悍妇1949_分卷阅读_76
说来也巧,刘嫂子走了才不到两个月,福妞又发现怀孕了。
刘嫂子打来电话笑得不得了,说早知道她干脆就不回来了。
福妞却说,公公年纪大了也不能没人照顾,小刘晋大了好带了,又靠着大嫂近,经常跟大嫂合伙看孩子,她照顾得过来。
时光荏苒,这一年初冬,家里的喜事格外多。
先是石头写信回来,说他和谭珍想在今年冬天结婚。
两个年轻人都忙,任务也多,谭珍的医院和石头的部队都要排出假期。
现在破四旧不许搞封建迷信,也找不到先生给卜算黄道吉日,田大花跟姜茂松一商量,决定挑哪天哪天好,按着石头和谭珍两人排出的时间,挑了农历十一月十六的双日子。
家里紧锣密鼓开始准备石头的喜事,大西北那边又传来喜讯,说平安和安生顺利通过征兵体检和政审,已经被批准入伍了。
刘师长自己就是邻市武装部部长,他是最先知道消息的,先打电话跟姜茂松说了,两个人都很高兴。
随后平安又从县城打来电话报告了爸妈这个好消息。
说实话,知青回城在当时除了参军和招工,根本看不到别的指望,田大花没有看不起农民,可她绝对不能让儿子一个人在遥远的大西北种一辈子庄稼。
好在平安的身体条件,从小习武练拳的孩子,又在大西北最艰苦的农村生活了三四年,挑水下田干农活,体检的时候就十分突出。
因此即便没有刘师长一直留意关注,他也是完全够格,体检没问题,出身军人家庭,根正苗红,政审更没问题。
平安临走时给田大花打电话,初冬的寒风中,他就站在西北那个小县城邮局的柜台前,足足打了二十多分钟,以至于电话费成了一笔让他心疼的支出。
平安这孩子,自己在大西北独立生活了三四年,是真的长大了。他这一参军,新兵三个月不能跟家里联系,两年内无故不批准探家,便满肚子对家里的挂念。
挂念着爷爷年纪大了,挂念三狗子,挂念大哥的婚礼,大哥结婚办喜事,他恐怕是参加不了了。
当然,也挂念爸爸妈妈,过年回来后就没见着了,想爸妈啊。
“妈妈,你跟大哥说,他结婚我不能回去了。到时候我正好新兵集训,还不知能不能给他写信呢。还有新娘子大嫂,就说我祝他们白头偕老,早早给我生个小侄子小侄女。”
“妈妈你跟爷爷说,叫他别挂念我。等我能探家了回来看他。”
“妈妈你跟爸爸说,叫他高兴了也不能喝太多酒,他这个人不抽烟可好,就是一高兴喜欢喝酒,你多管着他,不能让他喝多。”
…………
嘱咐这嘱咐那,临了平安却还有一个不放心的人。
“妈妈,我有点儿不放心桃子。”平安说,“我怕我跟安生都走了,没有人护着她。妈妈你不知道,知青点生活太苦了,什么人都有,有一个知青还偷老乡的鸡吃,有一个女知青,不知怎么老是跟桃子不对付,老是故意找她的茬儿。我参军走了,她一个小姑娘家,很容易被人欺负。再说我一走,挑水也没人帮她了,她小小年纪要是自己挑着水桶走五六里路,又都是一大早,乡间什么人没有啊,万一遇上什么坏人就糟了……”
“老是跟桃子不对付。”田大花敏锐地抓住了这条信息,问道:“那女知青干吗老欺负桃子啊,她对你也这样?”
“那倒没有,她对我说话很好,经常找我说话。”平安说,“可是我跟她没话讲,她凭什么动不动就找桃子的茬儿?”
