正常的了。在这些有限的伙伴当中,赵莺莺又不适应太过于幼稚的,于是最后常常交往的朋友基本上是比她大了个两三岁的。
以赵莺莺的年纪,大她个两三岁的女孩子,绝大多数都嫁人做新妇了。所以才有赵莺莺没有去小姑娘那伙,反而去了少妇一堆。
这些来参加婚礼的少妇往往都是和这家有关系的,而和这家有关系的话,最多的就是附近人家的媳妇。考虑到大家解决婚事都喜欢就近,这就该知道了,这些人基本都是赵莺莺的旧识。
“莺姐儿快过来!”那些人见是莺姐儿,也十分热情,笑脸招手,招呼她过去。
赵莺莺也并不客气,凑到了她们一堆里,大家一起吃点心喝茶。
赵莺莺过去的时候他们都在说一些过日子的事情,总之就是操持家务、节省简朴——也不能说只有节省简朴,毕竟少女嫩妇的,她们才嫁多久?好多人连儿女都没有生育,所以喜好装扮,生活也不止是节省,这是很正常的。
看到赵莺莺,其中一个相熟的姐姐就道:“我们也就是围着这一点子柴米油盐打转了,倒是莺姐儿命好,在家的时候富足,嫁的人家也好!听说崔家本哥儿的酒坊经营的好,以后必然不会让莺姐儿吃苦头的。”
“得了,你那也叫烦恼?”另外一个穿布衫,头发也只用木头簪子挽起来的少妇无语地摇摇头:“我这里才叫做‘贫贱夫妻百事哀’,实在是不知道日子该如何过下去。相比起我来,你那也是好日子了。”
这人赵莺莺并不太熟,似乎没怎么看过的样子,赵莺莺猜测她是外头哪里嫁过来的。
这些姐姐说话她都不插嘴的,只管微笑着听就是了。这种做派无疑讨好了这些人,觉得赵莺莺有耐心,能听她们倒苦水。于是说着说着越说越深入,那个赵莺莺猜测外头嫁到这附近的少妇就低声道:“你们知不知道,今次这婚事里头有些不知道的门道呢。”
女人家对于这种隐蔽的事情最有好奇心,再加上之前多多少少都有猜测,这时候听人提起,当然格外不同。于是一个个都凑了过来,有个嗑瓜子特别厉害的还去特地换了一盘满满的瓜子,这才安安静静听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