一个女知青,喜欢找薛新桃的茬儿,却喜欢找平安讲话……田大花不由的就想多了,这个有些好笑了。
不过既然儿子有话,薛新桃那小姑娘,她还真得关心一下。
知青插队的那种环境和条件,田大花即便没亲眼看见,猜都能猜得差不多,尤其女知青,小小年纪的女孩子,孤身一人在异地他乡,在这个年代背景的农村,生存哪那么容易啊。
“妈妈,你有没有办法,帮帮桃子?”平安很担心地跟田大花商量。
儿子都这么说了,她当然不能坐视不管。
田大花想了想说:“平安啊,你也别太担心,先安心参军入伍。桃子那小姑娘,我看十分聪明,她能够保护好自己的。我这边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有招工机会把她弄回来。你把咱们家的电话留给她,叫她有事可以联系我。实在不行,可以叫她装病申请回城养病,先把她弄回来,我们再慢慢安排。”
平安把桃子托付给妈妈,终于安心地踏上了征程。其实兴许这时候,平安心里仍旧是很纯真的患难情谊。
当地这一批次的兵去了河南,驻地在牡丹之都洛阳,平安和安生背上背包,穿上军装,插队公社的老乡们敲锣打鼓一路欢送,从知青点直接被送上了开往洛阳的新兵专列。
眼看着福妞预产期也临近了,于是刘师长颇为自得地按照他一贯的起名办法,给未出世的新成员提前取好了名字,孙子的话就叫“刘豫”,孙女的话就叫“刘洛洛”。
结果半个月后,福妞在医院顺利生下了二儿子刘豫,刘嫂子一边感慨又是个大胖孙子,一边匆匆从大西北跑来给福妞坐月子。
紧接着,福妞还在月子里呢,石头的婚期就到了。
田大花忙成一团。她被服厂那边已经基本上恢复了正常生产,大运动还继续搞,可老百姓的日子也要继续过,社会生活物资匮乏,生产还是要恢复的。
三狗子送去了托儿所,田大花一边上班,一边就忙忙碌碌准备大儿子的婚礼。
家里收拾了一间房子,仔细打扫布置了一下,田大花压箱底的床单枕套都拿出来,红床单红被子,这边布置得差不多了,接到石头电话说某天某日几点的火车,两个人一起赶回来举行婚礼。
两人回来的那天,姜茂松外出开一个重要的会,田大花在安亮陪同下去车站接人。
一眼看到石头身边跟着的姑娘,田大花就有几分喜欢,中等身材,稍微偏瘦,瓜子脸,细长的眼睛天生带笑,照片里尽管见过,可见到本人,便觉得是个落落大方、很有气质的姑娘。
两个军装整齐的出色年轻人一起出来,便吸引了很多目光。
“妈妈。”石头快步走过来,见到田大花便笑得十分开心,指着身边的人介绍道:“妈妈,这是谭珍。”
田大花笑眯眯看着谭珍,谭珍也果然没让她失望,尽管脸上臊红,可还是跟着石头叫道:“妈妈,您好。”
看见没,这叫懂事儿,既然是回来结婚的,人家没等着说,自己就主动改口了。
“哎,好。”田大花舒畅地答应着,一边招呼他们走出车站,一边就跟石头和谭珍说:“你爸去军区开会,估计晚上才能回来,没能来接你们还挺遗憾的。”
“爸爸忙。“石头问:“妈妈,小臭蛋呢?”
“被我送去托儿所了。”田大花笑着说,“我厂里现在恢复生产,我要上班没工夫带他。早晨赖着不想去,刚收拾了一顿。”
“你二叔可能也回不来,部队正在接新兵,他要忙。你二婶打了电话来,说也就这两天,带着明东明南回来参加你们的婚礼。”
田大花一路说着这些家常,谭珍陪着她,石头和安亮拿了行李,一行人径直回了家。
一进门,两个年轻人就先去看爷爷,谭珍还给爷爷准备了礼物,是一件贴心的滩羊皮坎肩。
谭珍是当医生的,她说这是她妈妈在老家找人买的滩羊皮坎肩,冬季天气冷,穿羊皮坎肩御寒,保护心肺,对老年人身体很有好处。
不过这些话都是石头跟爷爷说的,可坎肩是孙媳妇买的呀,一件滩羊皮坎肩,顿时就让爷爷高兴的,咧着没牙的嘴一直乐呵,招呼石头赶紧给谭珍拿水果点心吃。
家里现在人少,原本人多挤不下的房间,现在都空着。田大花就安排谭珍住了石头的房间,却安排石头去住平安的房间。
按照当地习俗,婚房婚礼前是不住人的,只有新郎官头天晚上带着侄子滚床,提前住进去一晚上。
等安顿下来,石头悄悄跟田大花说,谭珍来到他们家,还真有点小紧张呢。
他在部队比较低调,都没有把家里的情况说出去,一般战友们也只知道他是军人家庭出身。
谭珍的哥哥谭毅也不清楚,当初介绍他给妹妹认识的时候,也只说他是军人家庭出身,而石头总不能特意跟人家姑娘显摆,说我爸是军政委。
所以他和谭珍刚认识的时候,谭珍只以为他爸是个参加过解放战争的普通军人。
结果等到决定订婚,石头就慢慢把家里的情况都给她一一道来。
谭珍一听,她要嫁的未婚夫,爸爸是军政委,二叔是团长,还都是参加过战争的,爸爸更是“抗日战争扛过枪,抗美援朝过过江”的厉害人物。
就连他从没叫过的小姑父刘安亮也已经是营级干部了,弟弟平安刚刚参军入伍,还在遗憾不能回来参加他们的婚礼……
谭珍当时那个吃惊呀,她自己也是军人,对部队当然很熟悉,她这是嫁进了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啊。
尤其听说未来的公公是军政委,谭珍还真有点压力。
就好比你一个小学生去同学家里玩,结果发现同学的爸爸是教导主任……
“这有什么好紧张的。”田大花笑道,“你可赶紧跟人家姑娘说说,你爸在外头是什么人咱不管他,在家里,他如今就是个盼着儿子娶媳妇的老公爹。”
“没有。”石头笑,“我跟她说,别管什么政委什么长,别看他们一个个在外头牛哄哄的,在我们家,统统都得听我妈的。”
第116章 窝火
姜茂松晚饭前回来的, 一进家门,田大花正好从厨房出来, 手里端着个炖汤的小砂锅。
“回来了?”田大花下一句说,“先警告你啊,你在家不许板脸, 不许讲大道理,要多笑。”
姜茂松愣了下, 他干什么了他?
他自己一直觉得, 他脾气挺好的呀,再说在家里,只有媳妇板脸数落他,哪有他板脸的地位?
“怎么啦, 媳妇?”
“一把年纪了, 不许叫媳妇。”
媳妇也不许叫了?
姜茂松不禁一笑,伸手接过她手里的小砂锅,很烫, 田大花包了块毛巾, 他小心端过来,问:
“怎么我出去开个会,媳妇就不认我了?我最近没犯什么错吧?”
听着他那打趣调侃的口吻, 田大花没好气地瞥了他一眼, 这人是越老越贫了。
姜茂松:“不叫媳妇叫什么?叫老伴儿?你自己上街问问,别人猜你三十几岁,猜我比你大十几岁呢, 我叫你老伴儿你不生气?”
一说到这个,姜茂松越发委屈了。
田大花扑哧一笑,小声说:“老不正经,你注意点,儿媳妇来了。”
“我知道啊。早晨不是还说叫安亮陪你接站吗。”姜茂松还是不明所以,石头媳妇来了,跟不许他叫自己媳妇儿有啥关系?
“就在屋里呢。”田大花努努嘴,“我是叫你亲切点儿,不许端着,别叫人家姑娘怕你。”
姜茂松站在那儿想了一下,找找当公爹的感觉。不许端着,可你说他作为公爹,也不能对人家姑娘太亲切随意吧,不端着该是个什么态度啊?
本来好好的,高高兴兴回家来见儿子儿媳妇,让田大花这么一警告,他反而有点找不到角色定位了。转念一想,又好笑了。
“嫁进来就是咱们家人,坦然随和就好,哪那么多讲究呀。”
姜茂松好笑地摇着头,端着砂锅进了客厅,进门头一顿饭田大花比较讲究,摆在了客厅里。
谭珍一看他进来,赶紧站了起来。石头一抬头,忙也站了起来。
“爸,你回来了?”石头忙介绍道:“爸,这是谭珍。谭珍,这是我爸。”
谭珍大约没想到公爹大人会以这么个方式登场亮相,他刚开会回来呢,军装整齐,连风纪扣都扣得好好的,可手里却端着个小砂锅,还用毛巾包着。
那形象可真让人印象深刻。
谭珍赶紧也站了起来,不自觉地立正姿势,叫了一声:“爸。”
姜茂松这辈子还是头一回被女孩子叫一声爸,谁叫他没女儿的命呢,儿媳妇叫一声还有点小激动,他连忙答应着:“哎,谭珍来啦,快坐。”
刚烧好的砂锅太烫,姜茂松抬抬下巴,示意石头把草编的小圆垫拿过来,才把砂锅小心放在桌上。
因为烫,他还搓了下手,嘴里念叨:“你妈这又弄的什么呀,闻着就香。”
他随手掀开看看,便笑眯眯地说:“有口福了,你妈炖的生姜猪肚汤,热乎养胃,等会都多喝点儿。”
公爹大人这形象……跟她想象的可不太一样。谭珍还真有些意外,她想象中的军政委,不是应该威严地背着手,动不动就大道理批评人吗?
刘嫂子打来电话笑得不得了,说早知道她干脆就不回来了。
福妞却说,公公年纪大了也不能没人照顾,小刘晋大了好带了,又靠着大嫂近,经常跟大嫂合伙看孩子,她照顾得过来。
时光荏苒,这一年初冬,家里的喜事格外多。
先是石头写信回来,说他和谭珍想在今年冬天结婚。
两个年轻人都忙,任务也多,谭珍的医院和石头的部队都要排出假期。
现在破四旧不许搞封建迷信,也找不到先生给卜算黄道吉日,田大花跟姜茂松一商量,决定挑哪天哪天好,按着石头和谭珍两人排出的时间,挑了农历十一月十六的双日子。
家里紧锣密鼓开始准备石头的喜事,大西北那边又传来喜讯,说平安和安生顺利通过征兵体检和政审,已经被批准入伍了。
刘师长自己就是邻市武装部部长,他是最先知道消息的,先打电话跟姜茂松说了,两个人都很高兴。
随后平安又从县城打来电话报告了爸妈这个好消息。
说实话,知青回城在当时除了参军和招工,根本看不到别的指望,田大花没有看不起农民,可她绝对不能让儿子一个人在遥远的大西北种一辈子庄稼。
好在平安的身体条件,从小习武练拳的孩子,又在大西北最艰苦的农村生活了三四年,挑水下田干农活,体检的时候就十分突出。
因此即便没有刘师长一直留意关注,他也是完全够格,体检没问题,出身军人家庭,根正苗红,政审更没问题。
平安临走时给田大花打电话,初冬的寒风中,他就站在西北那个小县城邮局的柜台前,足足打了二十多分钟,以至于电话费成了一笔让他心疼的支出。
平安这孩子,自己在大西北独立生活了三四年,是真的长大了。他这一参军,新兵三个月不能跟家里联系,两年内无故不批准探家,便满肚子对家里的挂念。
挂念着爷爷年纪大了,挂念三狗子,挂念大哥的婚礼,大哥结婚办喜事,他恐怕是参加不了了。
当然,也挂念爸爸妈妈,过年回来后就没见着了,想爸妈啊。
“妈妈,你跟大哥说,他结婚我不能回去了。到时候我正好新兵集训,还不知能不能给他写信呢。还有新娘子大嫂,就说我祝他们白头偕老,早早给我生个小侄子小侄女。”
“妈妈你跟爷爷说,叫他别挂念我。等我能探家了回来看他。”
“妈妈你跟爸爸说,叫他高兴了也不能喝太多酒,他这个人不抽烟可好,就是一高兴喜欢喝酒,你多管着他,不能让他喝多。”
…………
嘱咐这嘱咐那,临了平安却还有一个不放心的人。
“妈妈,我有点儿不放心桃子。”平安说,“我怕我跟安生都走了,没有人护着她。妈妈你不知道,知青点生活太苦了,什么人都有,有一个知青还偷老乡的鸡吃,有一个女知青,不知怎么老是跟桃子不对付,老是故意找她的茬儿。我参军走了,她一个小姑娘家,很容易被人欺负。再说我一走,挑水也没人帮她了,她小小年纪要是自己挑着水桶走五六里路,又都是一大早,乡间什么人没有啊,万一遇上什么坏人就糟了……”
“老是跟桃子不对付。”田大花敏锐地抓住了这条信息,问道:“那女知青干吗老欺负桃子啊,她对你也这样?”
“那倒没有,她对我说话很好,经常找我说话。”平安说,“可是我跟她没话讲,她凭什么动不动就找桃子的茬儿?”
一个女知青,喜欢找薛新桃的茬儿,却喜欢找平安讲话……田大花不由的就想多了,这个有些好笑了。
不过既然儿子有话,薛新桃那小姑娘,她还真得关心一下。
知青插队的那种环境和条件,田大花即便没亲眼看见,猜都能猜得差不多,尤其女知青,小小年纪的女孩子,孤身一人在异地他乡,在这个年代背景的农村,生存哪那么容易啊。
“妈妈,你有没有办法,帮帮桃子?”平安很担心地跟田大花商量。
儿子都这么说了,她当然不能坐视不管。
田大花想了想说:“平安啊,你也别太担心,先安心参军入伍。桃子那小姑娘,我看十分聪明,她能够保护好自己的。我这边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有招工机会把她弄回来。你把咱们家的电话留给她,叫她有事可以联系我。实在不行,可以叫她装病申请回城养病,先把她弄回来,我们再慢慢安排。”
平安把桃子托付给妈妈,终于安心地踏上了征程。其实兴许这时候,平安心里仍旧是很纯真的患难情谊。
当地这一批次的兵去了河南,驻地在牡丹之都洛阳,平安和安生背上背包,穿上军装,插队公社的老乡们敲锣打鼓一路欢送,从知青点直接被送上了开往洛阳的新兵专列。
眼看着福妞预产期也临近了,于是刘师长颇为自得地按照他一贯的起名办法,给未出世的新成员提前取好了名字,孙子的话就叫“刘豫”,孙女的话就叫“刘洛洛”。
结果半个月后,福妞在医院顺利生下了二儿子刘豫,刘嫂子一边感慨又是个大胖孙子,一边匆匆从大西北跑来给福妞坐月子。
紧接着,福妞还在月子里呢,石头的婚期就到了。
田大花忙成一团。她被服厂那边已经基本上恢复了正常生产,大运动还继续搞,可老百姓的日子也要继续过,社会生活物资匮乏,生产还是要恢复的。
三狗子送去了托儿所,田大花一边上班,一边就忙忙碌碌准备大儿子的婚礼。
家里收拾了一间房子,仔细打扫布置了一下,田大花压箱底的床单枕套都拿出来,红床单红被子,这边布置得差不多了,接到石头电话说某天某日几点的火车,两个人一起赶回来举行婚礼。
两人回来的那天,姜茂松外出开一个重要的会,田大花在安亮陪同下去车站接人。
一眼看到石头身边跟着的姑娘,田大花就有几分喜欢,中等身材,稍微偏瘦,瓜子脸,细长的眼睛天生带笑,照片里尽管见过,可见到本人,便觉得是个落落大方、很有气质的姑娘。
两个军装整齐的出色年轻人一起出来,便吸引了很多目光。
“妈妈。”石头快步走过来,见到田大花便笑得十分开心,指着身边的人介绍道:“妈妈,这是谭珍。”
田大花笑眯眯看着谭珍,谭珍也果然没让她失望,尽管脸上臊红,可还是跟着石头叫道:“妈妈,您好。”
看见没,这叫懂事儿,既然是回来结婚的,人家没等着说,自己就主动改口了。
“哎,好。”田大花舒畅地答应着,一边招呼他们走出车站,一边就跟石头和谭珍说:“你爸去军区开会,估计晚上才能回来,没能来接你们还挺遗憾的。”
“爸爸忙。“石头问:“妈妈,小臭蛋呢?”
“被我送去托儿所了。”田大花笑着说,“我厂里现在恢复生产,我要上班没工夫带他。早晨赖着不想去,刚收拾了一顿。”
“你二叔可能也回不来,部队正在接新兵,他要忙。你二婶打了电话来,说也就这两天,带着明东明南回来参加你们的婚礼。”
田大花一路说着这些家常,谭珍陪着她,石头和安亮拿了行李,一行人径直回了家。
一进门,两个年轻人就先去看爷爷,谭珍还给爷爷准备了礼物,是一件贴心的滩羊皮坎肩。
谭珍是当医生的,她说这是她妈妈在老家找人买的滩羊皮坎肩,冬季天气冷,穿羊皮坎肩御寒,保护心肺,对老年人身体很有好处。
不过这些话都是石头跟爷爷说的,可坎肩是孙媳妇买的呀,一件滩羊皮坎肩,顿时就让爷爷高兴的,咧着没牙的嘴一直乐呵,招呼石头赶紧给谭珍拿水果点心吃。
家里现在人少,原本人多挤不下的房间,现在都空着。田大花就安排谭珍住了石头的房间,却安排石头去住平安的房间。
按照当地习俗,婚房婚礼前是不住人的,只有新郎官头天晚上带着侄子滚床,提前住进去一晚上。
等安顿下来,石头悄悄跟田大花说,谭珍来到他们家,还真有点小紧张呢。
他在部队比较低调,都没有把家里的情况说出去,一般战友们也只知道他是军人家庭出身。
谭珍的哥哥谭毅也不清楚,当初介绍他给妹妹认识的时候,也只说他是军人家庭出身,而石头总不能特意跟人家姑娘显摆,说我爸是军政委。
所以他和谭珍刚认识的时候,谭珍只以为他爸是个参加过解放战争的普通军人。
结果等到决定订婚,石头就慢慢把家里的情况都给她一一道来。
谭珍一听,她要嫁的未婚夫,爸爸是军政委,二叔是团长,还都是参加过战争的,爸爸更是“抗日战争扛过枪,抗美援朝过过江”的厉害人物。
就连他从没叫过的小姑父刘安亮也已经是营级干部了,弟弟平安刚刚参军入伍,还在遗憾不能回来参加他们的婚礼……
谭珍当时那个吃惊呀,她自己也是军人,对部队当然很熟悉,她这是嫁进了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啊。
尤其听说未来的公公是军政委,谭珍还真有点压力。
就好比你一个小学生去同学家里玩,结果发现同学的爸爸是教导主任……
“这有什么好紧张的。”田大花笑道,“你可赶紧跟人家姑娘说说,你爸在外头是什么人咱不管他,在家里,他如今就是个盼着儿子娶媳妇的老公爹。”
“没有。”石头笑,“我跟她说,别管什么政委什么长,别看他们一个个在外头牛哄哄的,在我们家,统统都得听我妈的。”
第116章 窝火
姜茂松晚饭前回来的, 一进家门,田大花正好从厨房出来, 手里端着个炖汤的小砂锅。
“回来了?”田大花下一句说,“先警告你啊,你在家不许板脸, 不许讲大道理,要多笑。”
姜茂松愣了下, 他干什么了他?
他自己一直觉得, 他脾气挺好的呀,再说在家里,只有媳妇板脸数落他,哪有他板脸的地位?
“怎么啦, 媳妇?”
“一把年纪了, 不许叫媳妇。”
媳妇也不许叫了?
姜茂松不禁一笑,伸手接过她手里的小砂锅,很烫, 田大花包了块毛巾, 他小心端过来,问:
“怎么我出去开个会,媳妇就不认我了?我最近没犯什么错吧?”
听着他那打趣调侃的口吻, 田大花没好气地瞥了他一眼, 这人是越老越贫了。
姜茂松:“不叫媳妇叫什么?叫老伴儿?你自己上街问问,别人猜你三十几岁,猜我比你大十几岁呢, 我叫你老伴儿你不生气?”
一说到这个,姜茂松越发委屈了。
田大花扑哧一笑,小声说:“老不正经,你注意点,儿媳妇来了。”
“我知道啊。早晨不是还说叫安亮陪你接站吗。”姜茂松还是不明所以,石头媳妇来了,跟不许他叫自己媳妇儿有啥关系?
“就在屋里呢。”田大花努努嘴,“我是叫你亲切点儿,不许端着,别叫人家姑娘怕你。”
姜茂松站在那儿想了一下,找找当公爹的感觉。不许端着,可你说他作为公爹,也不能对人家姑娘太亲切随意吧,不端着该是个什么态度啊?
本来好好的,高高兴兴回家来见儿子儿媳妇,让田大花这么一警告,他反而有点找不到角色定位了。转念一想,又好笑了。
“嫁进来就是咱们家人,坦然随和就好,哪那么多讲究呀。”
姜茂松好笑地摇着头,端着砂锅进了客厅,进门头一顿饭田大花比较讲究,摆在了客厅里。
谭珍一看他进来,赶紧站了起来。石头一抬头,忙也站了起来。
“爸,你回来了?”石头忙介绍道:“爸,这是谭珍。谭珍,这是我爸。”
谭珍大约没想到公爹大人会以这么个方式登场亮相,他刚开会回来呢,军装整齐,连风纪扣都扣得好好的,可手里却端着个小砂锅,还用毛巾包着。
那形象可真让人印象深刻。
谭珍赶紧也站了起来,不自觉地立正姿势,叫了一声:“爸。”
姜茂松这辈子还是头一回被女孩子叫一声爸,谁叫他没女儿的命呢,儿媳妇叫一声还有点小激动,他连忙答应着:“哎,谭珍来啦,快坐。”
刚烧好的砂锅太烫,姜茂松抬抬下巴,示意石头把草编的小圆垫拿过来,才把砂锅小心放在桌上。
因为烫,他还搓了下手,嘴里念叨:“你妈这又弄的什么呀,闻着就香。”
他随手掀开看看,便笑眯眯地说:“有口福了,你妈炖的生姜猪肚汤,热乎养胃,等会都多喝点儿。”
公爹大人这形象……跟她想象的可不太一样。谭珍还真有些意外,她想象中的军政委,不是应该威严地背着手,动不动就大道理批评人吗?